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40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54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促进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探索S-HA(sludge-based humic acid, 污泥腐殖酸)对溶液中重金属Cd2+的吸附特性.采用国际腐殖酸协会(IHSS)推荐的方法提取S-HA,通过元素分析、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SEM-EDS(外观形态分析)等方法,考察溶液pH和共存阳离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分别进行了吸附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热力学模型拟合,同时通过对比S-HA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图片,探索S-HA对Cd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①S-HA表面呈松散的簇团状,含有大量的羧基、醇羟基和酚羟基等含氧官能团,芳香度较高,含有较多的脂肪链结构;S-HA在吸附水中Cd2+的过程中,Cd2+与S-HA表面上的酚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发生了络合作用.②S-HA对Cd2+的吸附量随溶液pH升高而增加,溶液中Na+、NH4+和Ca2+等共存阳离子的存在不利于S-HA对Cd2+的吸附,其中Ca2+的存在对S-HA吸附Cd2+影响最大.③S-HA对Cd2+的吸附由快吸附、慢吸附和吸附平衡3个阶段组成,吸附平衡时间为12 h;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整体吸附速度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25℃下的最大吸附量为19.29 mg/g,Cd2+在S-HA上的吸附是自发吸热反应.研究显示: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提取的S-HA对Cd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S-HA对Cd2+的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高pH对S-HA吸附Cd2+有促进作用,而高离子强度对S-HA吸附Cd2+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石灰对生物炭和腐殖酸阻控水稻Cd吸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石灰-生物炭和石灰-腐殖酸两种联合修复剂及其不同施用量对酸性土壤中稻米Cd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理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两种联合修复剂能显著降低稻米Cd含量17.39%~45.96%,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18.29%~29.88%,.生物炭、腐殖酸施用量分别为5000,6000kg/hm2时,稻米Cd的降低效果最佳.石灰-生物炭处理中,降低稻米Cd含量的主要因子为土壤pH和土壤有效Cd含量(P<0.05),而石灰-腐殖酸处理则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Cd含量(P<0.05).施加修复剂后稻米产量可达6637~7890kg/hm2,直链淀粉含量达到19.47%~27.26%;当腐殖酸施用量为7500kg/hm2时可使稻米产量提高10.97%,而石灰-生物炭处理对稻米产量无显著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稻米Cd含量、稻米产量、稻米品质和修复费用在修复效应评估中所占权重为0.608、0.150、0.102、0.140,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土壤-水稻系统Cd阻控效应的联合修复技术为:在施用1200kg/hm2石灰的基础上同时施加6000kg/hm2腐殖酸.  相似文献   
3.
腐植酸中不同分子量组分与As(Ⅲ)的络合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方法将腐植酸(HA)分成5个不同分子量组分,利用平衡透析法研究HA中不同分子量组分与As(III)的络合特征和作用机理,计算络合过程的条件分配系数、表观稳定常数.结果表明,腐植酸组分的分子量对HA与As(III)的络合过程有显著的影响,当分子量小于10kDa时,HA与As(III)络合能力明显强于其他条件.其中羧基和酚羟基在HA与砷络合中起重要作用,为主要络合位点.采用Scatchard分析和双位点配体模型对络合结果进行拟合,发现HA中不同分子量组分和As(III)的络合过程中均存在强和弱2种络合位点.  相似文献   
4.
以暗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溶液pH值、离子强度、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铜离子(Cu~(2+))浓度条件下,胡敏素对Cu~(2+)的吸附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胡敏素/胡敏素-Cu~(2+)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和官能团组成进行了分析;应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对吸附态Cu~(2+)的局域配位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胡敏素对Cu~(2+)的吸附量随pH值、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而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吸附过程需要能量,是自发、吸热和自由度增加的缔合反应;吸附Cu~(2+)之后,胡敏素表面产生了团聚现象,表面羧基、羟基、吡啶氮和N—O基团参与了Cu~(2+)的吸附作用,同时吸附态Cu~(2+)是以内层配位形式与胡敏素表面的O/N和C原子结合.  相似文献   
5.
Effect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humic acid (0.2 to 1%) on thebioavailability of -HCH in vegetative clones of theaquatic fern Marsilea minuta was studied in a staticexperimental bioassay system on different photoperiods. Additionof humic acid showed the reduction in the bioavailability of-HCH in all the photoperiods (72 hr light to 144 hrlight) at the interval of 16 hr light (L) and 8 hr dark (D) inboth aerial and submerged portion as compared to controlindicating its protective role in toxicity.  相似文献   
6.
TSP-PM10-PM2.5-2型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行开发并研制了TSP-PM10-PM2.5-2型中流量TSP、PM10、PM2.5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是目前中国唯一可以采集TSP、PM10、PM2.5样品并提供足够的样品量进行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的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器.该系统精心设计和加工的限流孔可以保持完全固定的流量,保证切割粒径的稳定,减小采样的误差并方便操作.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20多个城市和地区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研究中,为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和来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IntroductionEightypercentoforganicsubstancesinthesourcewaterisfromcrudehumicacidthatisacrudeorganiccompoundcreatedbyrottinganddecomposinginnaturalcycle ,thehighercontentofhumicacidis ,theworsequalityofthewateris,notonlycanitcausechrominance,offensiveodor,…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离子在腐殖酸表面的吸附——类颗粒表面吸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伏安质子滴定法获得重金属离子(Cu~(2+)、Pb~(2+)、Cd~(2+))在腐殖酸表面吸附的实验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提出重金属离子在腐殖酸表面的络合模型。模型中引入两个实验常数:反应系数α和竞争反应常数K_H。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常数的实验值在一相当宽的起始溶液条件下基本稳定。基于这两个常数而获得的pH相关吸附等温线和实验数据相当符合。模型中采用了由电位滴定得到的腐殖酸表面羧基浓度作为最大表面基团浓度,并对其质子解离常数进行了表面电荷影响的修正。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河流河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腐殖酸含量,研究了该地区河水腐殖酸含量的地域分异规律,并探讨了河水腐殖酸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所研究河流河水腐殖酸含量在0.9—14.4mg/L范围内,中值为4.16mg/L,并有北高南低的一般趋势。黑龙江上游及松花江北部支流的河水腐殖酸含量在8.5mg/L以上,滦河以北其它地区在3.9—6.4mg/L范围内,黄河以南区域则在0.9—3.3mg/L之间,所研究地区河水中的腐殖酸为混合起源的,它既来自河流悬浮物和沉积物中腐殖酸的释放,又来自流域表土中腐殖酸的淋溶。  相似文献   
10.
溶解有机质(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是一类由腐殖质和非腐殖质构成的非均质混合物,广泛存在于土壤、煤炭和水体中,产生重要的生态环境效应。溶解有机质中相似组分的分离一直是有机质研究的难点。近年来,随着XAD树脂分离技术在DOM分离中的广泛应用,腐殖质和非腐殖质的分离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