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催化剂(TiO2/ACF),并通过SEM和XRD等手段对TiO2/ACF进行了表征。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催化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 ℃、初始DMP质量浓度为100.0 mg/L、电解质Na2SO4质量浓度为100 mg/L、电流密度为62.5 mA/cm2、电极板间距为4 cm的条件下,经过40 min的降解,DMP质量浓度为1.8 mg/L,DMP去除率为98.2%;TiO2/ACF在反应过程中可以原位再生,经6次重复使用后仍保持很高的催化活性,对DMP的去除率仍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用静态吸附法考察粉末活性炭对水中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CAIC)的吸附行为,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活性炭吸附化工废水中TAIC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TAIC模拟废水中,其TAIC初始浓度为800 mg/L,pH为7,在温度为298 K、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当活性炭的投加量达到4.4 g/L,吸附反应时间为50 min时,TAIC的去除效率最高为96.17%;对于实际废水,其TAIC初始浓度为1 500 mg/L,溶液pH为3,在温度为298 K、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当活性炭投加量达到10 g/L,吸附反应时间为2 h时,TAIC的去除效率最高为46.8%。这也是由于实际废水组分复杂,其他有机物存在一定的吸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比了酸析法和碱析法对碱法草浆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对酸析和碱析后木质素的絮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酸析法和碱析法都能有效析出造纸黑液中的木质素,酸析法对色度的去除效果要优于碱析法;当造纸黑液pH为3时,COD去除率达到72.0%,色度去除率为97.7%;当造纸黑液pH为13时,COD去除率达到55.0%,色度去除率为22.3%;PAC对于酸析后木质素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当废水温度为55℃、PAC加入量为45mL/L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9.5%,色度去除率为98.5%;PAC絮凝剂对于碱析后的造纸黑液色度的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水中四环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水中的四环素,研究了在反应体系中,初始浓度、输入功率、电极间距、空气流量及初始pH对四环素去除效率的影响.同时,还对四环素在降解过程中不同时段的COD、TOC和B/C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对水中四环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四环素初始浓度为200 mg·L-1、pH=2.47、初始电导率为1.50 mS·m-1、空气流量为0.06 m3·h-1、电极间距为4 mm、输入功率为45.0 W的条件下,反应20 min后,四环素的去除率可达到99.1%,COD去除率可达31.2%,TOC去除率可达80%左右,其B/C比提高为0.30,有效地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5.
TAIC(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作为过氧化物交联或自由基反应交联的助交联剂被广泛应用。由于TAIC性质稳定难于生物降解,采用铁炭微电解法处理TAIC生产废水,并考察了铁炭比、进水pH值、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TAIC降解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影响微电解工艺的因素主次关系为:pH>Fe/C质量比>反应时间;在最佳条件进水pH值为5,铁炭质量比为2:1,反应时间为135 min时,COD的去除率达到46%以上,TAIC的去除率达到48%以上。TAIC去除机理研究表明,微电解对TAIC废水的作用主要通过·H的还原和铁离子的絮凝作用,其中·H的还原作用是TAIC降解的主要原因。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铁炭微电解法处理TAIC的降解过程基本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通过建立模型并拟合出了TAIC降解的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危险废物不锈钢含铬除尘灰的危险特性及处置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污染风险,采用国际先进的高温熔融玻璃化处置技术,实现含铬灰中毒害组分的安全转化及资源化利用目标.以不锈钢含铬除尘灰危险废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掺杂不同质量比例的硅藻土、膨润土、氧化钙及氧化铝控制生料的碱基度,在不同熔融温度、不同保温时间下制备玻璃化产物,即玻璃体,并对玻璃体的危险特性及资源化利用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含铬除尘灰中主要重金属是Cr、Ni、Mn,经掺杂无定形结构调制剂,在熔融温度为1 450℃、保温时间为0.5 h、碱基度控制为0.14~0.55时,可以制备出微观结构致密、连续性好、孔隙率低、表面光滑的玻璃体;玻璃体中的Cr与Ni经玻璃化处置后,采用HJ/T 299—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与HJ/T 300—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测得的Ni、Cr的浸出毒性远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与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对固体废物入场的限值要求;玻璃体结构致密、力学强度高,碱基度为0.14~0.55的玻璃体坚固性范围为1.1%~4.5%,压碎值范围为3.4%~7.5%,满足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用砂对坚固性与压碎值分别不超过8%与30%的质量要求;玻璃体的渗透系数为10-9~10-8 cm/s,满足填埋场防渗替代材料的渗透系数要求.研究显示,利用不锈钢含铬灰制备玻璃体前后重金属浸出毒性及危险特征明显降低,可以实现无害化处置,玻璃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与防渗效果满足混凝土用砂等潜在应用场景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8.
用静态吸附法考察粉末活性炭对水中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CAIC)的吸附行为,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活性炭吸附化工废水中TAIC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TAIC模拟废水中,其TAIC初始浓度为800 mg/L,pH为7,在温度为298 K、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当活性炭的投加量达到4.4 g/L,吸附反应时间为50 min时,TAIC的去除效率最高为96.17%;对于实际废水,其TAIC初始浓度为1 500 mg/L,溶液pH为3,在温度为298 K、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当活性炭投加量达到10 g/L,吸附反应时间为2 h时,TAIC的去除效率最高为46.8%。这也是由于实际废水组分复杂,其他有机物存在一定的吸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水中土霉素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针-板式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土霉素,考察了放电输出功率、空气流量、电极间距、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初始电导率和添加Fe2+的量对土霉素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水中土霉素有较好的去除效率,在初始浓度200 mg/L,放电功率64 W,电极间距8 mm,空气流速0.05 m3/h,初始pH为2.6,初始电导率1.083 mS/cm条件下,反应12 min后,土霉素的去除率可达97%。向溶液中添加Fe2+,可提高土霉素的去除率。TOC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反应12 min时,TOC去除率可达57%,说明大分子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物质,部分被完全矿化为CO2和H2O。  相似文献   
10.
在污染环境犯罪刑事案件中,确定涉案污染物的性质是法院认清案件事实并实施公正判决的前提。本文总结了2012—2018年一共1479起涉及污染物性质鉴定的污染环境刑事案件裁判文书,通过对案件的基础信息、污染物性质、鉴定的主客体、鉴定意见形成与使用以及刑法适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此类案件呈现案发地域不均衡、涉案污染物种类繁多、鉴定主体杂乱、属性判断依据争议大等特征。为此,结合我国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及鉴定评估技术文件,探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务中污染物性质鉴定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鉴定程序、判定依据、法律适用等难题,以推动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技术体系和污染物性质鉴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