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64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这对改善员工的施工、生产、作业环境和条件,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和保护员工职业安全健康(职业病防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加快企业与国际接轨,参加入世挑战,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17个要素,它们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互相支撑.由于贯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有的企业在策划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起草手册时,对要素的描述以及在体系运行活动中,出现要素间互相脱节、相互对立、不好操作、效果不佳等问题.例如:方针似口号、识别不全面、目标难分解、方案不可行、文件难落实、运行不到位、应急难操作、绩效难测量、措施难实施、记录难追溯、内审走过场等等.本文结合企业贯彻标准的实际,就如何处理好17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选取黄渤海区域水产品生产、消费水平较高的23个城市,采集鱼类、海洋贝类、甲壳类、头足类及海珍品(海参、鲍鱼)等5类水产品共1225个样本,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23种全氟烷基物质(PFASs)的含量,并分析了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分差异、城市分布及品种分布差异等特征.在23种PFASs组分中,共检出20种PFASs,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9.1%和71.7%,且PFOA的质量浓度占比最高(64.5%),为首要污染组分;在不同采样点样本中,莱州湾近岸的潍坊、滨州和东营,渤海湾近岸的沧州以及辽东湾近岸的营口为PFASs总质量浓度(∑PFASs)较高的城市,残留水平范围为10.2~16.8μg/kg;在不同品种样本中,检出PFASs组分的数量由高到低为:鱼类(20种) > 海洋贝类、甲壳类(18种) > 海珍品(16种) > 头足类(10种),其中海洋贝类、海珍品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A,鱼类、甲壳类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S,而头足类则是全氟辛烷磺酰胺(PFOSA);通过计算不同水产品中PFASs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发现,PFOA、PFOS、全氟十一烷酸(PFUdA)和PFOSA在不同品种中平均含量相对较高,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组分差异性;通过计算危害指数(HR)评价人体暴露于PFASs的健康风险,得到PFASs各组分的危害指数均 < 1,说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残留的PFASs对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年度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重点将生态资源存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浪费两项指标纳入新的生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优化的引入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再运用Malmquist指数考察全要素生产率(TFP)与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动关系,最后运用Tobit回归分析探索生态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方向、强度和变化趋势,以此度量和展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结果显示:生态效率呈现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逐渐收敛的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西部内陆地区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区域失衡;生态效率的集群效应明显,辐射效应不足,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省份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参差不齐;经济发展引发的生态赤字问题逐步缓解,但在短时间内经济和生态的矛盾依旧存在,西北地区尤为突显;第三产业比重、技术进步、市场开放对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且趋于强化;政府规制、人口密度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但趋于减弱;第二产业比重、能源结构对生态效率的改善存在负面影响亦趋于强化.  相似文献   
4.
湿式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式氧化法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有毒、有害、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水处理技术。本文综述了湿式氧化技术的机理、动力学、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同时对湿式氧化催化剂的组成、分类、特点、目前的应用等情况做了介绍。指出催化剂的加入能够极大的提高湿式氧化技术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高效、稳定的催化剂的研制是降低湿式氧化反应温度与压力的有效手段。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是较有发展前途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从天然林水文功能出发,阐述了东北地区天然林削减及其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提出了东北地区水患治理方略。同时建议建立防汛信息系统,提高暴雨和洪水预报准确率以及防洪保险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6.
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国内外开展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情况和意义 ,提出了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步骤、内容和方法 ,介绍了一种较为简便、实用的用于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定量方法。提出了进行这项工作的难点问题及设想建议。  相似文献   
7.
炼油污水处理场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石化炼油新污水处理场现状进行了分析 ,针对存在问题 ,通过更换原有设备 ,增加新设备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 ,大大地提高了外排污水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吸附柱穿透曲线法测定了30℃不同相对湿度(RH)下4种低浓度有机蒸气(VOC)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量,结果表明,水蒸汽对VOC吸附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RH的增大,VOC浓度的降低而增大,且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则有所增大;VOC水蒸汽吸了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是有所减弱,提出一个基于竞争吸附机理的olanyi-Dubi-min方程,解释空气湿度对低浓度VOC在活性炭吸附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开县库区水土流失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开县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模拟试验研究了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中脱硫渣再循环利用、气体参数(SO2浓度、气速、气温)及浆液参数等对脱硫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喷雾干燥塔内传热传质过程。本文结果将有助于改进喷雾脱硫塔的设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