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41.
基于高分辨率MARGA分析成都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寒梅  陈军辉  冯小琼  姜涛  钱骏  刘政 《环境科学》2020,41(9):3889-3898
利用高分辨率MARGA对2019年成都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展开连续监测,结合气象参数分析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MARGA监测的8种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与PM_(2.5)变化趋势一致,水溶性离子年均浓度为(23.1±13.6)μg·m~(-3),在PM_(2.5)中占比为48.6%,表明水溶性离子为PM_(2.5)重要组分.各离子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NO~-_3、 SO_4~(2-)、 NH~+_4、 Cl~-、 Ca~(2+)、 K~+、 Mg~(2+)和Na~+,其中二次离子(NO~-_3、 SO_4~(2-)和NH~+_4)年均质量浓度为(20.2±2.7)μg·m~(-3),在水溶性离子占比为87.2%.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逐月变化呈"U"型, 1月和12月浓度最高, 6~8月浓度最低.无论有无降雨,能见度均随水溶性离子浓度的增加呈幂指数递减规律,且SNA为首要影响因素.降小雨(日累计降雨量10 mm)对水溶性离子无清除作用,中雨及以上时清除作用显著.SNA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两两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7),表明二次离子生成机制及在大气中演变过程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年均值分别为0.42和0.12,与温度和O_3均呈负相关性,与湿度均呈正相关性,表明SO_4~(2-)来源主要为液相非均相氧化反应,NO~-_3来源主要为夜间非均相氧化反应.阳离子和阴离子电荷比(CE/AE)年均值为1.2,二次离子中和率(NR)年均值为1.1,表明气溶胶整体呈弱碱性.成都市大气环境处于富氨状态,二次离子存在形式主要为(NH_4)_2SO_4和NH_4NO_3.  相似文献   
42.
通过调研2018年四川省37条水泥生产线活动水平数据,结合企业污染治理技术,分析该省水泥工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结果表明:2018年四川省水泥行业SO2、NOx、PM2.5和PM10的排放量分别为1.2万t、5.5万t、3.9万t和6.5万t,其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污染物的产生系数和去除效率。四川省水泥生产企业各工序排放的颗粒物、SO2和NOx浓度总体上均低于现行标准,部分工序颗粒物超标主要受布袋的去除效率影响。  相似文献   
43.
2017年1月—12月期间在四川省宜宾市布置4个点位,共采集360个PM_(2.5)样品膜,采用美国沙漠研究所DRI Model 2001型热光分析仪测定PM_(2.5)样品中OC、EC的浓度值,应用OC/EC比值法对SOC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宜宾市PM_(2.5)年均浓度为75.2μg·m~(-3).OC、EC年均浓度分别为14.3μg·m~(-3)和4.30μg·m~(-3),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OC占PM_(2.5)比例为19.0%,为PM_(2.5)重要组成部分.SOC年均浓度为4.70μg·m~(-3),对OC贡献较大,在OC中占比为29.3%;SOC在OC中的占比春季冬季≈秋季夏季.进一步对OC1、OC2、OC3、OC4、EC1、EC2、EC3、和OPC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是宜宾市PM_(2.5)中OC和EC的主要贡献源,可贡献PM_(2.5)中碳组分的54.0%—69.0%.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四川盆地典型城市PM2.5污染特征和来源,利用成都市、绵阳市、自贡市超站数据分析2020年冬季典型污染过程PM2.5组分特征,并采用CMB模型模拟获得研究期间PM2.5来源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城市PM2.5组分变化特征不尽相同,成都市污染过程整体呈现NO3-主导特征,但重度污染由OC主导.绵阳市污染期间呈现OC主导特征,是污染加重时增长最快的组分.EC是自贡市轻度污染增长最快的组分,NO3-、SO42-、NH4+是中度污染增长较快的组分,OC、EC是重度污染增长较快的组分.3个城市均是二次硝酸盐对PM2.5贡献率最高.比较而言,成都市机动车、扬尘源贡献率均最高;绵阳市二次有机碳贡献率最高,是成都市的2倍;自贡市燃煤源和二次硫酸盐贡献率分别比成都市和绵阳市高出4%~6%和7%~9%.成都市由优良天气到中度污染,二次硝酸盐贡献率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轻度污染较优良天气上升6%,中度污染较轻度污染天气上升3%.中度到重度污染,二次有机碳、机动车贡献率分别上升2%和1%.绵阳市由轻度到重度污染,二次有机碳对PM2.5的贡献率上升3%,机动车贡献率上升2%,是其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自贡市由轻度到重度污染,各污染源贡献率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45.
以成渝经济区主要水系水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Eri(单一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RI(多金属潜在风险指数)等定量诊断工具分析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成渝经济区战略环评提供数据支撑。根据风险指标评价结果和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水系分为3种生态风险功能区。结合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得出区域Cd的生态风险较...  相似文献   
46.
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GC-FID/MS)在成都市市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分析了VOCs浓度水平、组分构成、日变化规律,并分别利用PMF模型和排放清单法对VOCs的来源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VOCs小时平均浓度为7610~(-9),最高浓度为26210~(-9),最低浓度为14.810~(-9);监测物种类别中烷烃类占VOCs总体积浓度为38%,炔烃为17%,芳香烃为15%,烯烃为13%,卤代烃为9%,含氧(氮)类化合物为8%,浓度前十的物种分别为乙烷、乙炔、乙烯、丙烷、甲苯、己醛、二氯甲烷、苯、正丁烷和异戊烷,占总浓度的70%以上。烷烃、炔烃、烯烃、芳香烃在8点~10点间均出现浓度峰值,芳香烃、卤代烃以及含氧(氮)化合物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凌晨2点~5点;最低浓度则均出现在下午17点左右。基于PMF的方法,VOCs的来源解析结果为工业源贡献32%,机动车贡献26%,生物质燃烧贡献22%,溶剂源贡献7%,油气挥发贡献6%,本底混合源贡献7%;基于排放清单法,2015年成都市VOCs年排放量为36.9万t,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分别贡献32%、32%、30%。  相似文献   
47.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具有饮用水源、栖息地、水产品供给、人文景观等多种生态功能。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邛海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出现了面源污染严重、区域水质恶化、泥沙淤积、湿地萎缩、面积减少等环境问题,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加重。本文针对流域主要环境问题,探讨并提出了邛海生态环境保护以湖泊生态安全保障为目标,以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保障和生态保育为核心,实施生态调控、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并举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48.
从成都市活水公园看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1  
成都市活水公园的主要特点是,在都市公园中展示了具有显著生态与环境效益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和“用绿叶鲜花装饰大地,把清水活鱼送还自然”的水污染治理目标。本文通过实地照片与科学分析,系统介绍了在成都市活水公园展示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过程及其应用前景。为读者及游人提供一些对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技术及其生态系统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9.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净化地表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对枯水期府河水中的CODcr,BOD5,TN,TP,oil,LAS,Ar-OH,NH3,S^2-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在85%以上,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达99.9%以上,其净化效果能够满足净化地表水或污水深度处理的需要。由此可见,人工湿地塘床系统是一种生态滤池。  相似文献   
50.
PDMDAAC改性粉煤灰预处理油墨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粉煤灰的制备,并用制备的改性粉煤灰处理实际油墨废水。研究改性粉煤灰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废水pH值、水温对废水有机物CODG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油墨废水的脱色率高达94%,CODCr去除率也达到了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