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和更换虾池海水后底层水质质量的变化和清除覆盖于池底的残饵后池底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解,使虾池水质变坏,DO降至零,pH下降至6.0,达不到生物存活的水平。更换虾池海水后,池义东质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涂除池义残铒后,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大量硫化物又释放出来,仍然严重影响虾池的水质质量。数据表明,在养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虾饵  相似文献   
2.
揭示河口沼泽湿地围垦为水产养殖塘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含碳温室气体产生的影响,可为评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以闽江河口为研究区,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土壤(0~30 cm)和由其围垦成的养虾塘沉积物(0~30 cm)进行配对采集.通过室内厌氧培养实验,测定沼泽湿地土壤及由其围垦成的养虾塘沉积物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和CO2、CH4产生潜力.与河口沼泽湿地0~30 cm深度土壤相比,养虾塘0~30 cm深度沉积物4种土壤胞外酶活性均值降低27.3%.河口沼泽湿地转化为养虾塘后含碳温室气体产生潜力发生显著变化,芦苇沼泽、短叶茳芏沼泽、互花米草沼泽围垦成养虾塘后CO2产生潜力分别增加5.1%、38.5%、38.8%,CH4产生潜力分别降低24.9%、11.1%、21.1%,有机碳厌氧矿化速率分别增加4.9%、38.6%、38....  相似文献   
3.
亚热带河口陆基养虾塘水体CDOM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技术,对我国亚热带地区闽江、木兰溪、九龙江河口滨海陆基养虾塘水体的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进行了组分及来源分析.研究表明从养虾塘水体CDOM荧光光谱中解析出4个有效PARAFAC荧光组分,包括2种类蛋白质物质和2种类腐殖酸物质,其中类蛋白质组分是河口陆基养虾塘水体中CDOM的主要组成部分.水体的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标BIX表明河口区滨海陆基养虾塘水体中CDOM的强自生来源贡献.而腐殖化指标HIX表明养殖塘水体具有弱腐殖化特征.类蛋白质组分与类腐殖质组分之间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属性和地化行为,盐度与CDOM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而DOC与CDOM中类腐殖质组分(C2、C3)呈现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养虾塘水体CDOM的光化学性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过量残饵的分解过程、池底硫化物的生成原理、沉积物中硫化物的积累与扩散过程和还原条件下虾病发生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3个月的实验时间内,硫化物可渗透沉积物5cm深度。静止5d即可耗尽池底溶解氧。在虾饵腐解还原环境中,异养细菌总数达203×106个/g,弧菌数达680×104个/g,已达到发生红腿病程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和更换虾池海水后底层水质质量的变化和清除覆盖于池底的残饵后池底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解,使虾池水质变坏,DO降至零,pH下降至6.0,达不到生物存活的水平.更换虾池海水后,池底水质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清除池底残饵后,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大量硫化物又释放出来,仍然严重影响虾池的水质质量.数据表明,在养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虾饵的残留量并做到每年彻底清洁池底,达到清洁养殖的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和更换虾池海水后底层水质质量的变化和清除覆盖于池底的残饵后池底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解,使虾池水质变坏, D O降至零,p H 下降至60 ,达不到生物存活的水平。更换虾池海水后,池底水质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清除池底残饵后,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大量硫化物又释放出来,仍然严重影响虾池的水质质量。数据表明,在养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虾饵的残留量并做到每年彻底清洁池底,达到清洁养殖的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闽江河口鳝鱼滩的短叶茳芏湿地及由其围垦而成的养虾塘为研究对象,2016年5月—2017年3月,分别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悬浮箱/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短叶茳芏湿地和养虾塘白天CH_4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并同步测定短叶茳芏湿地和养虾塘水体/沉积物理化指标.观测期间短叶茳芏湿地和养虾塘均表现为大气中CH_4的排放源,释放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9~38.38 mg·m~(-2)·h~(-1)和0.01~65.38 mg·m~(-2)·h~(-1),均值分别为(11.67±1.99)mg·m~(-2)·h~(-1)和(18.69±4.84)mg·m~(-2)·h~(-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虽然在整个观测时间尺度上,养虾塘CH_4排放通量与短叶茳芏湿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养殖期养虾塘CH_4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同期短叶茳芏湿地(p0.05),增加了68.0%.短叶茳芏湿地CH_4排放通量与沉积物温度、间隙水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养虾塘水-气界面CH_4排放通量与养殖水水深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亚热带河口感潮沼泽湿地围垦成为陆基养虾塘后增加了CH_4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8.
张逸飞  杨平  赵光辉  李玲  谭立山  仝川 《环境科学》2019,40(3):1188-1197
扩散模型是估算水生生态系统水-大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交换通量的重要手段.选取多种参数化方法对闽江口围垦养虾塘水-大气界面CO_2气体交换速率(k_x)及CO_2扩散通量进行估算,探讨闽江口围垦养虾塘k_x及CO_2扩散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养殖期水-大气界面CO_2气体交换速率及其扩散通量均呈现显著的时间变化特征,分别表现为10月 9月 11月 7月 8月和11月 7月 8月 9月 10月的变化趋势;②风速、pH、水体CO_2、DOC和叶绿素a(Chl-a)浓度是影响CO_2扩散通量时间变化特征的重要因素;③不同参数化方法计算得出的闽江口养虾塘水-大气界面CO_2扩散通量存在显著差异(P 0. 01),表明模型方法估算养殖塘CO_2扩散通量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综合分析认为模型RC01和CW03是估算闽江口围垦养虾塘水-大气界面CO_2扩散通量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河口陆基养殖塘底泥中铁的迁移和转化机制,本文测定了福建省3个河口养虾塘养殖期表层和亚表层底泥沉积物中活性铁含量及间隙水的常见组分.结果表明,不同站点间晶质Fe(III)、非硫Fe(II)、有机铁、铁硫化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间隙水SO42-和Cl-可能是影响不同站点间Fe的形态和分布存在异质性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之一.盐度较高的养虾塘,铁的硫化物含量较高,有机铁和晶质Fe(III)含量较少.陆基养虾塘底泥沉积物中活性铁含量按固相Fe(III) > 铁硫化物 > 非硫Fe(II) > 有机铁的顺序排列.养虾塘亚表层沉积物铁硫化物(FeS和FeS2)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而表层沉积物有机铁含量与间隙水SO42-和NH4+浓度高于亚表层沉积物.铁硫化物的生成一定程度上降低河口陆基养虾塘沉积物营养盐污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高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处理精养虾塘排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精养虾塘排水的中试试验,探讨了在不同高水力负荷条件下[1.10~5.34 m3.(m2.d)-1]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氮磷以及悬浮物的去除效果,以期为其设计运行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与COD、TN、TP、SS的去除率呈负相关;COD、TN、SS去除速率随水力负荷的升高,先升后降,最高分别达到69、1.8和117.6 g.(m2.d)-1;TP的去除速率随水力负荷的升高变化并不明显.人工湿地在水力负荷2.52~3.24 m3.(m2.d)-1范围内运行时,污染物去除总量最高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