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电解海水对模拟船舶柴油机废气的脱硝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无隔膜电解方法对海水进行电解,研究了电极间距、电解时间、电流密度等不同电解条件对电解海水中ρ(有效氯)的影响,并基于模拟船舶柴油机废气实验台以及自行搭建的喷淋反应系统,初步研究了电解海水的脱硝效果.结果表明:随电极间距由5 mm增至25 mm,电解电压逐渐增加,而电解溶液的pH变化不明显;随着电流密度与电解时间的增加,电解溶液中ρ(有效氯)近似呈线性增加.在电解电流密度为100 mA/cm2、电解时间为30 min时,电解溶液中ρ(有效氯)达到2 288 mg/L.当采用非循环喷淋模式进行脱硝试验时,随着电解海水中ρ(有效氯)的增加,NO去除率迅速提高,在ρ(有效氯)为872 mg/L时,NO去除率达到79%.电解海水溶液的初始pH对脱硝效果影响较大,当pH为6.0~8.0时,NOx去除率高于40%.当采用循环喷淋模式进行脱硝试验时,随着电解海水中ρ(有效氯)的增加,NO去除率及其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当ρ(有效氯)为2 288 mg/L时,电解海水的NO去除率高于80%,并且循环喷淋持续时间大于50 min.研究显示,电解海水溶液具有良好的脱硝效果,在船舶柴油机废气脱硝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船舶动力装置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船舶动力装置安全综合评价水平,依据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分析了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优化策略,将其应用于船舶动力装置的安全评价之中。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船舶动力装置综合安全评价模型及实现方法,并以实例论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海水中富含多种盐类,具有一定碱性,是天然的缓冲剂,在脱硫脱硝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O_2溶液进行废气循环喷淋脱硝实验.结果表明,NaClO_2模拟海水溶液与NaClO_2淡水溶液都能将NO完全脱除,且当NO完全被脱除时,模拟海水溶液的持续时间比淡水溶液更长,模拟海水中所含有的少量HCO_3~-和OH~-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滴定实验结果显示0.066 mmol的HCl就可使NaClO_2淡水溶液的pH值降到7,而NaClO_2模拟海水溶液的pH值降到7需要0.114 mmol的HCl;在循环喷淋脱硝过程中NaClO_2模拟海水溶液的pH值基本维持在7以上.离子色谱检测结果显示脱硝后溶液中主要阴离子为Cl~-和NO_3~-.基于质量平衡计算结果,当NaClO_2浓度为20 mmol·L~(-1)时,在脱硝过程中淡水溶液中NaClO_2的利用率为56%,而模拟海水溶液中NaClO_2的利用率可达67.25%,提高幅度为20.1%.  相似文献   
4.
救生舱是有效减少井下各种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安全设施设备,调节救生舱内的温度是保障矿工生存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矿用救生舱热负荷的分析计算和矿用救生舱空气调节系统研究现状的分析,设计了以液态二氧化碳相变制冷为基础的两种空气调节系统,可在无需电力驱动、相对狭小空间配套的情况下,适合作为救生舱的空气调节系统。该系统的研发将会解决矿用救生舱在无电力驱动情况下的温度调节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油库燃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FSA方法的理念,对油库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客观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即对油库燃爆事故的基本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识别出的各危险因素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以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表示。根据事故树的最小径集,得出防止油库燃爆的各种风险控制方案,然后对各方案进行成本与效益评估,从而对各风险控制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科学合理的油库安全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溢油事故发生后,如何有效监测海上油膜是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了一种船载导航雷达遥感图像的油膜快速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垂直噪声检测算子与Otsu方法,提取原始图像中的同频干扰噪声;其次,应用线性内插平滑同频干扰噪声;再次,采用灰度调节矩阵与对比度受限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增强油膜区域内外的对比度;最后,对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