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362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高级氧化法脱除PVA浆料的清洁生产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高级氧化法脱除聚乙烯醇(PVA)浆料清洁生产新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了3种高级氧化法UV/H2O2、UV/TiO2、Nation-Fe^2+/H2O2对含PVA溶液的氧化降解,其降解效果依次为iUV/H2O2〉Nation-Fe^2+/H2O2〉UV/TiO2。对于UV/H2O2法,PVA降解速率与H2O2的初始浓度成正相关,且H2O2浓度为2.95mmol/L时14min内就能使PVA的去除率达到98%;pH和温度对PVA的氧化降解效果影响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在高级氧化法基础上的退浆新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65℃和75℃下,高级氧化法条件下的纯棉织物PVA退浆率分别达到70.16%和95.65%;该法不仅可以促进PVA从纯棉织物上的脱附,而且可以达到对PVA的较高降解效果,使得所排退浆废水的生化处理难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2.
采用统计学及质量控制的一些基本理论及方法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城市污水处理厂BOD5、COD、SS、TN、TP等主要出水指标呈正态分布的规律;城市污水BOD5、COD、TN、TP等指标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的结论.研究结论可用于污水处理厂制定经济合理的出水监测方案以及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可靠性等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3.
该文利用WPS、β射线测尘仪、EMS污染气体监测系统的观测数据,结合观测期间天气形势,分析了青奥会期间南京不同天气型下气溶胶数浓度和污染气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溶胶数浓度平均为7 302个/cm~3,污染气体(NOx、O_3、SO_2、CO)平均浓度分别为23.09、55.1、8.7和867.3μg/m~3。不同天气型下气溶胶粒径分布差异较大,鞍型场(Ⅱ)、副热带高压(Ⅴ)和冷涡(Ⅲ)控制下数浓度谱呈单峰型分布;大陆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Ⅰ)控制下数浓度谱呈双峰型分布;冷高压(Ⅳ)控制下数浓度谱呈三峰型分布。同时日浓度变化差异也大,N_(10~300 nm)在Ⅰ型、Ⅲ型、Ⅳ型呈三峰型,在Ⅱ型、Ⅴ型呈双峰型;NOx和CO在Ⅰ型分别呈三峰型和单峰型,其余都是双峰型;O_3一直呈单峰型。  相似文献   
94.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对金属冶炼厂排污水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蒸馏水、自来水和矿泉水处理为阴性对照,以不同浓度的NaN3、HgCl2、Pb2++Zn2++Cd2+复合处理为阳性对照。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法对重金属冶炼厂排污水、污染源附近湖水进行检测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冶炼厂排污水、污染源附近湖水的水样均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增加;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与化学检测基本一致,将重金属冶炼厂排污水、污染源附近湖水分为三种程度,重污染、中度污染和轻污染。  相似文献   
95.
本文利用free-drift开放反应系统,在恒压力(1atm)、恒温度(25.0±0.2℃)环境下,研究海水中近溶解、沉淀平衡状态时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对方解石溶解、沉淀速率及其动力学方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解速率相对于碳酸盐碱度(Ac)或饱和度(Ω)变化的敏感度要高于沉淀速率;Ac或Ω相同时,pCO2越高,溶解速率越高,而沉淀速率越低;方解石的溶解过程可分为pCO2欠平衡、平衡两个阶段,当Ω>0.8时反应液pCO2平衡,方解石的溶解反应级数介于8~9之间;沉淀反应级数介于2.4~2.6之间,且反应液pCO2的改变对沉淀反应级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三方面构建乡镇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并引入“可持续发展度”、“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制约度”,对瓜洲镇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对限制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规划基准年(2006年)瓜洲镇的可持续发展度为0.759,处于较强可持续发展阶段;影响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于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治理方面(占36.75%),其次为经济结构方面(占25.65%),接着为发展支持(占24.21%)、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占9.42%)、生活质量(占2.62%)、经济效益(占1.34%)。  相似文献   
97.
基于神经网络评估的密封点泄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运用神经网络评估方法对石化生产装置泄漏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的主要程序:输入变量的选择、风险指标的确定及总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等。以某炼油厂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应用为例,说明该方法可以指导企业根据最终确定的风险等级制定泄漏检测计划,对高风险部位增加检测的频次,既能有效监控密封点的密封效果,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98.
利用2005~2007年我国稻田N2O排放通量的田间原位测定资料和国际上其它地区稻田N2O报道结果,对作者建立的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2O排放估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持续淹水稻田N2O排放的拟合结果与其他地区淹水稻田N2O通量值相一致.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拟合值接近于国际上同类研究结果.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估算模型对田间原位测定资料有很好的适切性.为了检验模型输入参数的可信度,将本研究建立的有关我国水稻生产的相关资料数据库与以往研究报道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数据库资料表明,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持续淹水稻田占20%~25%,大约75%~80%的稻田采用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在20世纪80~90年代间,采用持续淹水,淹水-烤田-淹水和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水分管理方式的稻田分别约占12%~16%、77%和7%~12%.20世纪50年代水稻生长季平均每季总施氮量为87.49 kg·hm-2,而90年代平均为224.64 kg·hm-2.其中,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37.4 kg·hm-2增加到了90年代的198.8 kg·hm-2,分别占水稻生长季氮输入总量的43%和88%.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有机氮的输入量相对比较稳定,平均变幅在45.2~48.2 kg·hm-2之间,随后逐步降低,有机肥料氮占氮输入总量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的52%降低到了90年代的9%.作物残体N输入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4.9 kg·hm-2增加到了80年代的6.3 kg·hm-2.20世纪50~70年代水稻生长季氮肥施用量具明显的空间变异性,而80~90年代间其空间变异较小.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我国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的稻田N2O直接排放量.  相似文献   
99.
基于重要度的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系统的可靠性分配理论与故障树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按故障树中各个基本事件(元件)的重要度大小进行可靠性分配的新方法.该方法可靠度的分配过程分两步:首先按可靠性再分配原理将系统的可靠度分配到各个最小割集;然后将需要调整可靠度的最小割集看成一个子系统,将最小割集的可靠度按基本事件重要度的大小分配到各个基本事件,即所谓二次分配模型.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仅有串、并联的简单系统,而且能够解决具有桥联结构的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00.
利用2005~2007年我国稻田N2O排放通量的田间原位测定资料和国际上其它地区稻田N2O报道结果,对作者建立的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2O排放估算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持续淹水稻田N2O排放的拟合结果与其他地区淹水稻田N2O通量值相一致. 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拟合值接近于国际上同类研究结果. 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估算模型对田间原位测定资料有很好的适切性. 为了检验模型输入参数的可信度,将本研究建立的有关我国水稻生产的相关资料数据库与以往研究报道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数据库资料表明,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持续淹水稻田占20%~25%,大约75%~80%的稻田采用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 在20世纪80~90年代间,采用持续淹水,淹水-烤田-淹水和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水分管理方式的稻田分别约占12%~16%、 77%和7%~12%. 20世纪50年代水稻生长季平均每季总施氮量为87.49 kg·hm-2,而90年代平均为224.64 kg·hm-2. 其中,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37.4 kg·hm-2增加到了90年代的198.8 kg·hm-2,分别占水稻生长季氮输入总量的43%和88%. 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有机氮的输入量相对比较稳定,平均变幅在45.2~48.2 kg·hm-2之间,随后逐步降低,有机肥料氮占氮输入总量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的52%降低到了90年代的9%. 作物残体N输入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4.9 kg·hm-2增加到了80年代的6.3 kg·hm-2. 20世纪50~70年代水稻生长季氮肥施用量具明显的空间变异性,而80~90年代间其空间变异较小. 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我国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的稻田N2O直接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