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62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Huang  Ying  Jiang  Qiongji  Yu  Xubiao  Gan  Huihui  Zhu  Xia  Fan  Siyi  Su  Yan  Xu  Zhirui  He  Cunru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1,28(37):51251-51264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race copper ion (Cu(II))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can trigger peroxymonosulfate (PMS) activation to oxidize organic compounds, but it only works under...  相似文献   
2.
速灭菊酯在水稻-水-鱼系统中的动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模拟生态系统试验法,对水田施用速灭菊酯后对邻近水域的污染、水域中鱼类对速灭菊酯残留物的浓缩和排除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表水中,残留物浓度随处理后时间而迅速降低。水系中淤泥对水中残留物有明显的吸附净化作用,鱼对水中速灭菊酯残留物的摄取和排除均很迅速。 用二室模型对速灭菊酯残留物在田表水中的消失、用一级输入和输出的单室模型对鱼体中残留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研究表明,在田表水中,土壤对水中残留物起着强烈的吸附净化作用;在水系中,鱼体中残留物浓度的消长主要取决于残留物自身在水中的消失速率,只是在前期同时依赖于鱼体对残留物的排除效应,鱼体的摄入常数只对鱼体累积浓度最大值及到达最大值的时间T_m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活性污泥数学模型预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首先必须确定其参数和水质组分。采用间歇活性污泥法和呼吸计量法对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γ_H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活性污泥法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差,试验控制条件比较严格;呼吸计量法测定结果准确性较高,重现性良好,因而,呼吸计量法是比较可行的γ_H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略论与电除尘器设计有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吉勇 《环境工程》1995,13(5):13-18,12
作者根据多年从事电除尘器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在设计、制造和调试中应充分考虑的诸如原始条件、设备参数选择、结构设计等影响电除尘器性能的各种因素,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论证,以期通过讨论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5.
糠醛废水处理工程的调试运行实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糠醛生产工艺与生产废水水质特点 ,采用中和———厌氧———好氧气浮处理技术 ,对工程试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及处理问题的措施及小试过程效果的应用 ,作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用~(14)C标记法研究呋喃丹在水稻-鱼和水稻-萍-鱼两种模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消失和残留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萍的引入,使在水稻-萍-鱼系统中,田表水中的残留较低,而鱼体中残留较高。结合态残留物是土壤、鱼和植株体中呋喃丹的主要残留形态。  相似文献   
7.
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有机污染物组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为例,研究了在不同季节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春、夏季样品中可分别检测出47和64种化合物,其中有些化合物为USEPA优先控制毒害有机污染物;夏季样品中微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大多比春季样品高,有的甚至高1个数量级以上。因此加强对垃圾的卫生填埋,尤其是加强对夏季的垃圾卫生填埋的科学管理,减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向大气中的扩散,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闫妍  孟忠伟  干平  陈鹏 《环境工程学报》2014,8(9):3865-3870
柴油机碳烟颗粒(PM)中可溶性有机组分(SOF)含量是其重要的特性参数,而真空干燥法可方便、高效、可靠地分析颗粒SOF含量,对其干燥条件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采用模拟的柴油机颗粒,分析不同的干燥条件对模拟SOF(柴油、润滑油)挥发率的影响规律,得出模拟的SOF分析的最佳干燥条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真实柴油机颗粒SOF分析的最佳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220℃、干燥时间3 h、真空度98 kPa,得知SOF组分干燥的难易程度介于柴油和润滑油之间;同时,根据此干燥条件,分析了排气管末端采集的真实碳烟颗粒的SOF含量特性。  相似文献   
9.
Wildland fire in the South command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given the expanding wildland urban interface (WUI) across the region. Much of this growth is propelled by higher income retirees and others desiring natural amenity residential settings. However, population growth in the WUI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wildfire fire ignition caused by people, as humans account for 93% of all wildfires fires in the South. Coexisting with newly arrived, affluent WUI populations are working class, poor or otherwise socially vulnerable populations. The latter groups typically experience greater losses from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such as wildfire because lower income residents are less likely to have established mitigation programs in place to help absorb loss. We us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to examine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vulnerability (SOVUL) and wildfire risk. In doing so, we identify “hot spots” or geographical clusters where SOVUL varies positively with wildfire risk across six Southern states—Alabama, Arkansas, Florida, Georgia, Mississippi, and South Carolina. These clusters may or may not be located in the WUI. These hot spots are most prevalent in South Carolina and Florida.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population clusters can aid wildfire managers in deciding which communities to prioritize for mitigation programming.  相似文献   
10.
废弃线路板的粉碎和所含金属组分的高效解离是后续分选回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分别使用乙二胺等10种溶剂浸泡废弃线路板,比较对线路板中铜箔与基板间剥离强度的影响,从而筛选出4种有代表性的溶剂,即溶剂D、溶剂F、丙酮和水, 比较废弃线路板经化学溶胀后的单体解离度和获得一定粒径分布的颗粒所需的破碎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溶胀后破碎能大幅提高金属的单体解离度,浸泡效果的优良排序为:溶剂D>溶剂F>丙酮>水;浸泡时间越长,浸泡温度越高,对剥离强度的降低越有利;使用溶剂D在150℃、3 h或140℃、5 h的工艺下浸泡废弃线路板,可以使铜箔与基板自动脱落。研究结果为后续的分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