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中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3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2015年全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研究,讨论了关中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城市间空气质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和整体性,影响关中城市群全年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因子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首要污染物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人类活动、气象因素以及地形特征是造成关中地区空气质量现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黄土地区石油钻井废弃泥浆处置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废弃钻井泥浆会引起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选择长庆油田陕北采区区内5个井场的钻井泥浆进行研究,探索了石油钻井泥浆的处置对策。结果发现,物理方法很难直接从泥浆中分离出水。因此必须先破坏泥浆的胶体结构,使其失去稳定性,才能实现固液分离。为此提出了铁盐破胶,以粉煤灰、石灰为主凝固剂,外加黄土为辅料的泥浆固化处置技术。该技术处理泥浆的优化条件是:三氯化铁用量为0.6%,粉煤灰用量为25%,石灰用量为6%,黄土用量为40%。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废弃泥浆是行之有效的,使处理后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陕北主要石油勘探开发地区地表水的水质状况,分析了pH、矿化度(全盐量)、硬度、六价铬、砷、镉、铅、氨氮、挥发酚、石油类、化学需氧量(COD)、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总磷、氰化物、氟化物等17个指标,结果显示砷、镉、铅、氟化物、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的Pi值均小于1;挥发酚、总磷、石油类、氨氮、COD、六价铬、硫酸盐、矿化度、氯化物、硬度均超标。研究区东部和西部地表水呈现出不同的污染特征,通过分析不同区域污染物来源,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按照环境监测网络的信息处理结构,将网络划分为采集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归纳了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3层融合级别,介绍了加权平均、卡尔曼滤波、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贝叶斯系统等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指出当前面临的数据处理技术不成熟、评价体系不完善和数据质量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网络结构、数据多元应用和强化决策支持等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区大气中PM2.5和PM10质量浓度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设置1个监测点位,采集了西安市区大气环境中PM10和PM2.5样品,采用重量法测定了PM2.5和PM10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西安市区PM2.5质量浓度为16~558μg/m3,平均值为128μg/m3,超标率69.1%;PM10质量浓度范围为32~887μg/m3,平均值为249μg/m3,超标率71.8%。虽然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逐日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是整体变化趋势非常相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31 9)。PM2.5和PM10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均为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夏季最低。ρ(PM2.5)/ρ(PM10)为0.245~0.822,平均值为0.510,说明PM2.5在PM10中所占比例大于PM2.5~10;此外,该比值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夏季较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霾天气发生时,该比值和PM2.5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无霾天气。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进口colilert试剂和国产colitech试剂及其各自配套制品对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包括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分别使用同为酶底物法的两种制品检测地表水、地下水、水源水、生活饮用水及污水水样,比较了两种制品用于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同时验证了两种制品的无菌性和培养基的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进口colilert试剂和国产colitech试剂及其各自配套制品于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培养基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2012-2013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颗粒物一直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2013年1月北京市的严重灰霾污染更是带来了重大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为了摸清北京市颗粒物污染的特征,本文利用北京市实时发布的颗粒物污染监测数据,选取污染最为严重的2012-2013年秋冬季时段,对颗粒物的达标情况、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2年,北京市年均ρ(PM10)为109.0μg.m-3,超过了新国标二级标准限值,日均ρ(PM10)的超标天数为84天,全年超标天数比例为23.0%。2)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ρ(PM10)达标天数比例为77.9%,ρ(PM2.5)的达标天数比例为51.9%。各月ρ(PM2.5)的达标天数比例均低于ρ(PM10),某些月份二者达标天数比例差异很大。3)ρ(PM2.5)与ρ(PM10)的逐小时连续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变化特征为"快速积累,迅速消散,持续时间不定"。ρ(PM2.5)与ρ(PM10)平均值24 h的变化呈双峰双谷曲线,颗粒物质量浓度夜间高于白天。4)研究期日均ρ(PM10)和ρ(PM2.5)与日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ρ(PM2.5)比ρ(PM10)更易受气象条件变化影响。5)ρ(PM10)和ρ(PM2.5)日均值有着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本研究得出的ρ(PM2.5)/ρ(PM10)的均值高于之前北京市及我国其他城市研究得出的数值,严重污染现象是由特殊的气象背景条件与污染物高排放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外源碳氮施加对土壤氮素转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可为土壤养分管理、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以东北农田黑土为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25℃和60%WHC水分条件下研究外源碳(葡萄糖和乙酸)、氮(硫酸铵)施加对土壤净氮转化速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0.03 mg·kg-1·d-1,单施氮肥抑制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净氮矿化速率降为-0.56 mg·kg-1·d-1,表现为对氮素的固定,而净硝化速率和N2O排放速率分别显著增加至对照处理的33.3倍和4.69倍,但对CO2排放速率没有显著影响。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氮肥配施葡萄糖或乙酸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氮肥配施葡萄糖对铵态氮的影响程度大于氮肥配施乙酸处理。碳氮配施使得净氮矿化速率进一步降低,氮肥配施葡萄糖处理的净氮矿化速率为-5.97 mg·kg-1·d-1,显著低于氮肥配施乙酸处理(-5.00 mg·kg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6-2020年陕西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的臭氧监测数据,分析西安市大气环境中臭氧污染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从时间分布来看,西安市臭氧年均质量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且浓度值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臭氧月均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月超标天数和月均质量浓度均在6月达到峰值;臭氧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在全年和四季完全一致,均呈单峰型,日内小时平均质量浓度超标最多时段集中在15:00-16:00;臭氧与NO2、CO均呈"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从空间分布来看,西安市12个国控评价点位的O3-8 h浓度分布变化大致分为单峰型和持续递减型,浓度主要集中在40~80 μg/m3;国控点和省控点的臭氧浓度时间分布趋势一致,空间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全市20个区县(开发区)的臭氧污染呈现南北中心城区高、东西远郊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之,西安市臭氧污染的时空分布主要受到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和城市布局差异的综合性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