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37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21.
异喹啉季铵盐在盐酸中对A3钢的吸附及其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失重,电化学法研究了异啉季铵盐在1mol/L盐酸溶液中对A3钢的缓蚀行为及吸附规律,实验表明,异喹啉铵盐是一种阴,阳极混合型缓蚀剂,其缓蚀性能优良,在A3钢表面产生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222.
利用2018~2020年北京市33个环境评价站和5个区域评价站的空气质量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和北京市城区PM2.5组分数据,研究了3年间北京PM2.5的浓度演变、时空变化和重污染发生情况,并对PM2.5组分和气象条件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3年间北京市ρ(PM2.5)分别为51、42和38μg·m-3,2020年的PM2.5相比2017年下降30.9%,但仍超过国际标准8.6%;北京市PM2.5空间分布依旧维持南高北低的特征,但南北差异逐年减小,区域浓度趋于均一化;1~3月PM2.5浓度相对较高,8~9月PM2.5浓度相对较低,采暖季各污染物浓度均显著高于非采暖季,NOx和CO分别偏高58.4%和52.9%,PM2.5偏高27.5%;采暖季和非采暖季PM2.5日变化出现反向特征,采暖季夜间PM2.5明显...  相似文献   
223.
刘泽珺  周少奇  马福臻 《环境科学》2018,39(3):1233-1240
采用原位聚合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壳聚糖季铵盐半互穿网络水凝胶(PAAm/HACC semi-IPN)新型吸附剂(s-IPN 1.5)和(s-IPN 3),并用于吸附水体中的腐殖酸.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等方法对吸附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溶液pH、离子强度、接触时间、腐殖酸初始浓度及温度等对吸附剂吸附腐殖酸的影响.结果表明s-IPN 3的吸附效果要优于s-IPN 1.5.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吸附量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一定的离子强度有助于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吸附.吸附过程能较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Sips等温模型进行拟合.吸附剂在pH 7.0,离子强度0.01 mol·L-1,温度为298 K条件下的最大吸附量可高达238.08 mg·g-1,吸附效果显著,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腐殖酸.  相似文献   
224.
在以H2O2氧化Fe(Ⅱ)制得新生态铁的基础上,通过加入一定量的铝盐或聚合季铵盐进行复合改性,得到基于新生态铁的复合混凝剂。利用杯罐实验考察了不同复配比的新生态复配铁铝混凝剂和聚合季铵盐-新生态铁复合混凝剂对松花江水的浊度、色度以及TOC的去除效果,并在不同的混凝剂剂量下与单纯新生态铁或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混凝剂剂量下新生态复配铁铝均可提高新生态铁对浊度、色度的去除效果,且在较低混凝剂剂量下,复配铝含量越高,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越好;在剂量小于0.20 mmol/L时,新生态铁及新生态复配铁铝对浊度的去除效果均低于聚合氯化铝,但当剂量达到0.20 mmol/L及以上时,各混凝剂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相当;新生态铁对TOC的去除效果要优于新生态复配铁铝;在剂量低于0.10 mmol/L时,各新生态复配铁铝对TOC的去除效果次于聚合氯化铝,但当剂量在0.10 mmol/L以上时,随着剂量的增大,其去除效果逐渐赶超聚合氯化铝,且混凝沉后水残余铝含量低于聚合氯化铝。聚合季铵盐-复合新生态铁也可提高新生态铁对浊度、色度的去除效果,还可使混凝后残余铁含量大幅降低。聚合季铵盐-新生态铁在剂量6 mg/L时,沉后水浊度即可达到5 NTU以下,而单纯新生态铁在12 mg/L时,沉后水浊度才达到5 NTU以下。基于新生态铁的复合混凝剂与单纯新生态铁或聚合氯化铝相比,可以提高对浊度、色度或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降低沉后残余金属含量,因此是一种较有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的混凝剂。  相似文献   
225.
1992年,俞孔坚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怀揣着家乡的泥土踏上了美国的国土。在那里,他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并很快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创立了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先后获得四项国际重要奖项;1997年,时年34岁的俞孔坚回到祖国,他很快创立了北京大学景观规划中心和“土人景观”理念。  相似文献   
226.
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空间格局与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滇高山栎是青藏高原具有代表性的常绿阔叶树种,在藏东南林区大面积连续分布,对高山峡谷地带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具有重要的防护作用和较大的生态效益.采用聚集度指标、以空间推时间法的Logistic方程和种群调节的乘幂函数拟合分别对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增长与调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幼苗多呈聚集分布,随着演替的进展,川滇高山栎种群的聚集强度减小;川滇高山栎种群增长的环境容纳量为15.2085m2hm-2,内禀增长率为0.614;种群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在胸断面积9.66m2hm-2处,种群在平均胸断面积46.23cm2(均胸径7cm)~198.723cm2(均胸径15.91cm)阶段自疏强度最大.川滇高山栎种群聚集强度随演替过程逐渐减弱,是种群在有限的环境容量中自疏和自我调节特征的明显表现.Logistic方程即反映了生物种群增长速度的变化和环境容量限制的时滞效应这一重要特征,种群调节的幂函数拟合则有效刻画了生物种群在大量繁殖之后,随着个体增大,个体间资源竞争增强,种群内部出现优胜劣汰的自我调节过程.图4表2参32  相似文献   
227.
东北地区采暖气候条件变化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北地区是我国采暖期最长、采暖需求最高的地区。冬季供暖耗能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室外温度。论文利用1957-2011 年东北地区88 个气象台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趋势系数、变化速率、Mann-Kendall 突变分析、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东北全区、北区和南区的采暖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东北全区采暖期平均气温为-8.2℃,54 a 来的变化速率为0.17℃/10 a,升温趋势通过了0.05 显著性检验,在1982-1983 年发生了突变;采暖期天数平均为186 d,变化速率为-2.0 d/10 a,通过了0.001 显著性检验,在1990 年发生了突变;采暖强度平均为4 959℃·d,采暖耗能变化率为-17.7%/10 a,通过了0.001 显著性检验,在1980 年代中期发生了突变。东北地区采暖期平均气温升高1℃,采暖强度将减少210℃·d,采暖耗能将减少4.4%。另外,论文根据前期环流指数构建了采暖强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28.
采暖对天津近地层PM2.5污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天津城区冬季采暖对近地层颗粒物污染特征的影响,于2006年11月采用TEOM系列RP1400a环境颗粒物监测仪观测PM2.5质量浓度,并使用DX-120离子色谱仪分析水溶性无机离子.结果表明:天津城区PM2.5污染较为严重,其垂直分布特征为120m处PM2.5质量浓度最高,40m处次之,220m处最低,显示出与北京气象塔观测实验的明显差异.PM2.5质量浓度采暖期明显高于非采暖期,非采暖期逐时变化呈单峰态,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采暖期呈现多峰态,可能足取暖燃煤(油)的24 h连续排放与人为源叠加所致.气象条件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显著,低风速,高相对湿度有助于PM2.5质量浓度的增大.水溶性离子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显示,采暖期存在明显的二次离子生成特征,SO42-、NO3-和NH4 三种离子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采暖期.  相似文献   
229.
中国十大流域近40多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利用中国1956~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按流域将全国划分为10个区域,分析了各流域年、季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状况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国北方流域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缺乏且不稳定;南方流域降水较多,年际变化较小,水资源相对充足且比较稳定。分析结果还表明,近45年来,北方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一般趋于减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明显减少;南方流域以降水增加为主,90年代降水均较80年代增多,特别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更为明显。季节降水减少主要出现在夏秋季,冬春季降水有微弱增加趋势。近20年来,中国绝大多数流域降水的增减趋势与近45年长序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方大部分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少,南方流域多为增加。夏、秋季,大部流域降水较前20年减少,冬春季则相反。中国西北诸河流域是十大流域中惟一四季降水均有增加的流域。  相似文献   
230.
根据2016—2020年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以下称哈大绥)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SO2、NO2、PM2.5监测资料,统计年鉴中行政区划、污染物排放及气象等监测数据,分析哈大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和测算因子,采用A值法核定了哈大绥区域SO2、NO2、PM2.5的大气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哈大绥SO2、NO2、PM2.5 3项污染物采暖季的大气环境容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通过计算环境承载能力发现,哈大绥SO2、NO2、PM2.5 3项污染物在非采暖季均具有高承载能力,哈大绥非采暖季环境容量高于采暖季。哈尔滨的个别污染物仍然处于临界超载状态,为减少重污染天气,应进一步削减采暖季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