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Huang  Ying  Jiang  Qiongji  Yu  Xubiao  Gan  Huihui  Zhu  Xia  Fan  Siyi  Su  Yan  Xu  Zhirui  He  Cunru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1,28(37):51251-51264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race copper ion (Cu(II))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can trigger peroxymonosulfate (PMS) activation to oxidize organic compounds, but it only works under...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近年来福建省SO2污染的时空动态特征,利用臭氧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卫星遥感反演的PBL(planetary boundary layer,大气边界层)SO2柱含量数据,分析了2005-2017年福建省PBL SO2柱含量的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在长时间尺度上,PBL SO2柱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分为2个时段,其中,2005-2011年PBL SO2柱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6 a增加了约0.027 DU,增长率约为6.12%;2011-2017年PBL SO2柱含量呈下降趋势,7 a减少了约0.018 DU,下降率约为3.89%.②PBL SO2柱含量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12月,多年平均值分别约为0.383和0.555 DU.③PBL SO2柱含量的3个高值区分别出现在沿海的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东部和泉州市西部,三明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区,这3个高值区多年平均PBL SO2柱含量分别约为0.505、0.495和0.485 DU.从城市尺度上来看,PBL SO2柱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厦门市,其多年平均值为(0.486±0.015)DU;其次为福州市,PBL SO2柱含量多年平均值为(0.465±0.026)DU;最低值出现在漳州市,PBL SO2柱含量多年平均值为(0.429±0.020)DU.④福建省PBL SO2柱含量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变化趋势不一致.2005-2011年PBL SO2柱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3~0.18 DU,变化率范围为-25%~50%,PBL SO2柱含量出现增长的区域主要是在高值区,如龙岩市西部、厦门市北部以及三明市东部等区域;2011-2017年PBL SO2柱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3~0.15 DU,变化率范围为-29%~34%.2011-2017年福州市和厦门市PBL SO2柱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减少了约0.10 DU,下降率约为25%.研究显示,卫星遥感估算的PBL SO2柱含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用于区域SO2污染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技术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促使水污染严重的长江流域需从污染物去除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污水处理过程的优化控制、水污染监测系统的构建开展水污染治理研究.传统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存在污染物去除效率预测精度较低、污水优化控制成本较高、水污染监测滞后效应严重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因此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污水污染物去除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污水处理过程的优化控制及水污染监测系统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全面加强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能力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指导.结果表明: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径向基神经网络、多层前馈网络-人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污水污染物去除过程进行建模与优化,为精确预测长江流域重金属(Cr、Cu)、营养盐(TN、TP)、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BDEs(多溴二苯醚)、HCH(六氯环己烷)〕的去除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②采用污水处理的自动控制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递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模糊神经网络等)构建污水智能控制系统,为长江流域实现高效节能的污水优化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③利用在线监测仪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小波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叠层去噪自动编码器等)建立水污染智能监测系统,为解决长江流域水污染监测响应滞后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对长江流域提高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降低污水优化控制成本,提升水污染监测时效性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滞洪型水库运行机理的介绍,以石佛寺水库为例,提出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协同调控解决蓄水带来的环境负效应,通过建立库区水环境统一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预测水库蓄水对环境的影响,并对解决水库蓄水产生的环境负效应进行方案的优化选择,最终提出地表水库蓄水和地下水库供水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速灭菊酯在水稻-水-鱼系统中的动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模拟生态系统试验法,对水田施用速灭菊酯后对邻近水域的污染、水域中鱼类对速灭菊酯残留物的浓缩和排除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表水中,残留物浓度随处理后时间而迅速降低。水系中淤泥对水中残留物有明显的吸附净化作用,鱼对水中速灭菊酯残留物的摄取和排除均很迅速。 用二室模型对速灭菊酯残留物在田表水中的消失、用一级输入和输出的单室模型对鱼体中残留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研究表明,在田表水中,土壤对水中残留物起着强烈的吸附净化作用;在水系中,鱼体中残留物浓度的消长主要取决于残留物自身在水中的消失速率,只是在前期同时依赖于鱼体对残留物的排除效应,鱼体的摄入常数只对鱼体累积浓度最大值及到达最大值的时间T_m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活性污泥数学模型预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首先必须确定其参数和水质组分。采用间歇活性污泥法和呼吸计量法对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γ_H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活性污泥法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差,试验控制条件比较严格;呼吸计量法测定结果准确性较高,重现性良好,因而,呼吸计量法是比较可行的γ_H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略论与电除尘器设计有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吉勇 《环境工程》1995,13(5):13-18,12
作者根据多年从事电除尘器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在设计、制造和调试中应充分考虑的诸如原始条件、设备参数选择、结构设计等影响电除尘器性能的各种因素,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论证,以期通过讨论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8.
糠醛废水处理工程的调试运行实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糠醛生产工艺与生产废水水质特点 ,采用中和———厌氧———好氧气浮处理技术 ,对工程试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及处理问题的措施及小试过程效果的应用 ,作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用~(14)C标记法研究呋喃丹在水稻-鱼和水稻-萍-鱼两种模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消失和残留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萍的引入,使在水稻-萍-鱼系统中,田表水中的残留较低,而鱼体中残留较高。结合态残留物是土壤、鱼和植株体中呋喃丹的主要残留形态。  相似文献   
10.
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有机污染物组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为例,研究了在不同季节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春、夏季样品中可分别检测出47和64种化合物,其中有些化合物为USEPA优先控制毒害有机污染物;夏季样品中微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大多比春季样品高,有的甚至高1个数量级以上。因此加强对垃圾的卫生填埋,尤其是加强对夏季的垃圾卫生填埋的科学管理,减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向大气中的扩散,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