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45篇
综合类   402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13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背景的适宜性,有助于合理引导人口分布与流动,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运用GIS技术,以250 m×25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气候、地形、水文、地被、自然灾害等因子,构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测评安徽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剖析各类型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研究表明:安徽省人居环境指数介于33.64~74.58之间,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总体较好,绝大部分地区适宜人类居住,适宜性在空间上大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与现有人口分布格局相反。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广,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6.08%;比较适宜区次之,占31.29%;高度适宜区占22.54%;临界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0.08%。安徽省近61.16%的人口分布在一般适宜区,高度适宜区与比较适宜区人口所占比例不足40%,临界适宜区人口极为稀少。地形起伏度和水文指数是造成全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测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自然本底。全省人口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较大,人口流动与集聚的适宜范围较广。 关键词: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栅格;GIS;安徽省  相似文献   
2.
~~“艰辛历程——防灾减灾巡礼”摄影大赛作品选@余敏恩$福建省泉州市地震局!退休干部 @王忠喜$沈阳市消防局~~  相似文献   
3.
泰兴县劳动保护设备厂生产的 GHF-3型乙炔回火防止器(原SA-Y1型),是六机部第九设计院、上海江南造船厂、沪东船厂等单位在建材部山东工业陶瓷研究所和上海第五焊接厂协作下共同研制而成的,荣获国防工业重要科技成果四等奖。该回火防止器经江苏省机械工业厅、扬州市重工业局鉴定后,已畅销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千多个单位,使用单位都反映效果良好,是现阶段国内理想的防爆安全装置。《劳动保护》杂志1982年第5期对该产品作了介绍。 近年来,该厂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以及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反映意见,对产品从结构、材质、关键部件到…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科协本着择优支持的原则,自1997年决定对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主办的优秀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给予专项经费资助,重点资助那些能够代表我国基础研究学术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基础性和高科技的学术期刊.《中国环境科学》继获中国科协1997年度择优支持专项资助经费后,1998年再度成为中国科协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之一.1997—1998年,《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利用此项经费提高了期刊纸张规格,并将版面增至100页.1999年,《中国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6.
世界能源百年变局与国家能源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能源形势日趋复杂,能源安全愈加成为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无论是学科层面上世界能源地理与国家能源安全的科学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还是国家现实需求上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与国际能源合作等问题,都亟待专家学者们深入交流与讨论。通过“一问一答”的访谈方式,展示主持人与九位学界或业界访谈嘉宾基于不同视角的问答内容。分别围绕能源安全的内涵与全球能源治理模式、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世界能源生产空间和消费空间不平等地理格局下的能源安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趋势下的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未来能源地理学的研究前景与重要研究方向等一系列内容发表观点。以期达成一定共识,从而更好地研讨世界能源地理学的关键问题,并积极应对世界能源的百年变局,提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应对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两山”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生态环保目标(“绿水青山”)和经济发展目标(“金山银山”)称为“两山”,客观、科学地评价“两山”成效,明晰制约“两山”转化的瓶颈,对于推动“两山”实践进程至关重要.在辨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两山”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为例,对浙江省11个城市的“两山”实践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8—2017年,综合发展度与“两山”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综合发展程度对“两山”指数产生重要影响,浙江省11个城市间“两山”指数区域性差异明显.②浙江省11个城市间“绿水青山”指数与“金山银山”指数排名基本呈逆向变化特征,丽水市、衢州市等“绿水青山”指数排名靠前,但“金山银山”指数排名靠后.②根据“两山”指数的分布情况,浙江省11个城市可划分为“绿水青山”保护领先型、“金山银山”建设领先型、“两山”建设相对同步型3种类型.研究显示,尽管浙江省“两山”建设已步入第三阶段,但11个城市中“两山”建设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建议各城市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政策,推进“两山”实践.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工业污染源(简称"工业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改革与完善的思路框架与关键进展,分析识别了我国针对工业源环境管理重心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背景下,在制度体系和监管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的欠缺。为进一步强化工业源环境管理,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本文结合前述对该领域既有思路与进展、存在问题与欠缺的分析,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工业源环境管理新思路与框架进行了梳理解读,认为其明确了"夯实两项基础、划明两条线、突出三项工作"的工业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新思路与框架,为下一阶段该领域制度改革与工作推进指明了方向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沙尘暴对大气背景值的影响及遥感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十多年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较大沙尘暴,及其对甘肃大气背景值的影响、沙尘暴降尘的沉降量、区域分布、化学组份、粒度分布,应用则沙尘暴和沙尘暴的危害等内容,进行了为期二年的调查、取样和研究,回答了沙尘暴研究者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Diffusive sampling of a mixture of 42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 humidified, purified air onto the solid adsorbent Carbopack X was evaluat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evaluation included variations in sample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ozone concentration. Linearity of samples with loading was examined both for a constant concentration with time varied up to 24 h and fo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ver 24 h. Reverse diffusion and its increase with accumulation of sample were determined for all compounds. Tubes were examined for blank levels, change of blanks with storage time, and variability of blanks. Method detection limit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seven replicate samples. Based on this evaluation, 27 VOCs were selected for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from approximately 0.1 to 4 ppbv. Comparison results of active and diffusive samples taken over 24 h and under the same simulated ambient conditions at a constant 2 ppbv were interpret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ive diffusive sampling rates (ml min(-1)) and their uncertainties and to calculate the corresponding diffusive uptake rates (ng ppmv(-1) mi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