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165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30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集了南京市2012年冬季4个功能区的PM2.5、PM10、TSP样品,对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颗粒态汞测试。结果表明,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TSP中汞的质量浓度为49.26 pg/m3~257.14 pg/m3,平均质量浓度为161.27 pg/m3;PM10中汞的质量浓度为44.82 pg/m3~228.29 pg/m3,平均质量浓度为147.38 pg/m3;PM2.5中汞的质量浓度为35.98 pg/m3~178.58 pg/m3,平均质量浓度为104.10 pg/m3。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态汞质量浓度的分布趋势为:交通综合区>旅游区>住宿综合区>商业区。大气颗粒态汞60%以上存在于可吸入肺的PM2.5中,细颗粒物富集汞的能力比粗颗粒物强。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2006年7月- 2007年6月云南地闪定位网探测资料和玉溪大气电场仪资料分析,研究了高原晴天大气电场和雷暴天气过程的电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原晴天大气电场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低纬高原地区雷暴云具有偶极性和三极性两种结构,但大多数雷暴具有偶极性电荷结构,不同电荷结构的雷暴云的放电特征不同,偶极性时主要为负地闪,地闪活动较活跃;三极性时主要是正地闪,地闪活动较少.根据雷暴云近地面电场变化特征,探讨了大气电场仪预警地闪的方法,首次提出极性变化预警法,其命中率和提前预警时间都明显优于阈值预警法.  相似文献   
33.
Fe-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2,4,6-三氯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e-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2,4,6-三氯酚(2,4,6-TCP).在初始pH 7.0、Fe加入量10.0 g/L、以甲酸钠为碳源的条件下,2,4,6-TCP降解效果最好.采用Fe-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2,4,6-TCP,比单独采用Fe或厌氧微生物体系具有明显的效果,运行60h后2,4,6-TCP开始降解,108h后2,4,6-TCP降解完全.添加2-溴乙烷磺酸盐可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能有效促进2,4,6-TCP的降解.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SO_2的监测在环境化学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寻求简单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就成了分析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同时也扩大了测汞仪的应用范围. 本法基于SO_3~(2-)能与Hg~(2 )形成很稳定的  相似文献   
35.
不同起始数量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起始数量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之间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接种数量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种群竞争关系有明显的影响.在3种不同的接种比例下,赤潮异弯藻在与东海原甲藻的生长竞争中始终占优势,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起始数量的提高,其种群竞争生长的优势愈加明显,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愈加显著.东海原甲藻仅在较高的起始数量(处理I,H:P=1:4)下,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才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处理Ⅱ和处理Ⅲ(H:P=1:1和H:P=4:1)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6.
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考虑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相结合的道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生态资源环境稀缺的区域推进经济生态化,在生态资源丰富而经济技展水平较低的次发达区域推进生态经济化。  相似文献   
37.
微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的效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吸附是目前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了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来源及其对铀的吸附效能.分析了生物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藻类对铀的吸附能力依次递减,pH值、菌种预处理、共存离子和金属初始浓度是生物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在生物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静电吸附、酶促反应、无机微沉淀和氧化还原等是生物吸附的主要机理.最后预测了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8.
用EXAFS研究Zn在水锰矿上的吸附-解吸机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延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在水锰矿(γ-MnOOH)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Zn(Ⅱ)-水锰矿体系中(pH 7.5,0.1mol/LNaNO3介质,25℃),Zn2+主要是通过共用水合Zn2+的O原子及水锰矿表面上的O原子形成Zn-O键,从而结合到水锰矿固体表面上的.平均Zn-O原子间距为1.998±0.010 A(n=3).这个Zn-O键键长是六配位的Zn(H2O)2+6及其水解产物四配位的Zn(OH)2或Zn(OH)42-各以一定比例混合吸附于水锰矿表面而形成的.同时,对第二配位层(Zn-Mn相互作用)的EXAFS图谱分析证明存在2个典型的Zn-Mn原子间距,即R1=3.08±0.024A(n=3)和R2=3.54±0.018 A(n=3).这2个Zn-Mn原子距分别对应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与Zn水合离子ZnO多面体结合的2种方式,即共用2个O原子的边-边结合与共用1个O原子的角-角结合.边-边结合是较强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短(R1=3.08A),吸附较不可逆.角-角结合是较弱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长(R2=3.54A),吸附较为可逆.这一结果从微观上证明了亚稳平衡态吸附理论(MEA理论)的基本假设,即具有相同吸附密度的同一吸附质由于吸附力强弱以及微观构型的不同可具有不同的化学位,因而证明了修正传统吸附热力学的基本假设(吸附密度为热力学状态函数)的必要性.宏观的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表明Zn(Ⅱ)在水锰矿上的吸附是不可逆的,EXAFS结果指出这种不可逆性主要是由Zn水合离子中ZnO多面体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之间的边-边结合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39.
土壤淋洗废液中污染物的选择性去除是实现淋洗液回收的关键.本文以硫化钠(Na2S)、乙基黄原酸钾(PEX)、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TC)作为重金属沉淀剂处理电子垃圾污染土壤模拟淋洗废液,在筛选出Na2S作为理想重金属沉淀剂的基础上,研究初始pH值、反应温度、沉淀剂浓度等因素对Na2S分离络合态重金属的影响,并通过软件模拟和产物表征等方式推测反应机理.结果表明:Na2S对柠檬酸络合态重金属的分离顺序依次为Cu、Pb、Cd,符合硫化物溶度积原则;反应温度、初始pH值对Na2S处理络合态重金属无显著影响,重金属去除率均保持在90%以上,柠檬酸的回收率约为95%;Visual MINTEQ模拟结果显示,S2-投加前液相中重金属主要以H2CA-、HCA2-和CA3-结合形式存在,S2-投加后液相中重金属则以HS-和S2-结合形式存在;扫描电镜及能谱(SEM-EDS)表明,S2-与金属阳离子按物质的量比1:1生成硫化物沉淀物,沉淀主要呈团聚、成簇和圆片状存在;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沉淀产物中存在CuS、CdS、PbS和CuPbS2.本研究结果可为化学沉淀法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废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0.
赵婷  钱子牛  易越  谢倍珍  刘红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2):5290-5298
反硝化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以电极为电子供体,在自养条件下完成硝酸盐去除过程.本研究以碳布(CC)为基底材料,分别制备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rGO-CC),聚苯胺修饰(PANI-CC)及二者复合修饰的CC电极(rGO/PANI-CC),并考察其作为阴极材料对反硝化生物阴极MFC产电脱氮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rGO-CC和PANI-CC的碳纤维分别被片层状rGO和网状PANI覆盖,而rGO/PANI-CC表面呈现PANI在附着rGO的碳纤维上团聚的形貌,均增大了碳布的比表面积.循环伏安测试显示,rGO/PANI-CC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活性.以rGO-CC,PANI-CC和rGO/PANI-CC为阴极构建MFC的产电能力分别提高了82%,24%和41%,其阴极对NO3--N的去除能力增强了23%,9%和13%.16S rDNA测序结果揭示修饰后电极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下降,StappiaPacacoccus属微生物的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