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地气候异常现象突显,使得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已跃升为国际政治、经济等议题的榜首.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到"G8 5"领导人对话会议等,都将气候变化问题作为核心议题.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上任伊始即表示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将成为他任内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并基于对能源、气候变化与环境的研究工作,认为:有必要将“单位GDP能耗”的相关指标分三步纳入“十一五”时期的“城考”必考指标体系。阐述了将“单位GDP化石能源能耗相对指标”和“单位GDP污染物强度相对指标”同时纳入“城考”指标体系。实施协同控制,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地气候异常现象突显,使得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已跃升为国际政治、经济等议题的榜首。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到“G8+5”领导人对话会议等,都将气候变化问题作为核心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与环保政策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同效应"内涵的发展 不同的机构组织对协同效应有着不同的理解,定义与解释.其中,IPCC TAR的定义非常宽泛,但主要关注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一个方面;OECD关于协同效应的概念只是强调了温室气体减缓以及货币化;美国环保局提出的协同效应定义反映了地方污染和温室气体减排两个方面,但在地方污染控制方面只包括了大气污染,没有与温室气体碳汇密切相关的生态建设等方面.考虑中国现阶段优先领域仍然是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以及能源安全等的实际情况,"协同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减少了其他局域污染物排放(例如二氧化硫,NOX,一氧化碳,VOC及PM等);另一方面,在控制局域的污染物排放及生态建设过程中同时也可以减少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的重要区域之一。在整体趋势比较积极的区域合作大背景下,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区域性环境问题,东北亚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逐步加强了区域合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东北亚区域或者包括东北亚的更大范围内,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众多环境合作机制。本文对东北亚地区环境合作机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提出了东北亚当前环境合作机制的成绩与不足,并对东北亚地区未来的环境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CDM是一种开展碳贸易的国际机制,《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将加速CDM进程。对重要的能源项目开展申请CDM项目的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具体介绍了西气东输工程环境协同效应和刘CDM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西气东输整体工程、部门项目和单个项目三个层次深入分析了其申请成为CDM项目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荷兰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进行了总结,介绍了荷兰环境法律向公众提供的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以及监督排污者的途径,对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正式组建了几大区域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进一步充实了环境行政管理中的监督环节,使国家的环境行政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5年多来,区域环保督查工作在促进地方执行国家环境法规政策、推动解决跨区域环境问题、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当前环保督查制度的也具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包括提升区域督查机构的性质和职能、加强督查机构的督促职能、进一步明确督查对象等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全球环境治理的现状,中国当前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与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全球环境治理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全球环境治理当前由发达国家主导,全球环境治理中各方利益更加分化,非政府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大,全球环境治理当前进展缓慢;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关注焦点,中国国内环保工作与全球环境治理有着巨大差别,中国国情的不断变化导致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立场摇摆;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能力不足、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力量薄弱;中国应明确自身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利益,加强全球环境治理的意识,从熟悉学习阶段向主动参与制定规则转变,发挥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全球环境治理专项研究,加强全球环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全球环境治理快速发展,国际社会设立了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相关机构和机制,开展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无数会议和谈判,制定了众多环境公约、协定和规则,建立了相应的资金机制,针对各种全球环境问题以国家为主体实施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行动,以联合国框架为主体的全球环境治理结构逐步建立和发展。然而,从国际社会设定的环境目标的实现程度看,多数情况是进展甚微。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着全球环境规则的执行力不足、联合国系统的效率不高、全球发展不平衡和传统的发展模式尚未改变、全球层面缺乏环境与发展的统筹协调、对国际竞争的顾虑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瓶颈、全球环境治理缺乏推动力量等挑战。本文建议,全球环境治理的进一步改善,需要加强全球层面环境与发展的统筹协调,探索不影响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机制,建立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