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泰国劳动部劳动保护和工人福利局负责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劳动关系、劳工福利和劳工发展。该局设有四个部门.其中的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处和国家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研究院是专门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机构,负责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进行职业安全执法监察,管理劳工工作安全,对企业安全人员实施培训。  相似文献   
72.
为更好地理解大气颗粒物中糖类的来源及其环境影响,利用微孔撞击式采样器(MOUDI)采集了上海市宝山区2012年11月—2013年8月四季节代表性时段18 μm以下11个不同粒径段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硅烷化衍生和GC-MS对10种脱水糖、单糖和糖醇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上海大气颗粒物中所检测的10种糖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之和在春、夏、秋、冬四季采样期的平均值分别为120.3、104.0、292.9和206.0 ng/m3,脱水糖在秋、冬季占主导地位,单糖和糖醇的质量浓度在冬季最低. 绝大部分脱水糖存在于粒径≤1.8 μm的颗粒中,冬、夏季质量浓度最高的粒径段(峰值粒径)为>0.32~0.56 μm,而春、秋季峰值粒径为>0.56~1.0 μm. 单糖和糖醇类化合物在春、夏季时主要存在于粒径>1.8 μm的颗粒中,而秋、冬季时在粒径≤1.8 μm的颗粒中质量浓度较高. 应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解析出了大气颗粒物中糖类的3个来源——生物质燃烧、植物源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源土壤有机质. 脱水糖全部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单糖主要来源于植物源土壤有机质,而糖醇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源土壤有机质;秋、冬季时生物质燃烧对山梨糖醇之外的单糖和糖醇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73.
生态券制度是正在探索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之一。生态券是一种表征生态系统质量的指标,可以被量化、核算、收储以及交易等。在研究国内外生态券相关实践的基础上,山东省邹城市为解决生态修复过程中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等问题,引入生态券制度,尝试以市场化交易机制促使生态修复更有效率地实施。该制度中,政府搭建以生态券为标的物的生态权属交易平台,鼓励生态保护修复方和开发商等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是“生态系统零净损失”,即生态保护领域的“占补平衡”。制度实施的难点在于生态券的定价,即保护绩效的核算。对此,邹城市采取了重置成本法进行估值并在实践中应用。本文从参与主体、平台设计、交易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介绍了邹城市生态券制度的探索,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L-半胱氨酸对A3碳钢在柠檬酸和氨基磺酸混合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开路电位(OCP)测定结果显示,加入L-半胱氨酸造成开路电位下降,初始L-半胱氨酸浓度越高,开路电位越高.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显示,加入L-半胱氨酸后腐蚀反应阻抗越小,腐蚀速率增加.等效电路表明L-半胱氨酸吸附在铁的表面后促进铁和溶液界面中铁的电化学活性,并使得铁表面保护层的厚度降低,Tafel曲线显示加入L-半胱氨酸腐蚀速率增加.吉布斯自由能计算结果显示,L-半胱氨酸和铁离子形成配合物比L-半胱氨酸吸附在碳钢表面更容易发生,导致了铁的溶出,使腐蚀加剧.  相似文献   
75.
利用胚胎发育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以100nm(n-PS)和70~250μm(μ-PS)两种粒径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颗粒为研究对象,从微塑料与胚胎绒毛膜相互作用这个角度,探讨了不同粒径微塑料颗粒和镉(Cd)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联合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Cd单独暴露、及其与n-PS和μ-PS联合暴露中,胚胎绒毛膜上Cd的蓄积量分别为3.82,13.66,11.35mg/g,而这三个暴露组中Cd在胚胎体内的含量分别为0.24,0.16,0.20mg/g.n-PS更为显著地增加了Cd在胚胎绒毛膜上的蓄积、降低了Cd在胚胎中的含量(P<0.01).但是μ-PS却更大程度地降低了Cd的胚胎发育毒性(P=0.006).代谢组学的数据证实,由于PS颗粒对胚胎绒毛膜堵塞作用,纳米PS颗粒能够促进Cd作用下胚胎的氧化压力和细胞的能量需求.因此,胚胎绒毛膜在微塑料对水生生物早期发育的毒性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能够为微塑料在环境中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效应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76.
若溪  花开 《安防科技》2013,(9):16-18
夜市经济自古就有,到如今更是发展势头强劲。像杭州河坊街夜市、武汉吉庆街夜市和西安的钟鼓楼夜市等在游客中脍炙人口,成为游客的必选之地。它就是一座城市最具生活气息的地方,像一张富有个性的名片,标明了城市的性格、气质,几乎每座城市都有几个这样让人津津乐道的所在。每当华灯初上,夜的城市盛装起航,用美食诱惑、市井风情和人来人往的喧闹,缓缓开启了城市的另一道风景。然而在熙熙攘攘的背后,所隐藏的安全威胁却并不为人所知,特别是消防安全隐患表现尤为突出。这些无处不在的困扰,犹如一个个威力巨大的隐形炸弹,稍不留意就会给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相似文献   
77.
郁金香花色丰富,应用广泛,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现已被利用的郁金香有9种,而未被开发的郁金香资源还很丰富。介绍了36种可开发利用的郁金香资源的形态及分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赣江河岸带种子植物的调查和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赣江河岸带种子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共有种子植物119科405属708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117科403属706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99科312属548种,单子叶植物18科91属158种。其生活型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河岸带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2.01%,而木本植物中落叶成分占到71.67%,体现了河岸带特殊的生境特点。赣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中,世界广布科、属具有优势,分别占总科、属的39.50%、15.31%,使河岸带植被具有隐域性的特点,属的分布区类型复杂,Temp值为1.02,体现了其植物区系地带性过渡特征。运用聚类分析、公式拟合和主成分分析几种方法研究赣江河岸带与几个区系的关系,结果表明,赣江河岸带处于典型湿地与典型山地之间,区系组成具有水陆交汇性特点。〖  相似文献   
79.
江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格局及碳平衡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为此,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成为我国当前工作重点. 江西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导致碳排放量增加. 鉴于此,基于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费数据构建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探究江西省2000—2018年的碳排放空间格局特征,通过基尼系数、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内的碳排放空间差异以及碳收支情况,同时从经济和生态的角度进行碳平衡分区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结果表明:①江西省2000—2018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从1 215.687×104 t增至4 907.425×104 t,总体表现为净碳源,碳减排压力较大. ②江西省碳排放空间格局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北部和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总量明显大于南部和东部地区,其碳排放总量与各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密切相关. ③江西省历年的碳补偿率均低于34%且逐年递减,碳补偿率、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三者均空间差异明显,其中北部地区的碳补偿率低于南部地区,南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经济贡献率和生态承载系数高于西部地区. ④基于碳平衡分析,根据净碳排放量、生态承载系数等指标将江西省各地级市划分为4个碳排放发展功能区域,即碳汇功能区、低碳经济区、碳强度控制区、高碳优化区. 研究期内碳汇功能区数量变化较大,逐渐转为低碳经济区;碳强度控制区和高碳优化区数量基本无变化. 研究显示,江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差异显著,协同减排的困难较大,为此根据碳平衡分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促进区域协同减排,推动全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缓解因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80.
兰州地区滑坡风险因素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滑坡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地质灾害,其危害日趋严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兰州地区滑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滑坡风险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为:兰州地区滑坡受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影响较大;滑坡风险分布的集中程度为南部基岩山区和黄土梁区坡度较陡峭区域的滑坡分布较为密集,属于滑坡高风险区,而北部黄土丘陵区坡度平缓区域的滑坡分布比较分散,属于滑坡低风险区;研究区域内滑坡风险相对集中的区域面积较小,而相对分散的区域面积较大;滑坡风险沿市区两山成带状分布,且分布趋势与黄河北岸的北西西向断层、西固北岸的北北西向断层以及黄河以南的北北西向断层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