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93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635篇
基础理论   136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21.
对整个水稻生长期稻田CH4排放率进行了4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稻田CH4排放呈很强的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早上6时左右排放率最低,下午4时左右最高;早稻在5月20日至6月20日排放率最高,在收割前又有回升趋势;晚稻在栽插后几天至8月中旬排放率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稻田CH4排放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与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一致;稻田CH4排放率的施肥效应有明显的规律性,从高致低依次为全有机肥,  相似文献   
922.
923.
采用标准血清瓶实验探讨了厌氧污泥对六氯苯(HCB)的降解活性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4d的HCB驯化,厌氧污泥具备了较好的降解HCB能力;反应温度对HCB的降解速率有很大影响,适宜温度为35℃左右;葡萄糖、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有机碳源的存在明显促进了HCB的厌氧降解,其中甲酸和乙酸的加入极其重要;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出,产甲烷过程对HCB的生物降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4.
通过厌氧堆肥试验,对厌氧堆肥产甲烷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堆肥开始阶段,气体中只有8%的甲烷,二氧化碳产率是甲烷产率的4倍左右;而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产率呈下降趋势,甲烷产率逐渐升高,并于3个月时达到最高值45%;此后二氧化碳及甲烷产率都逐渐降低。对3个月时的垃圾堆肥渗出液取样,提取总DNA,对古细菌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分析(RFLP),在60个随机选出的古细菌rDNA克隆子中,可以划分15个不同的谱型。对深入了解产甲烷厌氧微生物过程,加快垃圾稳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5.
甲烷排放源逆向轨迹反演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ai X  Shao M  Su F 《环境科学》2002,23(5):19-24
基于逆向轨迹计算和单点浓度连续观测资料建立了一个甲烷排放源的反演模式 .经系统调试表明模式具有正确反映边界层物理过程的能力 .在理想条件下 ,模式相当准确地反演出 1 0 0km水平范围内设定的排放源和分布 .用 9天的实际甲烷浓度连续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的排放源情况进行个例计算 ,获得主要源块的排放率在0 0 0 66~ 0 0 2 6mg/ (m2 ·s)范围内 ,与区域内的重要排放源 (稻田 )的排放情况相一致 .反演所得源块与区域内的稻田分布亦有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26.
动物废弃物源甲烷排放量的初步估算与减缓技术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IPCC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初步计算了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20年间,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增加了75%,1990年的甲烷排放量为1.198Tg,占全球的10%左右。并提出发展沼气池、贮留池不仅能减少甲烷排放,而且能产生其它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27.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减少甲烷排放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为参照,研究了免耕稻-鸭复合系统中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稻-鸭复合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与日气温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免耕养鸭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明显低于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 3者之间甲烷排放通量大小差异白天明显,夜间较小。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免耕养鸭稻田水中溶解氧含量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提高38. 4% ~44. 7%。由于鸭子的活动,免耕养鸭稻田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高11和18mV。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还原物质总量分别是免耕养鸭稻田和免耕不养鸭稻田的4. 17~12. 34倍和3. 26~7. 02倍,其亚铁离子含量也明显高于后2者,表明翻耕使土壤还原程度增强,进而促进了稻田甲烷的排放。相关分析表明,免耕养鸭稻田氧化还原电位与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和亚铁离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也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28.
ABR反应器的启动及颗粒污泥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20-30℃条件下,对ABR反应器进行了169d 5个阶段的启动实验,进水COD容积负荷达到4.38kgCOD·m-3·d-1,出水COD,挥发性脂肪酸(VFA)和pH值达到要求;形成了大量的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其尺度介于2-3.8mm之间,沉降速度大于20m·h-1,MLVSS/MLSS值均大于65%;但各格室厌氧污泥的污泥指数(SVI)差异较大.显微分析表明,不同格室内呈现出种群配合良好的厌氧微生物分布,第一格室存在大量的优势发酵细菌,并有代谢乙酸的丝状甲烷细菌,然后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逐渐向以产甲烷细菌优势菌群过渡,并存在许多浮游的原生和后生动物.另外,各格室中的颗粒污泥形状各异,表面凸凹不平,存在气孔,且颗粒污泥愈靠近核心,微生物数量愈少,细菌分泌物和无机质愈多.  相似文献   
929.
本文研究了泥炭生物产生沼气的工艺,所产气体组成含有较高浓度的甲烷。分析了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气量的影响。通过与对比试验所产气体相对照,证明泥炭中所含大量纤维素及半纤维素适合沼气细菌的生长,能为沼气发酵提供丰富的碳素等,为综合利用泥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30.
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是当今全球环境以及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其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进展相当快。本文介绍了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甲烷排放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趋势,并对今后国内有关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