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郑州市臭氧污染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及输送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在线监测数据,研究了郑州市近地面臭氧(O3)污染的年际变化、空间差异及气象影响,并分析了O3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2014~2018年郑州市近地面O3污染超标时间跨度增加,城区站点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第90%分位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增长速率为15.50 μg·(m3·a)-1;O3月变化呈"M"型,峰值出现在夏季;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5:00~16:00,农村站点O3日峰值浓度(130.94 μg·m-3)最高;气温(T)>23℃、相对湿度(RH)<65%和风速(WS)为2.0~4.0 m·s-1及风向在东南和东北方向时城市站点易发生高浓度O3污染.各影响因子和O3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T和RH是城市和工业站点的主控因子,T和WS是城市交通和郊区站点的主控因子;不同季节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O3潜在来源差异明显,春夏季大气传输路径以正南及东北方向近距离慢移速的轨迹为主,秋冬季以西北方向远距离快移速的轨迹为主;夏季高O3浓度主要受本地生成和河北、山东及安徽等地传输影响.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世界各地工业进程的不断加速,地下水有机污染呈现愈加严重的态势.对滹沱河冲积平原390组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三氯甲烷检出率高达15.64%;(2)三氯甲烷集中检出区域均位于工业集散地及排污河流沿线;(3)三氯甲烷的检出点分布同研究区包气带岩性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4)...  相似文献   
3.
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水样采集与处理的质量控制指南》中提出的采样精密度控制方法不完全适用于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工作的部分进行了分析。在华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改进的采样精密度控制与评估方法,提高相关工作的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分布及碘盐分区供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末实施全面加碘盐以消除碘缺乏病政策以来,我国碘缺乏病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高碘致病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基于4 136组饮用地下水碘数据分析了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的空间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效应,并基于流行病学提出了饮用水合理碘含量限值的建议,据此将华北平原划分为极缺碘水区(≤4μg·L-1)、缺碘水区(4~8μg·L-1)、适碘水区(8~50μg·L-1)、可饮用碘水区(50~100μg·L-1)、高碘水区(100~200μg·L-1)和超高碘水区(200μg·L-1)。针对不同分区计算了食盐的合理加碘量,并从饮用水碘含量的角度将华北平原划分为需用加碘盐区、不需加碘盐区和不宜加碘盐区,这对于指导该区加碘盐政策的科学优化、解决食盐加碘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受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循环特征控制,缺碘饮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及黄河冲洪积平原濮阳段,尤其近山的冲洪积平原是极缺碘饮用地下水的分布区;高碘地下水则主要分布在黄河冲洪积平原、东部滨海平原。计算结果表明,极缺碘水区与缺碘水区为需用加碘盐区,目前使用的20~50μg·g-1加碘盐能满足人体碘需求;适碘水和可饮用碘水区为不需加碘盐区,食盐碘含量应不大于9.2μg·g-1;高碘水和超高碘水区为不宜加碘盐区,建议仅供应无碘盐。  相似文献   
5.
采用批实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地下水中检出率较高的三氯乙烯和甲苯在沿污水河包气带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吸附情况。从3个地点分析结果来看,其中有机碳(OC)的质量分数均较低(最高为1.01%)。在河床和近河处土壤对甲苯和三氯乙烯的吸附总体上呈现出浅部土壤吸附性强的特点。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土壤中无机矿物对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三氯乙烯)的表面吸附扮演了重要角色。土壤对甲苯的吸附表现出了强烈的非线性,而对三氯乙烯的吸附表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甲苯的吸附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关系要比三氯乙烯更密切,这说明了吸附作用过程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疏水性等方面的性质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华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污染造成地下水中有害物质逐年增加,地下水水质逐渐下降,严重危及了饮用水安全。针对此情况,按照相关的要求,采集了245组水样。样品由有资质的测试单位测定。依据对地下水质调查的初步分析,华北平原地下水中已有机物检出。对所有水样测试结果的统计显示: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共有32种。检出率大于4.5%的有氯仿、甲苯、四氯乙烯、苯并[a]芘、氯苯、苯和1,2-二氯苯,其中个别水样中的四氯化碳、苯并[a]芘和挥发性酚类三项超过了饮用水标准(据地下水质量标准报批稿,中国地质调查局,2007),超标率分别为1.22%、2.45%和1.90%。个别在深层地下水样品中也检出了微量有机污染物,这可能与取样井的混合开采、止水不佳有关。从区域上来看,在人类活动相对强烈的城镇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检出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在渗透性好的山前地带,污染物较易进入到地下水中。通过分析发现,地下水有机物的高检出率与地下水硬度的升高有一定相关性。由于地下水有机污染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一般较大,建议对已发现的异常点进行重复取样测试,积累水质数据,以利于将来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水源地超采问题严重,引发了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贯通为该地区地下水水源地的回补涵养提供了契机;然而,京津冀地区众多地下水水源地在回补条件和回补需求等方面各异,在有限回补水源条件下,亟需建立该地区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评价和分级方法,从而筛选出可优先回补的水源地.借助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评价模型理念,在综合分析地下水水源地产生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存在压力、不利状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回补工程产生的响应基础上,解析影响地下水回补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家咨询和评分,建立了涵盖5个准则和21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集.在阈值确定和数据标准化基础上,依据评分数据确定各准则和指标权重,最后通过综合指数法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评价体系,并对京津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76个浅层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轴,分布在山前冲洪积扇的32个浅层地下水水源地为优先和较优先回补等级,从山前至中部平原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逐渐变差;回补水源类型、浅层含水层储水空间、区域浅层地下水质量、浅层含水层防污性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最重要指标.研究显示,位于京津冀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区的地下水水源地应最优先考虑回补,中部平原地下水水源地大多为一般或暂不考虑,东部平原区地下水水源地普遍不适宜回补.该评价方法指标选取和权重计算科学客观,可为京津冀地下水水源地的涵养提供标靶和决策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南阳盆地土壤酸化风险防控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盆地表层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利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和地下水污染调查结果,从自然地理条件、土壤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3个方面,选择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土壤pH、包气带岩性、含水层富水性、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和年降水量8个指标作为研究区土壤酸化评价因子,构建土壤酸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各指标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土壤酸化风险防控指数.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南阳盆地表层土壤进行酸化风险防控区划,结果显示,中高风险和高风险地区分别占总面积35.13%和12.97% .本研究对于丰富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