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某城市由于规划发展的需要,陆续搬迁了一批高污染的化工企业。现调查发现其中一家化工厂原厂址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现采集多个表层土壤样品,对样品中的多种重金属(Pb,Cu,Cr,Ni,Zn和Cd)的总量进行分析测试,发现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累积效应显著,除Zn和Ni外,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其背景值,其中Cd的含量是其背景值的324倍,Pb是背景值的1.8倍。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PbCrZnCdCuNi.不同功能区各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不同,其中仅以绿地重金属累积最少,生产区、排放区和设备维修区累积较为严重,为高浓度污染区。生产活动和处理排放已成为影响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土壤具有极强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其中Cd为极强潜在生态危害。所以,该企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积累显著,Pb,Cd和Cr将是该企业原址厂土壤的重点污染物,需要重点控制和修复。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黄孢展齿革菌(Phanerochaete sp.)在不同温度、接种量、外源物质、pH值、以及不同萘胺质量浓度等单因素条件下对萘胺降解效率的影响,设定了5因素4水平对菌株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5℃,接种量为20%,外加碳源(海藻糖)浓度为5 g/L,萘胺为100 mg/L,pH为8.5时,其降解率最高,达到78.14%;同时,采用优化方案,建立了萘胺初始浓度为50 mg/L和100 mg/L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室模拟淋溶试验,研究双金属介质对土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去除机理与效果。结果表明,从四氯化碳进入土壤200 h后,在淋溶柱底部取样口土壤样品中的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表现出土壤对四氯化碳的截留作用;50目的铁粉对于四氯化碳的去除效果较好;铁锌双金属组合对于四氯化碳的去除效果优于其他组合。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进行优化:在活性炭添加量25.8 g(对应四氯化碳40 mg的处理量),环境p H值为6.2,Fe/Zn为0.853的条件下,四氯化碳去除率最高达到69.7%。实验结果验证了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底泥污染的类型和分布,依据现有底泥修复技术的最新手段,阐述了不同种类的底泥修复技术,同时分析了各种修复技术的优劣之处,提出水污染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并展望底泥修复技术在处理水污染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一起立式横水管燃煤正烧蒸汽锅炉爆炸事故,拟从技术层面上对事故展开分析,从现场勘查、失效分析、性能测试、强度校核、爆破压力估算等多个角度,探究并揭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给出事故分析结论的基础上,分别从设备制造层面和操作管理层面上,结合具体事故情况对该类事故提出事故警示和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物降解方法是处理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主要途径。试验以污染场地土壤为样本,分析土样的有机碳含量、容重、密度、孔隙比、饱和含水率等基本物理特性,并制作成试验土柱,模拟研究四氯化碳在包气带土壤中垂直迁移规律,动态分析影响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四氯化碳随淋溶作用向深层迁移,并在包气带底部积聚;温度是影响生物降解的重要因素,当温度为18℃时,稳定降解率最大为48.2μg/L;该菌株最适宜降解的四氯化碳淋溶强度为42.3μg/L,此时菌株能正常地进行生物代谢;25 g/L的葡萄糖对微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稳定降解率达44.3%。  相似文献   
7.
双金属介质反应井对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室土柱淋溶试验,模拟研究化学反应井对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去除机理和方法。结果表明,四氯化碳在土壤垂直迁移中有滞后现象,200 h后由于截流作用底部取样口浓度高于初始浓度;实验表明50目的铁粉对四氯化碳的转化效果高于其它2种;木炭的吸附效果高于焦炭和椰壳炭;研究发现在双金属共同作用中,铁锌组合优于铁铜组合、铁铅组合。同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多因素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添加量25.7 g、环境pH值6.1、Fe0/Zn00.858条件下,四氯化碳转化率达到最高值69.4%。研究结果对地下水中有机物的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采煤塌陷成湖区的沉积物的铁锰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时间变化规律,对其环湖设20个采样点进行采样测量。结果表明,采煤塌陷成湖区的沉积物的Fe含量在0.061~1.731 mg/g范围内变化,夏季和秋季较高,冬季最低;采煤塌陷成湖区的沉积物的Mn含量在0.012~0.911 mg/g范围内变化,冬季含量最低,秋季含量最高;采煤塌陷成湖区的沉积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53.15~560.03 mg/(kg·h)范围内变化,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在不同季节与Mn含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一层的铁锰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都较高,说明人类活动对采煤塌陷成湖区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梯制动器是频繁使用的安全部件,也是维持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一起电梯冲顶事故,对事故电梯的制动器进行拆解,分析其内部结构型式,观察其受损情况,直观分析制动器的失效特征。基于相关试验和技术分析,由于制动器柱塞因本体材质问题引发机械卡阻,致使制动器制动功能失效。结合制动器失效的原因,建议在有关电梯法规标准中考虑增加对制动器相关零部件材质、化学成分符合性的要求,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某城市由于规划发展的需要,陆续搬迁了一批高污染的化工企业。调查发现其中一家化工厂原厂址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现采集多个表层土壤样品,对样品中的多种重金属(Pb,Cu,Cr,Ni,Zn和Cd)的总量进行分析测试,发现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累积效应显著,除Zn和Ni外,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其背景值,其中Cd的含量是其背景值的324倍,Pb是背景值的1.8倍。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PbCrZnCdCu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