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SBR工艺去除模拟城市污水中双酚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次改变SBR系统(厌氧-好氧-缺氧模式)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好氧-缺氧段时间比以及污泥龄(SRT),并采用液相色谱法对系统双酚A(BPA)浓度进行了检测,从BPA去除的角度对SBR工艺进行了评估,同时对部分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SBR工艺对BPA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温度为20 ℃、充水比(SBR工艺1个周期中进入反应器的污水量与反应器有效容积之比)为50%的条件下,最佳的工艺运行参数为总HRT=480 min,SRT=25 d,厌氧、好氧、缺氧段HRT分别为90、150、180 min;好氧-缺氧段时间比为0.83,此时COD、TN和PO43--P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89%、69%和95%,BPA总去除率达到99%,其中厌氧、好氧、缺氧段BPA去除率分别占BPA总去除率的66%、32%和1%.BPA在上述SBR系统中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厌氧段污泥吸附和好氧段的生物降解实现的.  相似文献   
42.
对黄浦江表层水样的过滤液进行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扫描,并测定了溶解有机碳(DOC)、N-亚硝基二甲胺(NDMA)及其生成潜能(NDMA-FP),探讨了黄浦江溶解有机质(DOM)的光学特性与消毒副产物NDMA生成潜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浦江水中NDMA-FP随DOC浓度增加而增加(r=0.487,P<0.01),但与DOM的比吸收系数(SUVA254)和腐殖化指数(HIX)均呈负相关(r=-0.605,P<0.01;r=-0.396,P<0.01);NDMA-FP还与相对较低分子量的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等类蛋白物质的荧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421,P<0.01;r=0.426,P<0.01),而与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则呈显著负相关(r=-0.422,P<0.01).因此,黄浦江水中消毒副产物NDMA的生成潜能随着溶解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与DOM中的类蛋白组分含量密切相关,但随着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的增强而减少.  相似文献   
43.
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及去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的消毒处理会导致大量副产物的产生,其中以卤代乙睛、亚硝胺及卤代硝基甲烷三种物质为代表的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具有强烈的致毒致癌性,成为当今一大研究热点。文章结合历年国内外学者对N-DBPs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三种典型N-DBPs的分析方法,并对其形成机制和去除途径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文章展望了今后有关N-DBPs的研究思路及方向,对深入研究N-DBPs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4.
双酚A在厌氧污泥上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批式实验研究了低浓度的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在厌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实验采用高温灭菌的方法对活性污泥灭活以减小污泥降解对吸附实验的影响.研究发现,厌氧污泥对 BPA 的吸附很快,15min的吸附量可达最大吸附量的89.1%. BPA的吸附等温线可以较好地用线性模型以及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其在温度为10-30℃之间的有机碳归一化分配系数在 665~878的范围内. MLSS对BPA的吸附去除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MLSS的增加, BPA 吸附去除率增加.通过吸附热力学的研究可以推断, BPA 在厌氧污泥上的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主要是一个分配过程.污泥解吸实验表明BPA在厌氧污泥上的吸附是部分可逆的.  相似文献   
45.
黄满红  李咏梅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9,30(5):1499-1505
研究了生活污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糖类、蛋白质、油脂以及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生活污水中COD的贡献率,采用硝酸盐利用速率法(NUR)测定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s)中的有机水质特性参数,分析了单一糖类、蛋白质、油脂、LAS对有机水质特性参数的影响,并给出了生活污水中这4种有机污染物与ASMs有机水质特性参数SSXSSIXI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反硝化条件下异养菌产率系数为0.683;蛋白质、糖类、油脂和LAS分别占COD的24%~35%、 17%~35%、 5.78%~10.56%和 3.77%~7.23%,是污水中COD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该污水中的快速生物降解物质占总COD的22%~29%,慢速可生物降解物质占29%~38%;生活污水中糖类、蛋白质、油脂、LAS这4种典型有机物的浓度与ASMs的水质特性参数SSXSSIXI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0.9.  相似文献   
46.
尚晓玲  李咏梅 《环境科学》2012,33(5):1604-1608
为了考察城市污水回用时氯消毒过程中NDMA的形成,以2套生物脱氮实验装置厌氧/缺氧/好氧(A/A/O)和缺氧/好氧(A/O)的二沉池出水为对象,研究了氯胺消毒过程中氯胺剂量、pH、NO2--N和NO3--N浓度对N-亚硝基二甲胺(NDMA)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沉池出水中仍然含有微量的NDMA前体物,导致了氯胺消毒过程中NDMA的形成,而且NDMA的浓度会随氯胺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在中性或稍偏碱性(pH 7~8)的条件下,NDMA生成量最大;二沉池出水中NO2--N和NO3--N的浓度对NDMA的含量皆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7.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丽娟  李咏梅  顾国维 《四川环境》2005,24(1):61-64,73
杂环化合物是焦化、印染、农药等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是造成这类废水难生物降解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好氧、厌氧、缺氧条件下以及共基质条件下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部分菌种对杂环化合物的降解途径,并对一些现象从分子结构和电荷特性等方面给予了解释。最后对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8.
利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对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缺氧/好氧,A/O活性污泥法)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在水相和胞外聚合物(EPS)中的分布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过程中分子量的分布沿程变窄,对分布在各段分子量之间的有机物都有大幅度的去除;缺氧池和好氧池的EPS中都有14%的物质分子量大于1000万,而水相中各类物质的分子量均小于200万,说明该类大分子的EPS并非因吸附而成.  相似文献   
49.
试验采用A1-A2-O 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对好氧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好氧段HRT为28.1h, 出水pH值为7.7~8.0,剩余碱度为150~200mg/L,池中部加碱,进水C OD负荷<0.22kg/m3·d,氨氮负荷<0.05kg/m3·d时,系统对 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7%和98%,出水COD浓度平均低于150mg/L ,氨氮浓度低于15mg/L.  相似文献   
50.
废水综合毒性反映了废水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在废水处理、排放、监督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方法包括微生物法、水生动植物试验法以及其他方法,如Ames试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彗星试验等.水生动植物试验又包括藻类、蚤类和鱼类的毒性试验.各种研究方法间缺乏相关性评价,结果间的可比性不强.选择何种生物作为废水综合毒性研究的目标,这些生物是否能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的水生态系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发光细菌法因其时间快、重现性好、具备成熟的毒性监测设备等而较其他生物方法更广泛地被应用,而如何建立其他快速、稳定的废水标准生物毒性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