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鞍山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鞍山大气成分监测站Grimm180观测的2007年颗粒物数浓度,ρ(PM10),ρ(PM2.5)和ρ(PM1.0)以及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颗粒物数浓度的谱分布、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符合Junge分布;参数υ与能见度呈负相关,υ值越大且PM0.45占PM10的数浓度比例小于90%,能见度较差;颗粒物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特征,ρ(PM10),ρ(PM2.5)和ρ(PM1.0)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ρ(PM2.5)/ρ(PM10)平均值为0.654,ρ(PM1.0)/ρ(PM2.5)的平均值为0.832,ρ(PM1.0)/ρ(PM10)平均值为0.545;鞍山地区年主导风向为SE,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受辽宁沙尘移动路径的影响较小,主要受排放累积型污染影响,其中大雾天气条件下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大雾期间的回归方程截距较年平均回归方程的大,这对研究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突变特性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对华南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为探讨薇甘菊叶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华南地区的空间差异,运用GC-MS分析了华南地区23个不同地理种群230个薇甘菊植株叶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不同地理种群的气候环境因素对薇甘菊叶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3个不同地理种群薇甘菊叶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GC-MS从薇甘菊叶片中鉴定了42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β-荜澄茄油烯(24.63%)、β-石竹烯(16.81%)、大香叶烯D(10.47%)、α-古芸烯(9.95%)和α-姜烯(9.77%);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和温度可显著影响薇甘菊叶片中5种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薇甘菊叶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表现出较强的地域特征。研究结果可为阐明薇甘菊的入侵机制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室内环境化学污染治理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简要介绍室内环境污染的现状及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光催化技术在其治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长输气管线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从应急预案编制总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类型界定、事故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事故现场抢险及救援和事故善后处理6个环节对长输气管线维护抢修应急预案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油气管线维修和抢险流程,同时附以案例分析,对预防和控制长输气管道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物技术处理住宅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常温条件下,采用以生物厌氧消化为主,辅以生物兼性好氧处理的厌氧-兼性好氧生物二级处理的生物系统工程,对典型的高浓度住宅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进水CODcr浓度为750~1,000mg/1(最高达1,2000mg/1),BOD_5为350mg/1,水力滞留期2.5~3天,经生物二级处理后,其出水各项理化指标测试数据均达到四川省环境污染物排放试行标准中第三种水污染物一类水域乙级排放标准:pH6~9,CODcr200mg/1,BOD_560mg/1,SS300mg/1的要求,且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尚能回收一定数量的生物质能源—沼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卫生效益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突出,达到了试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光催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旬  王绪绪 《福建环境》2003,20(1):60-61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水 ,若有简便的方法能再把水再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话 ,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 ,那么人类就不再因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而苦恼。然而 ,把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需要将近30 0 0℃的高温 ,这显然是不可行的。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 ,找到了一个很有希望的方法 ,这就是光催化的方法。光能转化成热能和电能的应用已很平常 ,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 ,其实光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光催化技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新兴技术。光催化是以光作能源 ,以催化剂作“红娘”或“媒介”的化学反应过程 ,即光通过催化剂将其能量传递给水…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除草与不除草的田间种植模式下,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苗期对田间杂草的抑制作用、根际土壤的化感潜力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特性动态.结果显示,PI312777的田间抑草率在7叶期达85.82%.土壤-琼脂三明治法实验表明,5叶期的PI312777根际土壤对稗草干重抑制率显著高于3叶期,不除草处理下5叶期比3叶期增加了20.16%.在相同叶期下,PI312777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呼吸强度、细菌数量和土壤酶(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远高于Lemont,且不除草处理下显著高于除草处理.PI312777根际土壤抑草率和土壤微生物生理指标均表现为3叶期到5叶期之间的增幅最大.不除草处理下,化感水稻PI312777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呼吸强度、细菌数量、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5叶期比3叶期分别增加了53.11%、51.56%、38.97%、44.83%、60.00%和41.92%.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化感作用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活动关系紧密,水稻化感物质引起土壤微生物变化,水稻化感作用是一个植物-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8.
低磷诱导水稻化感抑草能力增强的分子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为供体,以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为受体,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低磷(P,0.5 mg L-1)胁迫下稻/稗共培体系中水稻化感抑草作用的分子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化感水稻PI312777抑草效应增强,对稗草的保护酶活性及其它生理生化指标呈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低磷条件下,化感水稻PI312777根和叶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总酚含量上升,且明显高于非化感水稻Lemont.对水稻根系分泌物中酚类物质的HPLC分析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从化感水稻PI312777根系分泌物中检出的酚酸类物质总量是正常磷素条件下的2.89倍,而非化感水稻Lemont中的则是正常磷素条件下的1.17倍.两个水稻品种根部和叶部酚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化感水稻PI312777酚酸代谢途径的4个关键酶基因均上调表达,而非化感水稻Lemont中只有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上调,其余均下调.可见,低磷条件下,化感水稻PI312777化感抑草能力增强与其酚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增强表达,代谢途径旺盛,进而导致酚酸类物质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鞍山黑碳气溶胶观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2009年5月鞍山大气成分站AE-31黑碳仪器观测数据,并结合GRIMM180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ρ(B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紫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15μg·m-3,以可见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3.965μg·m-3,以红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51μg·m-3,PM1.0日平均浓度为30.4μg·m-3.黑碳气溶胶的各波段ρ(BC)变化趋势相同,紫外光和红外光为检测光测量的黑碳浓度较可见光的测量值高.ρ(BC)与ρ(PM1.0)有很好地相关性,ρ(BC)占ρ(PM1.0)的比例为22.6%.ρ(BC)与能见度大小呈反比,其对光的吸收是影响能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