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952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97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1564篇
基础理论   443篇
污染及防治   350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涛  王锐  吴霓  江天久 《环境科学》2011,32(10):2920-2925
研究了海洋卡盾藻香港株(Chattonella marina,Hong Kong strain,CMHK)在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条件下的溶血活性特征.根据海洋卡盾藻的生长曲线,分别收集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的藻细胞进行溶血毒性的测定;采用不同营养元素结构的培养基对CMHK进行培养,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藻细胞进行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992.
兰清  李新颖  黄璐  陈泉源 《环境工程》2012,(Z2):109-112
以常见的CA-70铝酸盐水泥、32.5R硅酸盐水泥、白水泥作为混凝剂,处理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在测定模拟废水在混凝过程中有机物含量以及pH值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以水泥替代传统混凝剂的可行性。依据水泥水化产物的性质,采用高温煅烧方法使混凝剂再生,实现了其循环使用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泥作为混凝剂,在水化过程中能形成具有良好混凝性能的形态,对模拟染料废水中活性艳蓝X-BR去除率达90%以上,且通过高温再生后,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出水均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混凝污泥的沉淀性能良好,便于稳定化处理。  相似文献   
993.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7):F0004-F0004
主要研究方向 整个工艺过程操作危险性的识别. 化学物质的稳定性与反应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994.
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源成分谱及其大气反应活性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选取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和摩托车等城市典型机动车种分别采用底盘测功机及实际道路实验,结合SUMMA罐采样的方法,获得了小轿车、出租车、公交车、卡车、摩托车和LPG助动车的尾气VOCs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各车型机动车尾气VOCs的浓度及其物种组成.结果表明,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以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为主,占43.38%~44.45%;重型柴油车以丙烷、n-十二烷及n-十一烷等烷烃组分为主,占46.86%~48.57%,还有13.28%~15.01%的丙酮等含氧特征组分;摩托车与LPG助动车的主要成分为乙炔,分别占39.75%和76.67%左右.各车型中,摩托车和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的化学活性显著高于重型柴油车辆,以上海市为例,其大气化学活性贡献分别占55%和44%左右,是影响城市和区域大气氧化能力的关键污染源,其中以甲苯、二甲苯、丙烯、苯乙烯等关键活性物种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95.
磷、锌和镉交互作用对小白菜生长和锌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祖苹  刘汉燚  崔浩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22,43(11):5234-5243
利用不同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控制作物重金属积累的有效手段.采用交替固定两因子的单一因子水平设计,以中性紫色土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探讨磷(P)、锌(Zn)和镉(Cd)不同水平组合对小白菜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Zn、Cd积累的效应和机制,为Cd污染土壤中蔬菜安全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量P和Zn的添加均能促进小白菜生长、抑制Cd在小白菜中的累积,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P主要通过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和提高小白菜抗逆性减少小白菜对Cd的吸收,而Zn主要通过促进作物生长的稀释作用和植物体内生理拮抗作用抑制小白菜Cd的累积;外源添加1 mg ·kg-1 Cd胁迫时,小白菜抗氧化胁迫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大量积累;P和Zn均可提高CAT活性而提高小白菜抗氧化胁迫能力,缓解Cd毒害,而对POD活性影响不大;外源添加P和Zn与Cd胁迫含量比ω(Cd):ω(Zn):ω(P)为1 :10 :200时,小白菜产量最大(55.72 g ·pot-1),且可食部Cd含量低于国家绿叶蔬菜中Cd限量50 μg ·kg-1的标准要求(GB 2762-2017);增加P和Zn占比,Cd积累量进一步下降,但小白菜产量降低.因此适当施用P和Zn肥可降Cd并增产,实现蔬菜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96.
王哲  程俊丽  卞园  郑春丽  王维大  姜庆宏 《环境科学》2022,43(11):5205-5213
生物炭虽然已经广泛用于酸性和中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然而当生物炭应用于碱性土壤中经历不同程度的老化后是否会改变其结构和固定重金属的能力却关注较少.因此,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冻融和干湿这两种人工加速老化培养和一种短期自然老化方法对生物炭进行老化实验.老化后测定土壤的pH和Cd2+的有效态含量、总量和形态,并从土壤中分离生物炭进行表征,探讨老化作用对生物炭钝化矿区碱性土壤中Cd2+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云鄂博矿区碱性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处理不具有显著的石灰化效应,冻融和干湿加速老化处理中pH整体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后Cd2+有效态含量降低了19.32%~30.67%,总Cd2+含量下降了5.02%~7.18%.老化作用未能显著改变Cd2+的形态,但降低了酸可提取态与可还原态的比例,说明生物炭即使经历老化,依然能够长期固定Cd2+,这与生物炭老化后含氧官能团和孔隙结构的增加有关.研究可为生物炭在矿区环境中的长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在总循环能量和发动机转速不变的条件下,运用一台六缸重型增压柴油机研究了不同喷油定时和氧含量对正丙醇/柴油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结果表明,随着喷油定时(Start of injection,SOI)的提前,第一燃烧阶段的放热率峰值和缸内温度不断增加,初始着火相位(CA10)和燃烧重心(CA50)同步提前,燃烧持续期基本不变,滞燃期增加 .CO 和 HC 的排放随 SOI 提前逐渐减小,而 NOx的排放随 SOI 提前逐渐增加;颗粒物排放的平均粒径(Particle average diameter,PAD)和颗粒物质量浓度(Particle mass concentration,PMC)及颗粒物数量浓度(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PNC)会随 SOI 的提前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 而氧含量(Oxygen ratios,RO)的增加会使缸内压力和缸内温度整体略微下降,滞燃期整体小幅度增加 .CO 和 HC 的排放会随着...  相似文献   
998.
以国三、国五柴油公交车为研究对象,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运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分析了国三、国五柴油公交车使用柴油、废食用油制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B10)的污染物排放及VOCs成分谱.结果表明:国五公交车的THC、CO、PM和固态PM2.5数量排放比国三公交车分别降低39.3%、19.9%、77.4%和28.4%,NO_x升高31.7%;国三、国五公交车排放的VOCs主要为烷烃、烯烃和含氧化合物,国五公交车的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化合物等VOCs排放较低,其VOCs大气反应活性降低,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较弱.与使用柴油比较,国三(国五)公交车使用B10的THC、CO、PM和固态PM2.5数量排放降低;国三公交车的NO_x排放增加,国五公交车的NOx排放降低;国三(国五)公交车使用B10的VOCs成分谱中含氧化合物降低,烯烃增加,VOCs大气反应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999.
探究外源铁(Fe)在水稻镉(Cd)阻控效应方面的研究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3种Fe浓度(5、50和500 μmol·L-1 EDTA-Na2Fe)对水稻Cd的积累效应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Fe浓度的增加促使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缺Fe和Fe充裕情况下均会促进根表铁膜对Cd的吸附固定.和正常Fe相比,缺Fe促进根Cd和地上部Cd累积,分别增加了49.76%和15.68%;而Fe充裕促进了根Cd的积累,增加了18.39%,但显著降低地上部Cd的含量,降低幅度为35.95%.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测定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通过PCA、LEfSe和RDA等分析方法发现,和正常Fe相比,缺Fe环境会降低根系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在门水平下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群,缺Fe抑制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的增加,Fe充裕使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而在属水平功能微生物Ensifer、Rhodopila、BdellovibrioDyella等的相对丰度在不同处理下发生改变,可能通过影响根表铁膜的形成和其他生化过程继而影响水稻对Cd的吸收和积累.并且缺Fe环境对微生物功能影响高于Fe充裕环境.为探寻不同Fe环境下调控水稻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以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转运能力,进而为Fe对Cd的阻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我国南方稻田Cd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霉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ZYL霉菌,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r(Ⅵ)、Cd(Ⅱ)浓度分别为300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5.0,时间1h,温度为10℃。吸附规律符合Langm uir等温吸附模型,由回归方程得到Cr(Ⅵ)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14m g/g;Cd(Ⅱ)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52m g/g,说明该霉菌可以很好的去除低温水体(地下水)中Cr(Ⅵ)、Cd(Ⅱ)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