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鲤鱼鱼鳃微环境酸碱条件与铜形态分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鱼鳃微环境测定装置和化学平衡计算方法,研究了在人工河水中暴露于铜的鲤鱼鳃部微环境的pH、碱度、粘液含量和铜形态分布.结果发现,鱼鳃pH平衡点为6.92,人工河水pH高于或低于此值时,鱼鳃微环境pH偏低或偏高.变化幅度约达-0.6至0.4 个pH单位.根据实测结果分别建立了计算人工河水和鱼鳃微环境碱度以及鱼鳃粘液分泌量随暴露铜含量和pH变化的定量模型.化学平衡计算结果说明,在pH6至9范围内,人工河水中优势态铜从游离态铜过渡到羟基络合态铜.由于粘液和pH差异的影响,鱼鳃微环境中生物有效态铜含量显著低于人工河水.这样的差别在酸性条件下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2.
测定了在差异很大的4种水样(京密引水渠、北京地下水、长江南京段和汤旺河)中铜对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的半致死浓度,同步分析了各类水样参数和鳃铜蓄积量.用生物配位模型计算了铜在水相的形态分布和在鱼鳃表面的吸附量.研究了铜的水相形态、鳃表吸附量和鱼鳃蓄积量及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铜的毒性与水相游离铜含量并无线性关系,但与鳃组织蓄积量成正比.图6参10  相似文献   
63.
荧光猝灭法测定菲、苊、芘与腐殖酸的结合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冠华  薛蓓  胡璟  张梦妮  陶澍 《环境化学》2005,24(5):578-581
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胡敏酸(Fluka)与苊、菲和芘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DOC),其lgKDOC值分别为4.4,4.48和4.89.用同样方法测得长江水生FA以及黑龙江水生FA和HA的KDOC之间有显著差别.HA的KDODC一般高于FA.黑龙江水生FA的KDOC高于长江.对同一来源的腐殖酸,三种多环芳烃的KDOC与KOW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4.
天津污灌区耕作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纵向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天津污灌区土壤剖面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分布特征,几个代表性样点的研究表明,天津市郊水稻田中PAHs含量最高,菜地含量居次,高粱地含量最低。PAHs总含量在土壤剖面的纵向分布总体上是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而降低。由于长期污水的淹灌作用,水稻田中PAHs含量出现了局部异常高值。用萘(Nap)、菲(Phe)和苯并[a]芘(Bap)作为高低环组分的代表物质分析PAHs在土壤剖面的分布规律,发现Nap、Phe和Bap的含量在纵向剖面上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总体上含量随着剖面的加深而降低。比较单个组分含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在犁底层以下,Bap的含量基本上低于检测限,而Nap的含量在整个土壤剖面中均高于Bap。PAHs含量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主要受其物理化学性质、土壤中有机碳和粘粒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多环芳烃在全土及其碱提残余物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菲和芘为代表性化合物,采用8种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天然全土样品及其碱提残余物进行吸附实验,并利用不同吸附模型进行数据拟合,藉以探讨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吸附模型的非线性指数n都小于1,显示全土和碱提残余物在多环芳烃的吸附过程中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菲和芘的吸附行为随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而变化,碱提残余物的吸附能力强于全土,两者吸附行为的差异主要归因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性状的区别.  相似文献   
66.
通过连续过滤方法和实验室氯化,臭氧化实验研究了哈尔滨地区土壤提取液中天然有机物的卤代活性以及不同的形态天然有机物的差异,比较了氯化和臭氧化条件下的卤代烃生成量及处理后的7日卤代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分钟的氯化实验中,憎水有机物,腐殖酸类化合物和非腐殖酸类亲水有机物的单位有机碳卤代烃生成量分别为1.46,0.35和4.03μg/mg(C),而7日卤代潜力则分别为6.6,57.2和40.6μg/mg(C),可见其差别不仅表现在热力学文献,而且反应在反应速率方面,在本实验条件下,臭氧化能够降低大约水样的一半卤代潜力。  相似文献   
67.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第2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研究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输入来源.结果表明,按渤海海区划分,PAHs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秦皇岛沿岸、辽东湾、莱州湾、辽东半岛近岸、外海海区和渤海湾近岸.对照有关的沉积物质量标志水平,秦皇岛沿岸和辽东湾(尤其是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具有较高生态风险.就PAHs组成而言,锦州湾近岸沉积物中低环比例较高,其它海区4~5环占优.荧蒽/芘和芘/苯并(a)芘两个比值参数显示锦州湾近岸沉积物的PAHs主要源于石油工业,秦皇岛近岸和莱州湾部分站点主要来自燃油产物,而其它海区的大部分站点则属于燃煤型来源.燃烧生成的PAHs易吸附于细微颗粒物上,其迁移和沉降可能是外海海区PAHs含量高于渤海湾近岸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8.
天津地区致癌风险的预期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杨宇  胡建英  陶澍 《环境科学》2005,26(1):168-172
预期寿命损失是健康风险评价统一的指标 .本文根据天津的人口统计数据和有关资料求算了天津地区特定致癌风险条件下预期寿命损失 .结果表明 ,单位致癌风险 (10-5)的污染物暴露下,天津地区男性和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58.47min和66.82min .同时发现本底癌症发病率是预期寿命损失的决定因素 ,而相关参数对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9.
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应用多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天津表土16种PAHs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多元统计分析比单变量分析,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提取出许多单变量分析无法表达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0.
采用体外细胞暴露实验研究了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单层细胞暴露于50和500μg·mL-1两种浓度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硅、碳纳米管和晶体石英砂等四种颗粒物后产生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用细胞活度、细胞内活性氧总量和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量表征暴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硅和碳纳米管在体外暴露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聚集;细胞暴露48h后,三种纳米颗粒物均使A549细胞活度下降,诱导细胞产生过量活性氧,同时刺激细胞IL-8表达量增高;三种纳米颗粒物中,纳米氧化钛和纳米氧化硅对细胞活度影响较大,碳纳米管诱发的炎症效应较另两种纳米材料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