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5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1305篇
安全科学   383篇
废物处理   186篇
环保管理   317篇
综合类   2311篇
基础理论   53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81篇
评价与监测   215篇
社会与环境   164篇
灾害及防治   1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背景的适宜性,有助于合理引导人口分布与流动,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运用GIS技术,以250 m×25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气候、地形、水文、地被、自然灾害等因子,构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测评安徽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剖析各类型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研究表明:安徽省人居环境指数介于33.64~74.58之间,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总体较好,绝大部分地区适宜人类居住,适宜性在空间上大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与现有人口分布格局相反。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广,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6.08%;比较适宜区次之,占31.29%;高度适宜区占22.54%;临界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0.08%。安徽省近61.16%的人口分布在一般适宜区,高度适宜区与比较适宜区人口所占比例不足40%,临界适宜区人口极为稀少。地形起伏度和水文指数是造成全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测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自然本底。全省人口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较大,人口流动与集聚的适宜范围较广。 关键词: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栅格;GIS;安徽省  相似文献   
2.
针对AVHRR NDVI和MODIS NDVI数据集中不同数据产品间的差异和区域适应性问题,利用2003~2013年重叠时间段MODIS Terra/Aqua的NDVI Collection 5(C5)和Collection 6(C6)产品以及AVHRR NDVI中的GIMMS NDVI3g产品,选择汉江流域典型区域进行数据对比分析。通过关联指数IOAs(Index of Association)来评价各数据在季节波动上的一致性;采用Mann Kendall检验分析各数据的长期趋势差异。结果表明,在季节性变化上,同一卫星不同版本产品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高。在年际变化上,GIMMS产品相对MODIS 产品,仅能检出部分NDVI变化趋势。在地表覆被异质性相对较高地区,GIMMS产品的长期变化趋势检出率较低。MODIS Terra的NDVI C5产品受传感器退化影响,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减少趋势。 关键词: GIMMS NDVI;MODIS NDVI;Mann Kendall检验;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TSI公司的APS和SMPS系统,于2017年4月在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点位连续一个月进行大气颗粒物数谱观测,结果表明,南京市春季典型月份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体积浓度均值分别为1.64×104cm~(-3)和1.65×106μm~3/m~3;核模态、爱根核膜态、积聚模态和粗粒子模态数浓度占比分别为22.72%,53.52%,23.72%和0.05%,体积浓度占比分别为0.01%,1.76%,55.82%和42.41%;颗粒物数浓度平均日变化呈现双峰结构;PM_(2.5)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具有高度相关性;存在明显的新生粒子事件,3~10 nm颗粒物数浓度小时均值短时7 500 cm~(-3)。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密相塔半干法脱硫工艺的精确加湿进一步提高系统脱硫效率,利用推导出的传热传质计算方法,得到烟气温度降低和加水量的关系.结合3组密相塔半干法工程实际数据,发现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误差区间仅为2.9% ~5.4%.通过选取河北某钢厂210 m2烧结烟气密相塔半干法脱硫项目实际在线检测数据,发现循环脱硫灰含湿量为3%的系统脱硫效率整体高于含湿量为5%和4%的样品,最大值达93.56%.通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差热-热重对2种不同含湿量的循环脱硫灰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湿量为3%的循环脱硫灰较含湿量为5%的样品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无团聚现象,物相分析还证实相对于含湿量为5%样品,其Ca(OH)2和结晶水含量少,几乎都是CaSO4和CaS03干态物质,因此脱硫反应进行彻底,脱硫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丝瓜络为原料,采用醚化-接枝技术制备出季胺基阴离子交换吸附剂。采用电镜扫描、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和元素分析仪等仪器对其进行分析和结构表征,并考察了温度、p H和硝酸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NO-3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p H值为3~10时,NO-3的吸附率可达90%左右;在不同温度下该吸附过程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Freundich等温线模型描述均可;与伪一级动力学方程相比,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其吸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有毒气体危害区域划分之临界浓度标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研究毒物伤害准则进而界定有毒气体危害浓度,对有毒气体泄漏扩散后的危害区域进行分级划分,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即时有效的减轻有毒气体对人员的伤害.最后,以氯为例,对比其在不同伤害准则下危害区域划分临界浓度标准值,数值差别较大,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选择最适当的标准来划分危害区域.  相似文献   
7.
水雾荷电净化空气飘尘与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高压静电水雾场产生的荷电净化空气中飘尘与细菌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静电电压15kV、通风量540m~3/h的工况下,实验装置的一次性除尘效率高于80%、除菌效率达到88%以上;实验装置可以连续运行,能耗低、出风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内除雾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雾器是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内重要的设备之一,其性能对WFGD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利用Fluent6.2软件对新型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内的三维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气相采用RNG湍流模型,液相采用离散相模型,选择SIMPLE算法进行计算,分析塔内的折板除雾器和旋流板除雾器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液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烟气经过折板除雾器,产生了明显的压降,且在拐角区域湍流耗散强烈,是实现气液分离的关键区域;烟气经过旋流板除雾器,速度和压强分布具有良好的对称性,液滴被气流旋转抛向壁面实现气液分离.模拟结果对新型的WFGD除雾器的设计和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反硝化除磷菌驯化富集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BR反应器分别采用一段式和二段式培养方法对反硝化除磷菌进行了驯化富集.结果表明,一段式和二段式培养方法驯化完成后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均较好,污泥体积指数(SVI)分别约为60、50 mL/g,反硝化除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达到了77%和71%.两种培养方法下反硝化除磷菌PO3-4-P去除率和脱氮率分别达到了97%和95%以上,缺氧结束时水中PO3-4-P质量浓度小于1 mg/L.驯化完成后污泥的含磷率最高达到了3.7%(质量分数).因此,采用一段式或二段式驯化方法均能实现反硝化除磷菌的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克彬  彭松  王明明 《四川环境》2008,27(5):114-117
介绍了适合于国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沼气技术是当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