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深埋高地应力水平岩层掌子面开挖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失效问题,以大峡谷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测试、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深埋高地应力水平岩层失稳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坚硬岩体被节理面切割后,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挤压破碎,破碎岩体遇水发生软化,导致掌子面发生大范围塌方,初支和超前支护失效;隧道开挖后岩层发生不均匀沉降,浅部岩层最先发生弯折破坏,层内块体错动滑移,继而向上方岩层发展,并伴随层间分离和层内裂隙发育,最终形成宏观破裂面;提出的台阶法、2 m开挖进尺、砼喷层、双层小导管、提高初支强度的整体优化控制措施,可有效提高现场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炭基催化法烟气脱硫脱硝系统运行条件的分析,考察了高温、高粉尘含量、高水分、高腐蚀性等不利因素对解析气体管道阀门稳定运行的影响。得出:V型球阀适于解析气体管道多粉尘及容易产生粉尘黏结的环境,有利于管道系统的流量调节;抗磨损、腐蚀以及高温氧化的硬质合金适用于阀门的阀芯材质;阀门优选气动执行机构,解析气体主管道中的解析气体出口阀门应为气开型,空气吹扫和旁路排空阀门应为气关型;阀门应采取伴热和吹扫措施,且伴热温度应不低于解析气体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3.
<正> 1981年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恰当地叙述了粘土矿物学的最近进展。由 F.Veniale 组织的第七届国际粘土会议于9月6—12日先后在意大利的波伦亚、米兰和帕维亚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际粘土研究协会发起的;粘土矿物学会的第18次年会于10月4—8日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 J.Hower 和 D.L.Graf 组织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保障训练需求和现状,引入模块化思想,构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保障训练内容模块化体系.可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保障训练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对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保障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共和县孤山铁矿矿石的矿物组合光片签定,矿物成分、矿物粒度的分析,尾矿沉降试验,尾液分析,为铁矿石选矿及尾液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引言 虽然一部分沉积岩的埋藏可以放出H_2O和CO_2这一事实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却很少有人研究在压实作用期间排出孔隙流体的早期成岩作用之后的挥发分的释放问题。除了沉积岩石埋藏时排出孔隙流体外,在其进变质作用中从矿物也可派生出挥发分。  相似文献   
7.
银是我国的紧缺矿种,也是全世界最走俏的金属商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银矿床。陆相火山岩 次火山岩型银矿床是最重要的银矿工业类型,多产于大陆板块边缘陆相火山岩广泛分布地区。根据元素组合可将银矿床分为单银型、金银型、银铅锌型和铜银型等等。它们在空间分布上与莫霍面有一定关系。单银型矿床多产于莫霍面比较浅的地区,铜银型矿床一般分布在莫霍面相对比较深的地区,金银型矿床和银铅锌型矿床通常置于单银型 铜银型中间地区。金银型与银铅锌型相比,前者分布地区的莫霍面深度比后者可能相对浅一些。  相似文献   
8.
产于火成岩(侵入岩、火山-次火山岩)断裂带中的脉状金、银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矿床的形成明显滞后于火成岩的成岩时代,属后成矿床,成矿多发生在地下500~3000m处,断裂构造使其与地表导通,形成开放半开放体系;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至少有一部分矿床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已团结成岩的火成岩;成矿流体有大气降水成分及与主岩不同期的岩浆热液成分;成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岩脉侵入带来的热液使早期的岩体遭受蚀变,蚀变过程中金等成矿元素析出并在断裂构造中沉淀成矿;二是下渗的大气降水在深部被加热,萃取岩石中的成矿元素而形成含矿溶液,这种分散在岩石中的溶液,在构适应力作用下汇聚到构造薄弱带——断裂中,因降温减压而沉淀成矿。概括地说,这些矿床是通过热液对火成岩(矿源岩)的改造而形成的,可称之为火成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9.
10.
<正> 概述 J.C.Maxwell(得克萨斯州大学地质系) 过去的20年是历史上一个光芒四射的探测时代。人们进入了两个巨大而实际上未知的领域,这就是占地表70%的大洋底部和宇宙空间。这些探测计划的发现,重新确定了地质学的思维方向。相对平静的地球观已为水平运动达数千公里的“板块构造”的动态地球观所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