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2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研究了15℃、20℃、25℃、30℃和35℃五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盾叶薯蓣一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盾叶薯蓣叶片的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呈V字形,其中在25℃时处于最低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呈M字形,可溶糖含量的变化呈W字形.在15℃、20℃、30℃和35℃下, 5d内,随着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增加,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下降;在25℃下,盾叶薯蓣的POD活性以及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较小,相对稳定,所以25℃是最为适宜的生长温度. 图1表1参20  相似文献   
92.
组培川贝母鳞茎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同功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组培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鳞茎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获得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小鳞茎和大鳞茎,分别作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电沪分析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酶都参与了川贝母鳞茎形成和发育,且酶的表达量和活性随不同的时间发生变化。过氧化物酶的B区酶带变化明显,小鳞茎阶段活性较氧化氢酶在胚状体和大鳞茎阶段几乎不表达,但在小鳞茎阶段表达量增加十分明显,活性也较高;淀粉酶的3条谱带在胚状体阶段表达明显,活性也最高,但在大鳞茎阶段则几乎没有表达。图7参7  相似文献   
93.
人工湖生态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当前人工期的设计、管理中所面临的水质保证问题为切入点,依据生态学原理,从人工湖设计和净化的原则、水质净化的生物学措施和后期的水质管理措施等方面,对人工湖的设计和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促进人工湖的景观、经济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4.
简单介绍炼化企业回用污水水质概况、藻类和悬浮物对污水回用工作的制约,着重介绍杀藻工作的净水效果、对污水回用工作的作用,并就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5.
本文用相差显微镜对石棉纤维计数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用不同的时间,流速,在不同的工作地点,使用国产滤膜进行采样。样品首先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草酸二乙酯固定,透明,然后在相差显微镜400倍下只数长度>5μm,长宽之比>3:1的纤维。此法标本固定简单,纤维易于识别,操作也容易掌握。试验表明,对于空气中石棉纤维的采样和分析,相差显微镜法可以代表一种有效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6.
分析了安宁市环境噪声质量状况、主要来源和污染原因,提出了防治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7.
利用硫酸-硫酸铵混合溶液作为吸收及消解液,开发了直接吸收、消解、显色分析纳米TiO2生产现场空气中的纳米TiO2粉尘的方法。并研究了各类口罩对于纳米TiO2的拦截效率。结果表明,在流速为400L/h,采集时间为2.5 h的情况下,采用两级吸收瓶形式,总采集效率可以达到94%以上。对纳米TiO2生产现场粉尘的控制研究表明,佩戴无纺布型口罩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单只口罩2.5 h平均截留效率大于86%,两只口罩2.5 h平均截留效率大于90%。根据口罩的拦截效果,参照NIOSH的推荐标准,建议将纳米TiO2生产现场的粉尘质量浓度定为小于1.0mg/m3。  相似文献   
98.
山蒟(Piper hancei)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蒟(Piper hancei)是一种有较高园林绿化价值的常绿藤本植物,通过样地调查及相关数据分析,对山蒟的形态解剖学、生理生态学、营养元素含量等生态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蒟喜阴湿环境,耐贫瘠,适合在酸性赤红壤上生长,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适中或较弱的溪涧边、林下、树干或岩石上.其平均光合速率为4.07 μmol·m-2·s-1,气孔导度为0.23 mol·m-2·s-1,蒸腾速率为3.87 mmol·m-2·s-1.山蒟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植株体内加权平均养分含量为N2.00%、P0.20%、K2.11%、Ca0.94%、Na0.05%、Mg0.15%,其中叶片的N、K和Ca含量最高,枝的P和Mg含量最高.山药的生态生物学特征有利于其快速生长、覆盖、吸附攀援和适应环境.研究结果将为山蒟的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井冈山濒危药用植物优先保护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自制的“江西稀濒危药用植物分级标准对井冈山产135种(包括变种)植物进行优先保护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8种药用植物达濒危状态。64种达渐危状态。39种达稀少状态,尚有4种处于安全状态,在这些种类中需要一级保护的有4种。二级保护的有54种,三级保护的有66种,处于缓急保护的有11种。  相似文献   
100.
付兴泉  曾淑琼 《安全》1991,(5):12-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