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江苏省某城市由于规划发展的需要,陆续搬迁了一批高污染的化工企业。现调查发现其中一家化工厂原厂址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现采集多个表层土壤样品,对样品中的多种重金属(Pb,Cu,Cr,Ni,Zn和Cd)的总量进行分析测试,发现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累积效应显著,除Zn和Ni外,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其背景值,其中Cd的含量是其背景值的324倍,Pb是背景值的1.8倍。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PbCrZnCdCuNi.不同功能区各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不同,其中仅以绿地重金属累积最少,生产区、排放区和设备维修区累积较为严重,为高浓度污染区。生产活动和处理排放已成为影响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土壤具有极强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其中Cd为极强潜在生态危害。所以,该企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积累显著,Pb,Cd和Cr将是该企业原址厂土壤的重点污染物,需要重点控制和修复。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室模拟淋溶试验,研究双金属介质对土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去除机理与效果。结果表明,从四氯化碳进入土壤200 h后,在淋溶柱底部取样口土壤样品中的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表现出土壤对四氯化碳的截留作用;50目的铁粉对于四氯化碳的去除效果较好;铁锌双金属组合对于四氯化碳的去除效果优于其他组合。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进行优化:在活性炭添加量25.8 g(对应四氯化碳40 mg的处理量),环境p H值为6.2,Fe/Zn为0.853的条件下,四氯化碳去除率最高达到69.7%。实验结果验证了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越来越深入人心,很多交通、化工类的重金属污染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些造成了农村垃圾中重金属的种类和含量都在不断攀升.由于大气、水源的传播以及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文章利用布点采样分析的方法,调查了污染不同区域的农村垃圾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政府部门正确判断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PSR模型为框架,选取污水处理率、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环保投资指数等14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潘安湖湿地水环境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将湿地水环境健康状况由很健康到病态分成5个级别,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潘安湖湿地水环境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潘安湖湿地水环境健康指数为2.8166,属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压力指标得分1.7405,属于疾病状态;状态指标得分3.2563,属于亚健康状态;响应指标得分2.4483,处在亚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该结果可为类似地表水体环境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黄孢展齿革菌(Phanerochaete sp.)在不同温度、接种量、外源物质、pH值、以及不同萘胺质量浓度等单因素条件下对萘胺降解效率的影响,设定了5因素4水平对菌株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5℃,接种量为20%,外加碳源(海藻糖)浓度为5 g/L,萘胺为100 mg/L,pH为8.5时,其降解率最高,达到78.14%;同时,采用优化方案,建立了萘胺初始浓度为50 mg/L和100 mg/L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根据底泥污染的类型和分布,依据现有底泥修复技术的最新手段,阐述了不同种类的底泥修复技术,同时分析了各种修复技术的优劣之处,提出水污染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并展望底泥修复技术在处理水污染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市化条件下徐州市区岩溶地下水总硬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徐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总结和分析多年来水质监测资料,徐州市区岩溶地下水总硬度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地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大气环境,环境污染及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岩溶地下水总硬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物降解方法是处理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主要途径。试验以污染场地土壤为样本,分析土样的有机碳含量、容重、密度、孔隙比、饱和含水率等基本物理特性,并制作成试验土柱,模拟研究四氯化碳在包气带土壤中垂直迁移规律,动态分析影响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四氯化碳随淋溶作用向深层迁移,并在包气带底部积聚;温度是影响生物降解的重要因素,当温度为18℃时,稳定降解率最大为48.2μg/L;该菌株最适宜降解的四氯化碳淋溶强度为42.3μg/L,此时菌株能正常地进行生物代谢;25 g/L的葡萄糖对微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稳定降解率达44.3%。  相似文献   
9.
双金属介质反应井对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室土柱淋溶试验,模拟研究化学反应井对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去除机理和方法。结果表明,四氯化碳在土壤垂直迁移中有滞后现象,200 h后由于截流作用底部取样口浓度高于初始浓度;实验表明50目的铁粉对四氯化碳的转化效果高于其它2种;木炭的吸附效果高于焦炭和椰壳炭;研究发现在双金属共同作用中,铁锌组合优于铁铜组合、铁铅组合。同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多因素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添加量25.7 g、环境pH值6.1、Fe0/Zn00.858条件下,四氯化碳转化率达到最高值69.4%。研究结果对地下水中有机物的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体遭受挥发性有机污染事故,设计"喷淋-曝气吹脱"组合处理工艺,并建设岩溶地下水CCl_4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进行效能评估。运行结果表明:随着气水比的增大,水体中CCl_4的去除率逐步增大,尾气中CCl_4的质量浓度逐渐减小。在原水ρ(CCl_4)为11.30μg/L条件下,气水比为5.75时,出水可稳定达到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要求(2μg/L),此时尾气中ρ(CCl_4)为0.672 mg/m~3,远低于GB 31571—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CCl_4排放限值(20 mg/m~3);CCl_4去除率与气水比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当CCl_4出水ρ(CCl_4)为2μg/L时,气水比为5.48。罗茨风机压缩空气做功,曝气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岩溶地下水体发生脱碳酸作用,产生结垢;在保证出水达标的条件下,系统新增直接运行成本为0.058元/m~3。针对现有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