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1.
城市应急能力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城市应急能力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导致在城市灾害应对过程中效果不佳。选取受2016年南方洪涝影响严重的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内涝灾害治理过程中应急“软能力”的现状及功能进行剖析,提出在制度适应、风险管理以及理念协调等方面的重构思想,并论述城市应急“软能力”的提升路径:建立健全防灾导向的城市规划制度,推进协同导向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加强完善教育导向的城市灾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新能源汽车燃爆问题,采用模糊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FMEA)法对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风险和防控对策开展研究。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燃爆事件的统计数据,分析其致因机制,并将新能源汽车划分为整车控制系统、驱动电机系统、辅助系统、电源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等5个子系统,对其开展FFMEA分析;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防控对策。结果表明:电源系统是最大的风险源,其次是基础设施系统,电池组短路、电芯热失控和充电桩无过载、短路保护等故障为风险较大的故障模式;提出优化电池结构、安装碰撞自动切断电力传感器、建设过充故障检测装置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进入高风险社会,但风险管理意识和社会管理结构并未充分适应新的社会态势,导致社会规制调整较慢,有必要从适应性的视角透视风险规制。基于适应性风险规制理论发展的内涵,通过分析重大灾难事故的反省和美国《空气污染物标准》的修订过程,提出适应性风险规制修订的两个驱动力,即事故驱动力和知识库驱动力,进而提取促使驱动力规范化、常规化的两类驱动模式——法制驱动和事故驱动,并以此探讨适应性风险规制的重构过程。此外,为了保障驱动模式有效运行,建议设置触发器以启动风险规制的绩效评估,最后结合实际提出适应性风险规制的制定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事故中组织行为的动态性和多层次性,基于事件系统理论(EST),以事件为导向,提出组成事件强度的三大因素即新颖性、破坏性、关键性直接影响事件结果;从事故空间和时间属性上解释了事件发展的动态性,两者都可以调节强度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以2011—2015年17起特别重大事故为样本,从空间属性的空间方向、空间起源、空间扩散、空间接近程度以及时间属性的持续性、时机、强度变化七个方面研究了事件如何发展,并提出了事件影响力模型,可为重大事故的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废旧锂电池回收现状,从政策、技术标准、回收流程和回收模式等方面探讨建立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结果表明: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可由政府监管部门、回收利用溯源公共平台和产业联盟构成;政府部门组成监管体系,维持回收利用体系的运转;回收利用溯源公共平台实现体系内数据信息的畅通;产业联盟作为回收主体,保证回收链条完整性,降低回收利用行业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应对城市公共卫生危机,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至关重要。以武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成功经验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观念与行为,解析出反映系统韧性特征的疾病监测体系、防疫资源管理、合作治理能力等10个主范畴及对应的52个子范畴,由此将系统韧性细分为功能韧性、过程韧性和整体韧性。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提升公共卫生系统韧性的层次结构模型,揭示多元社会主体通过前述韧性要素集合:社会防疫基础、防疫科技与文化、疫情风险综合治理的层级递进应急准备,实现城市公共卫生系统韧性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