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对锅炉汽包进行安全评估,综合考虑"人-机-环境-管理"因素,从运行工况、汽包本体因素、员工素质因素和安全管理因素4个方面动态分析汽包失效影响因素,确定应力腐蚀、焊接热裂纹、应急能力和管理制度等22个评估指标,建立汽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结合集对分析理论对汽包安全等级和安全状态做出判定和预测。以昆明锅炉厂某锅炉汽包为研究对象对该评估模型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集对分析理论对汽包的安全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适用于汽包的安全评估,为汽包安全评估工作提供一条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焊接结构的可靠性,是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将事故征候的预测研究引入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焊接结构安全分析的研究领域,通过灰色预测理论模型GM(1,1)与马尔科夫链预测理论模型相结合,利用两者的优点,不仅提高了对波动性较大的随机变量的预测结果可靠度,同时延展了灰色预测的应用。结合应用算例,将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与传统的GM(1,1)在焊接结构失效事件的前瞻性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焊接结构失效事件的预测精度在98%以上,且较GM(1,1)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平均提高了近4%,能够消除GM(1,1)模型的固有偏差。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符合对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焊接结构安全研究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余热锅炉安全运行,预防爆炸事故发生,利用FMECA方法和模糊FTA方法,研究余热锅炉事故致因。通过对余热锅炉潜在危险因素的分析辨别,探讨设备故障类型、原因及相应处理方法,引入模糊FTA对余热锅炉爆炸事故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而构建了基于FMECA与模糊FTA的余热锅炉安全分析框架,并计算得出事故发生的模糊概率以及对基本事件的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余热锅炉系统的可靠度大约为96.92%,未按规定排污,报警器失灵,安全阀压力连接管堵塞及除氧器不合格事件对顶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最大,从而为该系统的安全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鉴于土壤性质对重金属生态毒性的潜在影响,开展了铜和铅的土壤生态毒性的归一化分析,一方面通过土壤性质(pH、OC(有机碳含量)、CEC(阳离子交换量)和Clay(黏土含量))和土壤生物毒性数据建立多元回归归一化模型(铜(铅)分别含10(5)种土壤生物),此外,在毒性数据和土壤性质数据不足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时,构建种间外推...  相似文献   
5.
为了将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与故障树分析FTA(Fault Tree Analysis,FTA)故障模式失效理论引入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安全工程评定领域,建立了以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失效模式分析的正向FTF(FMECA To FTA,FTF)分析模型,对电站锅炉承压部件进行模糊FMECA综合评价。分析了电站锅炉承压部件的失效机理和多因素影响,确定了承压设备的评价因素集合和模糊评价矩阵,以及各级指标因素权重分配的规则,并对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失效的综合评判矩阵模型进行一级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危害度分析CA(Criticality Analysis,CA)结果提供底事件概率并开展定性、定量FTA,以此对电站锅炉承压部件系统失效的发生概率、危害严重程度进行故障模式分析,选择电站锅炉承压部件的故障模式作为顶事件建立事故树,采用Bow-tie模型对电站锅炉蒸汽管道、给水管道、省煤器管、过热器及再热器管、水冷壁管、高温集箱、减温器、锅筒、启动分离器9类主要承压部件失效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正向FTF法将Bowtie模型引入风险致因并与危害后果相关联,对FMECA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补充,从而进一步推进了该方法在电站锅炉承压部件系统安全可靠性及失效模式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将模糊数学理论引入锅炉焊缝质量评定领域,建立了焊缝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以云南省某锅炉制造中的实际焊接工艺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锅炉的焊缝质量进行安全评定,分析影响焊缝质量的各模糊因素,在建立多层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模糊指标的权重值,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该焊缝质量等级处于"较好"水平。通过机械性能试验对焊接试样进行工艺评定,判定其质量等级。模糊评价的预测结果与机械性能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模糊评价应用于焊缝质量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