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396篇
安全科学   361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78篇
综合类   1222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303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为明确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路径,提高企业防控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风险能力,降低衍生灾害发生概率,在文献分析及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构建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过程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以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为例进行仿真实验,模拟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主要受事件自身、媒体、相关企业监管层、相关企业执行层4个主体的共同影响,其中事件自身因素起效时间最早,相关企业监管层影响作用最大、维持时间最持久,相关企业执行层影响最直接。  相似文献   
42.
涪陵页岩气田油基钻屑热解技术具有油回收率高、稳定可靠、安全环保的优点,针对其存在能耗高、易结焦、回收油品质量低等工程实际问题,在充分调研现场热馏炉式连续回收处理设备的基础上,自制了热 解模拟试验装置。通过研究单因素对热解效果的影响,优选了油基钻屑热解参数,试验表明:热解终温、停留时间、升温速率、真空度对油基钻屑热解效果均有影响,其中热解温度是影响油基钻屑热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 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油基钻屑热解最佳运行条件,当热解温度为400℃,停留时间为50min,升温速率为30℃/min, 真空度为0.1MPa,试验未发现结焦现象,处理后的油基钻屑残渣含油率为0.29%,满足GB4284—2018《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农用地标准(含油率小于0.30%);热解矿物油测试分析表明热解前后矿物油的组分分布 基本一致,以烷烃类(60%以上)和芳烃类(约占10%)为主,属典型油基钻屑中总石油烃类分布,热解试验并未 破坏基础油组分,回收矿物油的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43.
污泥暂存库区面临减量增容的严峻问题。由于暂存库中的污泥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降解,其固结性质与新鲜污泥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到原位处理效果,故选用FeCl_3和芬顿试剂对上海某污泥暂存库区的长期填埋污泥进行了调质改性,并对调质后污泥的固结压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药剂调质后污泥的排水固结时间大大缩短,在初始低固结应力水平时压缩量较大,在后期高固结应力水平下沉降量较小;在初始低固结应力水平下,调质污泥的固结系数在10~(-3) cm~2·s~(-1)数量级范围内变化;添加FeCl_3的实验组对应的C_(v,max)=2.91×10~3 cm~2·s~(-1),芬顿调质实验组对应的C_(v,max)=9.88×10~(-3) cm~2·s~(-1)。渗透系数受固结应力影响较大,当FeCl_3的掺量为40%时,初级固结应力下样品的渗透系数k=4.439×10~(-6) cm·s~(-1);在400 kPa固结应力作用下,渗透系数减小为3.796×10~(-8) cm·s~(-1);经芬顿试剂调质的污泥在初级固结应力下,渗透系数k=6.48×10~(-6) cm·s~(-1);在400 kPa下,渗透系数k=9.94×10~(-8) cm·s~(-1)。以上结果对现场污泥真空固结法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以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浸出实验,从酸类、p H、温度、反应时间4个方面探讨尾矿中Mn、Fe元素的迁出规律。结果表明,Mn在草酸中的浸出浓度远大于在醋酸和盐酸中的浸出浓度。随着p H的增大,Mn的浸出浓度整体呈减小趋势,有机酸做浸提剂时,Mn的浸出浓度在p H=2或3时达到最大值;无机酸做浸提剂时,Mn的浸出浓度在p H=1时达到最大值。Fe在草酸中的浸出浓度大于在醋酸和盐酸中的浸出浓度,随着p H增大,Fe的浸出浓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另外,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都有利于Mn、Fe从尾矿中浸出。各变量对Mn、Fe浸出的影响效果为p H酸类温度反应时间。本研究可以对尾矿浸出液的安全使用提供初步指导。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地铁网络化运营枢纽车站火灾烟气扩散特征和防排烟技术,根据工程资料和标准规范对典型多线换乘车站进行1∶10火灾实验模型设计,并依据设计方案完成车站模型主体结构和通风排烟系统的搭建,同时在各个防烟分区设计安装温度、流速、烟气浓度和热辐射测量装置,可实现对“T”形、“十”形和“L”形换乘等不同换乘形式车站的火灾场景模拟和危险参数测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装置能够开展一系列针对不同换乘形式和通风模式的火灾实验,对于全面揭示大型换乘车站火灾烟气运动规律、验证并优化火灾防排烟设计方法、支撑复杂结构枢纽车站火灾烟气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产沼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了温度、含固率、pH及接种率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沼量的影响,并设计L9(34)正交试验进行厌氧发酵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5℃、含固率为8%(质量分数)、pH为7.00、接种率为90%(质量分数)时,厌氧发酵累积产沼量为809.0mL/g(以挥发性固体计);各影响因素对产沼量的影响大小为温度pH接种率含固率。  相似文献   
47.
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法确定新型微电解填料-Fenton联用预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新型微电解填料降解硝基苯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固液比>进水p H值>气水比>HRT,在微电解最佳条件:HRT为60 min,固液比为0.6,进水p H值为2,气水比为15∶1;Fenton试剂最佳条件:反应时间为20 min、p H值为4.5、m(H2O2):m(COD)为2.5、n(H2O2)∶n(Fe2+)为6,硝基苯和COD总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6%和68.3%。处理后的废水可生化性提高,为后续的生物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8.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微生物絮凝剂M-C11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参数进行优化,选取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CD),以p H、M-C11投加量和Ca Cl2投加量等因素为自变量,以处理后的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Fr)为响应值,并借助扫描电镜对絮凝剂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M-C11可显著改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且选取的3种单因素水平均可影响絮凝剂活性。经多元回归拟合分析,在M-C11投加量为2.56 m L,Ca Cl2投加量为0.37 g/L的最优条件下,微生物絮凝活性实验值可达92.37%,接近模型预测值(92.30%)。Ca Cl2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高于M-C11投加量(PCa Cl2相似文献   
49.
采用共混热解法制备系列Ce-Sn-W-Ox复合氧化物,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通过正交实验优化CeSn-W-Ox配方,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分析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固相结构,确立Ce-Sn-WOx最佳配比及结构形貌。结果表明,以粒度为5~8 mm的堇青石瓷片担载分散Ce-Sn-W-Ox,进行NH3-SCR脱除NO,当Ce/Sn/W元素摩尔比为1∶0.8∶0.6时,Ce Sn0.8W0.6Ox/堇青石NH3-SCR脱除NO效果最好。当空速为7 200 h-1,催化剂在252~426℃内脱除NO效率均大于94%。重点考察了反应空速(GHSV)、水蒸气(H2O)、SO2等对Ce Sn0.8W0.6Ox/堇青石NH3-SCR脱除NO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速低于10 000 h-1时,催化剂脱硝活性受空速影响小;单独通入5%H2O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基本没有影响;单独通入429 mg/m3SO2导致催化剂活性略有降低;同时通入429 mg/m3SO2和5%H2O,催化剂脱硝活性下降至85.33%,除去SO2和H2O后,催化剂活性又能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50.
工业防火与防爆是本科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的核心专业课,课程开设对推动本科安全教育发展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体系性不强,知识点重复性高,教材知识更新慢,知识点涵盖不全,师生互动性差,实践教学效果较差的不足,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的思路。首先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构建新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预防控制"课程体系,优选有针对性、典型性、客观性和互动性的案例进行互动式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建立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创建多样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