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多种介质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是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应用实践和总结,根据我国国情开发研究的成果。该技术采用木炭等天然材料加工制成填料组成填料床,处理城镇污水后的出水优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标准。其技术特点是将生物氧化和过滤结合在一起。出水水质优良,设施占地面积小。技术创新点是新型填料“不饱和炭”的运用,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复合型新陈代谢环境,提高了净化效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氧化E氮形成的微生物学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氧化亚氮(N2O)的形成 N2O是继CO 2、CH4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在过去的20~30年间,N2O以每年0.2%~0.3%的速率增长,并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1].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活动是N2O产生的主要来源,而微生物是其中最重要的生物源.微生物产生N2O的机理主要是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过程进行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水稻田的甲烷释放特性及其生物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采用土柱法和田间原位法研究渍水稻田甲烷释放特性的结果。不同生育期的测定表明,早稻以分蘖盛期时释放量最大,以后逐渐减少,晚稻从分蘖始期起逐渐增加,至分蘖盛期、末期时达到最大,随后在孕穗期急剧减少,至生长后期又有所回升。以原位法测定表明,晚间和上午释放的甲烷量较多,中午几乎无甲烷释放,下午又有少量释放。不同施肥区稻田甲烷释放量明显不同,以施猪粪有机肥区为最高,次为施尿素无机氮区,不施肥区最低。但各施肥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甲烷释放趋势完全一致,以分蘖期释放量最大,稻田释放的甲烷主要是稻植株释放的,可占总释放量的85%以上。行株间土壤释放的量不多。田间水释放极少,就植株而言,甲烷释放部位主要是在与土壤密切结合的未扰动的根基和根系部位,水面下茎秆白色部分和水上绿色部分几乎无释放。根系也主要是靠近根基的上半部分,根尖部位甲烷形成活性明显小得多。且研究表明,产甲烷细菌附存于根表而不进入根内组织。根际土壤中产甲烷细菌、厌氧性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甲烷氧化细菌的数量以及总挥发有机酸含量都明显高于和行间土壤。  相似文献   
4.
选取大河和巴关河流域2018—2022年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流域水质状况、变化趋势及主要污染物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2年,大河流域水质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流域整体综合污染指数超过了1,为重污染,下游污染程度较重;营养指标和有机污染物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巴关河流域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流域整体综合污染指数未超过1,为中污染,上游污染程度较重;营养指标、有机污染物指标和重金属指标等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巴关河流域水质总体优于大河流域。TP、NH3-N、CODMn、CODCr和BOD5是影响大河流域和巴关河流域水质的主要因子,均属于有机型及富营养化污染指标,主要来自生活源和农业源。建议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开展系统性小流域污染溯源,分河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小流域水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5.
氮氧化物(NO_x)是形成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开发高效的NO_x控制技术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对环境浓度水平的空气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光催化材料对污染物NO_x催化降解的研究进展,包括:(1)讨论了NO_x光催化氧化去除机理;(2)详细综述了提高光催化材料性能的三大主要措施:增强催化剂的光吸收效率,提升载流子分离和迁移效率以及构筑表面活性位;(3)阐述了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净化空气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光催化技术在去除NO_x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各省区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在内的基础资源优势度。对非物质性的气候资源采用气候资源综合指数法予以评价。将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进行线性加权以比较基础资源优势度。中国资源优势差异明显。云南、内蒙古、四川、新疆、黑龙江、贵州等省份资源优势明显,由于资源组合状况良好,云南省资源优势最明显。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海南、浙江等省市资源优势不明显,其中上海市最弱。对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进行了对比研究。经济优势较明显的省份资源优势往往并不好,而资源优势较明显的省份经济优势却很微弱。经济发展重心与资源赋存重心显著错位。经济优势不仅受资源分布的限制,同时还受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条件的影响。资源价值补偿机制不健全等也是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之一。最后提出资源丰富地区如何发挥资源优势,而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何降低或解除资源约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多种介质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是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应用实践和总结,根据我国国情开发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生长于淹水田间的水稻、稗草和异型莎草甲烷排放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的甲烷排放量次序为稗草>水稻>异型莎草,前两者的甲烷排放量分别为后者的11倍和8.4倍。但这个次序刚好与这三种植物根系甲烷形成活性的次序相反。观察了三种植物甲烷排放的日周期变化。稗草和水稻根际土壤的产甲烷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而异型莎草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产甲烷活性之间无明显差异。还观察到稗草和水稻的叶鞘和茎杆连接节处的间隙是甲烷逸入大气的主要途径,而异型莎草则未见有可供甲烷排放的间隙与气孔。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循环农业成为了实现农业高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是农业大国,可利用的农业资源极为丰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循环农业体系,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同时可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变。文章以秸秆综合利用为例,提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是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了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护工人和居民的安全与健康,《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对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等都作了规定。最高允许浓度是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中均不得超过的浓度。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是以工人在此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