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15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849篇
基础理论   205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13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获得吉林省某地含日遗化武造成的污染区域土壤的准确环境背景值,本文将土壤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数转换,绘制概率累计分布曲线图,并根据曲线的拐点,解析出未明显受到污染的部分,然后根据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剔除异常值,计算出该地区土壤元素的环境背景值为1.46~11.60mg/kg,并通过对比分析印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研究得到的土壤元素环境背景值可以作为评价和修复该地区污染土壤的基础数据,也可为复杂污染源造成污染土壤的环境背景值的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992.
黔西南煤燃烧产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晓飞  张国平  李玲  项萌  蔡永兵 《环境科学》2012,33(5):1457-1462
通过对黔西南高煤及燃烧产物(底灰、粗飞灰、细飞灰和烟气)中微量元素含量、水溶性及赋存状态的测定,分析了微量元素在燃煤产物中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探讨了燃煤过程中微量元素迁移转化机制.结果表明,As和Sb是黔西南高煤的主要危害元素,含量分别为(256±195)μg.g-1和(26±21)μg.g-1.根据元素在燃煤产物中富集程度的差异,将其分为4类:Ⅰ底灰富集型(Cr和W);Ⅱ均匀富集型(Cu和Ba);Ⅲ飞灰富集型(Mn和Mo);Ⅳ细飞灰超富集型(As、Cd、Sb和Pb).As的挥发性强于Sb和Pb.As在细飞灰上表现出强烈的富集;而Sb和Pb在原煤和燃烧产物中的分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2=0.990 1,P<0.05).亲石元素容易在底灰沉积或组成飞灰颗粒基质,亲硫元素燃烧后易于吸附在飞灰颗粒表面.而飞灰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所吸附的微量元素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93.
孟庆庆  孟超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6):155-157,166
文章是对土壤中汞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由于在仪器检测方面多已成形,所以测定准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前处理。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测试检验,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几种土样中的As、Hg的测试也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所以用此方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检测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994.
海洋真核微藻Ostreococcus tauri对砷的解毒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宇  孙国新  贾炎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0):2879-2884
实验选取模式藻种——海洋真核微藻Ostreococcus tauri为材料,以毒性较强的三价(As(Ⅲ))为代表,采用液态纯培养法研究海洋微藻对As(Ⅲ)的解毒机制.结果表明,As(Ⅲ)的氧化是O.tauri体内主要的解毒机制.暴露于含30 μmol·L-1和1.67 μmol·L-1 As(Ⅲ)的培养基时,该微藻分别在培养的60 h和72 h内将培养基中90%以上的As(Ⅲ)氧化为毒性较低的五价(As(V)).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培养6 d后在添加30 μmol·L-1 As(Ⅲ)的培养基和藻体内均检测到二甲基(DMAs(V)),表明该海洋微藻同时具有甲基化功能.在O.tauri体内甲基化可作为另一种解毒机制,满足其对较高浓度的解毒需要.对O. tauri的气态挥发能力研究表明,该海洋微藻具有挥发功能,可通过将挥发出体外进行解毒.20、40、80 μmol·L-1 As(Ⅲ)培养4周后,O.tauri可分别产生气态16.7、4.0和1.3 ng.O. tauri通过对的氧化来降低细胞周围环境的毒性,通过甲基化及挥发降低细胞体内的毒性.  相似文献   
995.
应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人工合成铁、铝矿物和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对超标土壤中的钝化效果.每种钝化剂均设置0.1%、0.5%、1.0%、2.5%和5.0%五个添加量处理.结果表明,添加水铝矿明显降低了土壤pH值,其中,添加5%水铝矿的处理降幅最大,达到1.20;而添加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则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5%镁铝双金属氧化物的处理土壤pH值由5.04最高可提高至8.09.添加铁铝矿物均降低了土壤有效的含量,下降幅度为1.89%~64.15%;而添加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则使土壤有效含量增加;添加水铁矿和针铁矿处理对提高土壤中残留态含量的作用较为明显.总体看来,两种人工合成铁矿较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和水铝矿对土壤中有更好的钝化效果,可以作为钝化剂应用于土壤中的钝化.  相似文献   
996.
褐煤燃烧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云南小龙潭矿区褐煤及燃烧产物中重金属元素As、Cd、Sb、Pb、Hg的含量,通过室内模拟燃烧,研究了5种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的分布行为,揭示了它们在燃煤产物中的分配富集特征,分析了这些元素产生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Hg的挥发性最强,在300℃下就有极高的挥发率,到500℃挥发殆尽,挥发性为Hg >As> Cd >Sb >Pb,而重金属的赋存状态对其挥发性有明显的影响.最后通过环境效应评价其燃烧过程的挥发对大气的影响发现在室内模拟燃烧下属重污染,这与室内试验挥发率较大有关,而电厂动态燃烧下为微污染,所以燃烧方式以及燃烧工况等对微量重金属的挥发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零价纳米铁由于其高反应活性及应用中的灵活性,在地下水原位治理中备受关注.但在应用中,常需要加入分散剂以提高纳米铁悬浮液的稳定性因此,本文以低浓度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作为分散剂,制备了能长时间稳定的复合零价纳米铁(nZVI/PSS)悬浮液,并探讨PSS对nZVI表面结构和去除As(Ⅲ)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nZVI和nZVI/PSS颗粒平均粒径均为50 ~ 60 n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相比于nZVI,nZVI/PSS表面上C、OH-和O2-的百分含量增高,而吸附的H2O减少;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nZVI/PSS在44.8°出现α-Fe0的X射线衍射峰,结晶度比nZVI显著提高.批实验结果表明,As(Ⅲ)的去除率随nZVI(nZVI/PSS)投加量的增大而提高,随溶液初始pH的增大而降低,且nZVI/PSS对As(Ⅲ)的去除率略低于nZVI.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nZVI和nZVI/PSS对As(Ⅲ)的去除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98.
以泡沫镍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TiO2吸附剂,用于对水溶液中的吸附和脱附研究。考察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溶液pH值对在吸附剂上吸附的影响、吸附等温线、脱附和吸附剂的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五价和三价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分别在1.5 h和2 h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剂分别在溶液pH值为4和8时对五价和三价有最大吸附;在溶液pH值为7时,吸附剂对五价和三价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971和1.589 mg/g;在脱附溶液pH值为13.5条件下,吸附剂重复10次吸附后对三价和五价的去除率超过85%。  相似文献   
999.
土壤固相吸附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一种常见的有毒元素,土壤污染与修复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土壤原位修复是消除土壤污染的有效方法,其中在土壤固相上的吸附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土壤固相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并具有表面积大和表面电荷等理化性质,它可通过与酸根阴离子发生表面配位反应,形成内外层配位体等方式来固定土壤中的,以降低金属离子的迁移能力和有效性,是一种有效的原位减轻污染的方法。文中简单介绍了污染的现状、危害和赋存状态,重点介绍了铁铝锰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粘土矿物、有机质等土壤固相对的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更好地掌握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000.
京杭大运河宿迁段发生了氨氮、氟化物和两起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在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污染源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监测工作中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工作原则和建议,供环境监测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