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182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按照法律法规、政府手段、市场机制的体系对中国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评估,总结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在法律法规体系、财政制度、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税费制度和市场交易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外部性问题,提出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的初步框架,包括西部生态补偿、生态功能区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和生态要素补偿等.并针对当前生态补偿面临的紧迫问题和可能的应对措施,提出近阶段中国生态补偿应该重点突破的若干政策领域.   相似文献   
72.
京津冀区域PM2.5污染相互输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燕丽  薛文博  雷宇  王金南  武卫玲 《环境科学》2017,38(12):4897-4904
基于CAMx-PSAT空气质量模型,对2015年京津冀区域PM_(2.5)污染及相互输送特征进行定量模拟,建立了京津冀13个城市的PM_(2.5)传输矩阵.结果表明,在年均尺度上京津冀区域PM_(2.5)以本地污染源贡献为主(21.49%~68.74%),传输贡献为辅,其中区域内传输贡献约为13.31%~54.62%,区外贡献约为13.32%~45.02%.PM_(2.5)传输特征呈现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区域中部城市唐山、北京、天津、保定和石家庄PM_(2.5)受本地贡献主导,在冬季尤其明显,而受传输影响较大的城市多分布在区域边界且在南部集中.区内作为汇的城市有廊坊、衡水、承德、秦皇岛和邢台,作为源的城市有天津、沧州、唐山、北京、石家庄和邯郸,张家口和保定对区内城市输出和受区内输入基本持平.典型城市分析证明城市间PM_(2.5)污染交互影响,北京与廊坊、保定、承德、天津和沧州等城市之间,天津与廊坊、唐山、北京、沧州和保定等城市之间,石家庄与邢台、衡水、保定、邯郸和廊坊之间均存在显著的PM_(2.5)相互输送.  相似文献   
73.
“三水优先”的海河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海河流域“十二五”期间突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水环境改善和跨界水协调的污染形势,提出了饮用水、城市水和跨界水为重点的“三水优先”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以“三水”为重点,依托骨干治污工程,创新水污染防治政策,规范重大经济活动,合理调配水资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节水优先、增流为本、贴近民生、跨界协调,集中解决一批海河流域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努力为海河流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4.
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空气质量模型的基本特征及适用条件,重点介绍ISC3、AERMOD、ADMS、CALPUFF四个法规化中小尺度空气质量模型及NAQPMS、WRF-CHEM、CAMx、CMAQ四个综合型区域尺度空气质量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典型特征,探讨空气质量模型在我国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我国建设法规化空气质量模型的必要性,并提出法规化模型建设的前置条件及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5.
中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费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定量评估“十一五”期间COD、SO2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综合绩效,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对COD、SO2的减排费用和减排效益进行了计算.减排费用的计算主要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3部分.减排效益的计算思路则为:由于污染减排的直接效果体现为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而污染排放量的减少将导致环境污染损失的减少,因此,将由于实施污染减排政策减少污染排放而降低的“环境污染损失”来等同“污染减排效益”.经过计算可知,“十一五”期间,COD、SO2的静态削减率分别为12.45%和14.29%,动态削减率分别为59.05%和86.83%.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十一五”期间全国污染减排的总费用为6324.87亿元,总效益为33284.86亿元,净效益为26959.48亿元,费用效益比为5.26.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全国2项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环境税的研究在我国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环境税收规模已超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从环境税收入来源和行业分布视角,比较中英环境税收政策发现:两国共同点是环境税收入主要来源于能源和机动车税收,家庭成为环境税收入的主要贡献者;我国环境相关税收政策与环境因素的关联程度以及收入规模相对较低,税收绿色化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7.
基于重点行业/领域的我国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是支撑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本文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需求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重目标为约束开展自上而下的宏观路径研究;以合计贡献了我国碳排放(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 90%以上的电力、钢铁、水泥、铝冶炼、石化化工、煤化工共6个重点行业以及建筑、交通2个重点领域为对象,开展自下而上的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路径研究;通过上下路径反复迭代、行业间耦合优化,打通宏观路径与微观措施的联动和双向反馈,最终形成基于重点行业/领域的我国碳达峰路径. 结果表明: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需抓紧部署、大力推进包括清洁能源降碳、能效提升降碳、资源循环降碳、管理调控降碳等4类关键举措,方可实现我国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峰的目标,峰值较2020年增加5.0×108~7.0×108 t左右,达峰后将保持3~4年的峰值平台期. 受需求与技术驱动,不同领域碳排放总量将梯次实现达峰,其中工业领域(含钢铁、水泥、铝冶炼、石化化工、煤化工共5个重点行业)预计将在“十四五”期间整体达峰,达峰后碳排放稳定下降;电力行业和交通、建筑领域碳排放均在2030年左右实现达峰. 经测算,2021—2030年间,为推动碳达峰采取的4类关键措施预计需投入2.08×1013元;其中清洁能源降碳是最为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是成本最高的措施. 为保障关键举措顺利落地,建议全面加大政策创新,逐步形成系统完善的碳总量控制与交易市场机制、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行业准入及产业结构政策体系、价格财税及投融资机制等. 本研究分行业及领域的碳达峰路径研究成果及所识别的关键控碳减碳技术手段、措施和政策将为国家碳达峰路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70年历史变迁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其演进脉络、阶段性变化特征和取得的成效,对于制定新时代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演进为主线,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变迁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非理性战略探索阶段(1949-1971年);②建立环境保护三大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1972-1991年);③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2000年);④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生态环境示范创建的环境友好型战略(2001-2012年);⑤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战略(2013年至今).分析表明,我国基本形成了符合国情且较为完善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制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体系以及多元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伟大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需求,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基本走向、改革目标,指出了管理体制、生态法治、空间管控、市场机制、公众参与、责任考核等六大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9.
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旨在调节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但生态关系密切的地区间利益关系,这是当前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有效手段。《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是首份专门针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分阶段递进式工作目标、补偿基准和补偿标准确定以及补偿协议签署等重要内容,明确了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与义务,对强化流域上下游"同保共治"的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体系下,分别采用治理成本法和污染损失法对中国2004年经环境污染调整的绿色GDP进行了核算,并分别给出全国各地区和行业的核算结果。核算结果表明,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损失占当年的3.05%,GDP的环境污染扣减指数为1.8%。文章首先介绍了核算的方法和内容,然后分别绘出了污染物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的结果,最后给出了2004年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