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敏  杨凯  黄长缨 《环境科技》2002,15(1):35-37
以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和卢湾区为例,通过餐饮服务业污染物排放及收费现状分析,揭示出第三产业排污收费由单一浓度控制的不合理以及收费标准偏低的问题,并从结合总量控制和提高收费标准方面,探讨了中心城区加强餐饮服务业排污收费调控管理的途径,旨在对餐饮服务业达到有效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长缨  陆峰  李贤英  张权  杨静 《环境工程》2018,36(2):98-103
在上海虎林基地垃圾中转站卸料车间设置采样点,采用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研究植物提取液对于VOCs处理效果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在定性分析中检测出了82种VOCs,涵盖了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卤代烃类、醇类、醛类、酮类和萜类等物质,通过对28种主要VOCs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1年四季中春季乙醇浓度测定值最高,达到了813.64μg/m~3,夏季、秋季、冬季浓度测定值分别达到了659.84,153.67,479.92μg/m~3。同时季节的差异会影响植物提取液对空气中VOCs的去除率,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去除率分别为50.48%、41.46%、64.54%和53.32%,其中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和正丁醇的季节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7.06%、76.68%和73.35%。  相似文献   
3.
提高分光光度法准确度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几种提高分光光度准确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区生活垃圾中转站臭气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区3个不同位置的垃圾中转站运行过程中的臭气产生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和分析,研究了其浓度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中转站内气体污染物中H2S、NH3以及臭气浓度范围分别为0.005~0.20mg/m3,0.44~4.67 mg/m3以及16~40,大多在春季达到最高,且与温度和垃圾量没有明显相关性。而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主要有1,2-二氯乙烷、苯、甲苯、乙酸乙酯、间二甲苯等污染物,浓度在10-1~103μg/m3之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臭气浓度和VOCs的产生量与日垃圾处理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站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压缩站产生的污水以及恶臭气体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和分析,研究了其污染产生的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转站产生的垃圾压滤污水呈弱酸性,pH变化范围为5.2~6.5,污水中主要污染物SS、BOD5、CODCr、氨氮和总磷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00~218.21 g/L、5.50~35.20 g/L、12.06~70.60 g/L、141~909.5mg/L和31~204 mg/L,中转站压滤污水中污染物浓度大体呈现夏秋季节高而冬春季节低的特征。中转站内气体污染物中H2S、NH3气体浓度范围分别为0.005~0.20 mg/m3和0.59~2.205 mg/m3。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1,2-二氯乙烷、苯、甲苯、乙酸乙酯、间二甲苯等污染物在10-1~103μg/m3之间变化。中转站污染指标和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及PCA结果表明,温度与压滤污水主要水质指标和臭气浓度气体指标存在着相关性,而H2S、NH3气体污染物与水质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王晓媛  刘殷华  汪飞  黄长缨  陆峰  谢冰 《环境科学》2014,35(5):1994-2001
以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集装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 a不同季节中转站集装箱内垃圾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集装箱内产生的主要气体指标中,H2S的变化范围为0.3~10.3 mg·m-3;CH4的变化范围为0.02%~2.97%;NH3的变化范围为0.7~4.5 mg·m-3,浓度峰值都出现在夏季.产生的渗滤液水质指标中,pH值在5.4~6.3之间变化,呈现酸性;SS在9 120~32 475 mg·L-1之间变化,波动较大;有机物COD的变化范围为41 633~84 060 mg·L-1,BOD5在18 116~34 130 mg·L-1之间变化,呈现出冬季高于夏季的特点;氨氮和总磷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37~1 222 mg·L-1和17.98~296 mg·L-1之间,季节变化不明显.极端温度特别是夏季高温对箱体内气体污染物的产生影响明显,警示夏季要谨防在高温暴露和过长的停留时间,以防止易燃易爆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7.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对创建“绿色学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祖强  黄长缨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9):453-454,458
阐述了学校引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对创建“绿色学校”的意义,内容、其主要步骤为学校初始环境评审,学校环境规划,行动实施,检查评审和管理评审等5个阶段,提出了引入ISO14001后,“绿色学校”的评选有可能从外界评选走向自愿认证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稻土磷素分布特征及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黄泥土进行23 a长期施肥试验,设14种处理:不施肥(C0)、氮肥(CN)、氮钾肥(CNK)、氮磷肥(CNP)、磷钾肥(CPK)、氮磷钾肥(CNPK)、稻草加氮肥(CRN)、有机肥(M0)、有机肥加氮(MN)、有机肥加氮钾(MNK)、有机肥加氮磷(MNP)、有机肥加磷钾(MPK)、有机肥加氮磷钾(MNPK)、有机肥加稻草加氮(MRN)。结果表明:(1)与无磷处理比较,耕层(0—15 cm)全磷(TP)、有效磷(O lsen-P)和无机磷(I-P)含量均显著增加,有机磷(O-P)含量仅在MNP、MPK、MNPK和CPK处理中显著增加;耕层以下O-P无显著增加,MNPK、MNP、MRN和MN处理中I-P下移可达25 cm,而MNPK处理中TP及MNPK、CNP处理中O lsen-P下移可达30 cm;耕层磷素积累量及磷素下移深度与施磷量、施肥模式(化肥磷、有机肥磷;单施、混施)和磷素形态有关。(2)有机肥I-P下移深度比化肥I-P深。(3)不同施肥处理对水体环境存在不同的污染风险,其中以MNPK处理下土壤磷素对水体环境的污染风险最大;地表水的污染风险大于地下水,稻季的污染风险大于麦季,丰水年的污染风险大于平水年。  相似文献   
9.
由于目前尚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生物的毒性未被认识,况且工业排放的废渣往往多为复合化合物,常规理化方法虽然能进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定量测定,但往往只能进行单项毒物含量测定和瞬间测定,不能检验出毒物联合作用的综合毒性及其长期积累性.因此本研究重视应用生物检测手段,旨在通过大型溞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发生细菌的生物毒性测试以及紫露草雄蕊毛突变检测等四个指标,利用生物对环境毒物具有的指示性、敏感性、蓄积性、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安钢焦化厂10万立方米转炉煤气柜的现场检测仪表,通过PLC控制系统实现在线监测和安全联锁控制,保障转炉煤气的安全回收和利用。10万立方米煤气柜采用了干式威金斯橡煤气柜,由于转炉煤气是一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极易中毒的危险性气体,因此保证转炉煤气柜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因此在仪表安全检测设计上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柜前后含氧量分析、柜位活塞平衡、柜位测量、柜内CO检测等几方面实现,针对投产一年多仪表在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多次方案研究、仪表改造,目前所用的各种检测仪表和阀门调节、联锁控制准确可靠,基本上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安全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