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
再生利用产业链运行不畅,关键在于社会契约优化与责任履行。分析主体行为特征、演变规律、驱动因素反馈关系,研究责任体系构建、分配机理与集成共担路径;构建主体效用函数,探讨行为博弈策略与动态演化机理,建立完整社会契约设计与集成优化途径;架构责任制度体系,研究环际、链际社会契约协同序参量选择、协同标准和有效性评价;构建符合国情的再生利用产业链完整社会契约集成理论体系,完善与丰富社会契约理论。  相似文献   
3.
为识别装配式建筑施工并行作业之间的空间冲突,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现场各类作业空间占用需求,利用BIM技术模拟作业空间占用,引入混合轴向包围盒(AABB)与有向包围盒(OBB)算法,建立施工现场并行作业空间冲突检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有效预测施工现场并行作业之间的空间冲突,为进一步的空间资源优化与项目安全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循环经济为主导推动废旧电器再生利用产业链的健康运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废旧电器属性和特性决定了其产业链运行调控的复杂性。从产业链循环机理和促进物质循环视角,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阐述产业运行过程的生态设计与资源减量化、绿色营销与资源节约、递阶使用与环境保护等主体责任及运行机理,以促进其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友好销售、绿色消费、合理利用、多元回收、充分再用、高效再生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高效安全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中失能老人疏散策略,通过构建失能老人全部疏散模式、佩戴防毒面具的就地保护模式和混合疏散模式下护理人员的行为模型,以河南平顶山“5.2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为背景,运用Pathfinder2018软件模拟佩戴防毒面具的就地保护模式下防毒面具集中存放和独立存放方式对疏散效果影响,分析防毒面具独立存放条件下混合疏散模式的疏散效果。结果表明:防毒面具独立存放方式较集中存放方式用时减少86.8 s,减少了38.8%;护理人员辅助救助时间与运动时间、疏散距离、救护老人人数和救助房间数有关,集中存放方式下救助房间数影响较大,独立存放方式下救助房间数对辅助救护时间影响不明显;防毒面具独立存放方式下混合疏散模式与佩戴防毒面具的就地保护模式相比,火灾直接威胁区内失能老人疏散时间减少19.775 s,减少了16.6%,疏散效率高,实效性强。研究结果对医疗机构和托幼机构人员疏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出风口位置和风速对文印室苯系物扩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建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文印室内采用单侧通风方式时的通风排苯效果最好;在建筑条件有限只能采用双侧通风方式时,存在一个最优的出风口风速使文印室内的通风排苯效果最佳;采用混合通风方式时,文印室内部分区域会出现苯系物的聚集情况,需根据室内物品的摆放和工作人员的主要活动区域综合分析并选择出风口的最佳位置和最优风速,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7.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践是多元主体动力协同驱动的结果,不同发展阶段各主体动力作用具有差异性。从市场发展阶段划分、主导主体动力、激励政策、博弈策略研究等方面梳理了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理论探索。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用、多样化的经济激励措施、立体化的法律法规及试点示范工程等方面剖析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实践特征。分析了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的实践特征和理论研究进展,论证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中主导动力转移机制研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基于市场运行视角,从法规体系、激励政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市场自治、示范工程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践特征,从风险管理、EPC模式推广策略、主体信任关系、主体行为策略、激励机制、政府监管机制等方面概括了国内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运行理论。考虑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具有的改造过程和内容的整体集成性、改造目标的多样综合性和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层级复杂性等特殊性,论证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监管模式变革与实施路径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9.
10.
为研究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地震损伤性能,对11根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轴压比、管径径厚比、型钢配钢率及型钢截面形式等对组合柱地震损伤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反演法确定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和轴压比影响的组合系数,综合考虑了变形和能量的影响,对Park-Ang损伤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地震损伤模型,并验证了损伤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试验研究,将组合柱划分为正常使用、暂时使用、修复后使用、生命安全和防止倒塌等5个性态水平,结合性态水平对损伤指标进行量化,建立了组合柱在不同抗震性态水平下相应的量化指标、损坏程度和损伤指标区,为抗震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