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端足类生物是沉积物毒性检测的优选受试生物,定量评价污染物质对其的毒性十分必要.为筛选我国端足类生物用于毒性检测,通过加标镉海水的急性毒性实验,检测了端足类河蜾蠃蜚(Corophium acherusicum)对重金属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镉对河蜾蠃蜚的毒性效应与其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毒性强度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镉对河蜾蠃蜚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1.46mg·L-1,与镉对其他端足类生物的96hLC50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沿岸经济贝类砷残留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沿岸经济贝类As残留量分布及污染现状。比较了主要经济贝类体内As因种类、生活习性不同形成的差异,其原因为贝类是一种滤食性生物,能累积环境中的As,各种贝类累积As的能力不同。综合比较结果是中国北方涡岸经济贝类尚未受到As污染。探讨沿岸重要港湾,河口环境中As对贝类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大连湾贝类As污染。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培养的端足类日本大螯蜚F1代对Cd的急性毒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实验室20℃恒温培养端足类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F1代个体暴露于重金属Cd加标海水中的方法,获取日本大螯蜚1周、2周、3周及4周发育阶段的24 h、48 h、72 h、96 h和10 d的死亡率,并求其各时间的半致死浓度(LC50).实验表明,端足类日本大螯蜚F1代个体对Cd的毒理敏感性较好,但略差于野生自然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半致死浓度不存在很大的差异,2周龄个体最适宜用于毒性检验试验.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柽柳灌丛进行每木调查,共计1321丛柽柳植物。获取柽柳植物的高度、分枝数、基径等相关生长因子。选取36丛柽柳作为标准木,分别测定其主干、分枝、叶与根干重,并计算得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结合生长因子与生物量,建立研究区域柽柳植物的生物量模型。用所建立的柽柳灌丛各部分生物量模型对研究区域的柽柳灌丛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得到研究区域柽柳灌丛总生物量为14.060 t/hm2,在柽柳灌丛地上各部分中,干的生物量>枝的生物量>叶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长期生活在较低盐度(12左右)河口潮间带地区的端足类日本大螯蜚所繁衍的幼体为材料,探索了盐度与幼体生存,生长和发育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种钩虾的适宜盐度范围为5.30 ̄30.80,最适盐度范围为10.13 ̄14.78。在高盐度,经过短期过渡,钩虾成活率明显增高。在适宜盐度和其它条件下,在实验室可培养出成熟的雌雄个体。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在加标沉积物中对Cd的蓄积。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Cd加标沉积物中,菲律宾蛤仔的蓄积量不同,在相同的时间Cd浓度越高,蛤仔的蓄积量越大。随着时间的增加,蓄积量也随着增大。快速蓄积30×10-6左右,就能致菲律宾蛤仔死亡  相似文献   
8.
对实验室20℃恒温培养条件下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f1代个体的生活周期、繁殖周期进行了研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存活率、性比、孵化幼体数量、繁殖后代总数等.结果表明:日本大螯蜚在生活史早期阶段存活率较高,中期阶段显著下降;雌性寿命最长为119 d,雄性为68 d,最长存活时间仅为雌性的一半左右;生活周期平均为42 d;幼体出生时性比接近1∶ 1;雌性孵化幼体数量为13~71只幼体/雌体;雌性可连续4次孵化幼体;雌性共产后代平均为92.3只幼体/雌体.  相似文献   
9.
辽宁沿岸海洋底栖钩虾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虾类不仅是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沉积物环境质量研究中主要选用的受试生物。本文根据1979 ̄1996年在辽宁涡岸采集的底栖钩虾类标本,首次报道了辽宁沿岸海洋底栖钩虾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共报道29种,分别隶属于10科22属于其中有1种为中国新记录。该研究结果将对我国海洋底栖钩虾类的区系研究和沉积物毒性受试生物的选择和采集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北黄海碱渣及三类废弃物预倒区生物体内的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6年7月在黄海北部碱渣及三类废弃物预倒区(38°27′-42′N,122°02′-18′E)内几种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调查区内各测站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各测站同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差异不大。对不同种生物而言,重金属含量均以浮游动物含量最高。此外,本文还计算了几种生物的Zn、Cd比,除海葵比值较高外,其它几种生物比值均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