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1篇
  免费   818篇
  国内免费   1714篇
安全科学   696篇
废物处理   349篇
环保管理   1096篇
综合类   7379篇
基础理论   903篇
污染及防治   951篇
评价与监测   727篇
社会与环境   203篇
灾害及防治   129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764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561篇
  2007年   753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567篇
  2003年   499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论污染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在空气质量达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国君  何伟 《环境保护》2014,(14):26-29
本文以大气固定源污染物排放管理为研究对象,论证了满足大气固定源连续达标排放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政策内在机理,以及在空气质量达标中的作用,在参考美国南加州区域清洁空气激励市场(RECLAIM)计划的基础上,建议建立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PM2.5和O3达标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政策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92.
基于物元分析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目前水生态承载力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文以喀斯特典型分布区贵州省为例,在阐述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元分析法,对贵州省2007—2010年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0年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等级都为"可承载",整体呈现出比较稳定的发展趋势,但是"可承载"水平并不稳定,不完全符合No2的标准."可承载"水平不稳定.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的主要提升因子是地表产流率、输沙模数、森林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率等8个,而单位面积地表水资源量、生态用水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以及城镇化率等9个成为制约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等级提升的因子.贵州省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也关系到下游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环境建设.因此,应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措施,经济发达地区反哺经济落后地区,形成联动的共同保护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生态承载力的机制.为促进贵州省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并为类似地区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3.
介绍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建立饮用水化学候选污染物清单(contaminant candidate list,CCL)的总体情况。通过第3次化学候选污染物清单的建立过程,详细介绍了CCL3的建立程序和技术内容,对化学候选污染物结合健康危害和暴露程度的筛选方法和分步实施筛选的程序进行了说明,对我国确定管制化学物质的筛选工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4.
从化学物质入手介绍美国有毒空气污染防治的法律基础、污染物选择和评估,以及法规设计的有毒空气污染物污染防治方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期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要求,提出了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协同推进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
有毒有害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将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短期或长期的危害,同时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介绍了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详述了辽河流域受到的多环芳烃类、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的污染情况。通过典型有毒有害物来源的初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辽河流域具有工业源、城镇市政污水排放及农业面源混合型污染特征。为了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有毒有害物污染防治决策,依据辽河流域有毒有害物的污染和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96.
武汉市秸秆燃烧VOCs排放估算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碧捷 《环境科学》2013,34(12):4543-4551
秸秆燃烧是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排放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对该来源VOCs排放量的可靠估算是在区域或城市范围内进行排放效应分析和污染控制的重要前提.根据2005~2011年武汉市农作物的总产量,采用排放因子分析法估算了武汉市及主要6个农作物产区的秸秆燃烧VOCs的排放量,并分别计算其耕地排放强度(I c)和区域排放强度(I r).结果表明,武汉市2005~2011年年均秸秆燃烧VOCs排放量约为(3 163±139)t,I c和I r分别为(1.52±0.06)t·km-2和(0.37±0.02)t·km-2.粮食类和油料类农作物秸秆燃烧是主要的排放源,需优先控制7大类21种VOCs物质.武汉市分区VOCs排放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东西湖区,前4个区的排放总量占到武汉市的近九成.江夏区、汉南区、黄陂区和新洲区应作为秸秆燃烧VOCs排放的优先控制区,尤其是能作为全国代表性的江夏区,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进行区域或城市范围的秸秆燃烧产生污染物质的生态风险评价时,该污染物的I c和I r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基础数据.最后,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秸秆资源综合循环经济利用是解决区域或城市范围内秸秆燃烧产生环境问题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97.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挖掘过程中污染扩散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平  杨乐巍  房增强  郭淑倩  于妍  贾建丽 《环境科学》2013,34(12):4619-4626
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主要受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SVOCs)的污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挥发性大,在环境中容易迁移,土壤被挖掘和扰动时,土壤中VOCs很容易形成短时间内的相对较高浓度释放;如果施工人员没有进行适当防护,极易产生健康危害.本研究通过现场快速监测与采样管采样技术相结合,研究污染场地修复开挖过程中气态污染物的分布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在场地开挖的主导风向上,气态污染物浓度分布随距离而下降,并呈现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现的特征.监测结果可以用多个高斯烟团的叠加来拟合.本研究结合工业场所职业健康与安全有关限值,推导污染土壤修复开挖现场安全区域划分的方法,并提出相应分区的个人安全防护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98.
气态污染物(SO2、NO2、CO)是形成PM2.5的主要来源。水汽是影响天气变化的关键要素,也是导致霾灾害天气发生的关键因子。水汽的变化是否影响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该文通过北京2013年地面气态污染物和无线电探空水汽的比较,发现:秋冬春季节PWV变化与SO2、NO2、CO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0.5),与O3变化呈负相关;这一相关性在降水较多的夏季并不明显。秋冬春季节无线电探空分层水汽与气态污染物变化的比较中,第3、4、5层水汽变化与气态污染物变化的相关性最佳,由此推断:空中水汽层在较为湿润的时候是地表气态污染物(SO2、NO2、CO)无法向上扩散;而O3与大气层水汽相互融合,因而呈现负相关特性。根据这一推断可知:在少雨的秋冬春季节,当空中水汽层较为湿润,地表气态污染物(SO2、NO2、CO)无法向上扩散,因而形成地表霾天气。  相似文献   
99.
为了减少绞吸式挖泥船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底泥污染物释放量,避免对水体形成二次污染,需对其进行环保功能改造。论文分别采用普通绞刀、螺旋绞刀以及加装防扩散装置的普通绞刀和锥形螺旋绞刀进行疏浚模拟试验,考察疏浚点周围上覆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各种疏浚设备的环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螺旋绞刀疏浚时,底泥中污染物释放量比采用普通绞刀时小。同时,在这两类绞刀上加装防扩散装置均能有效降低污染物释放量,特别是能有效抑制疏浚后1 h内营养盐氮的释放。普通绞吸式挖泥船环保功能的最佳改造方案为采用螺旋绞刀替代普通绞刀并加装防扩散装置。  相似文献   
100.
采用账户核算方式框算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2001-2010年间云南省的水足迹,重点分析了水足迹规模、强度和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全省水足迹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其中农业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所占比例较大,平均为82%和10%,工业水足迹所占比例较小,仅为5%左右;总水足迹强度和农业及工业水足迹强度呈下降趋势,年均分别下降11.5%,5.5%和11.1%;尽管用水效率有所改善但与经济发展仍未脱钩,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并未改变。据此建议云南省积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排污总量,持续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着重优化用水结构,降低农业水足迹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