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晓伟  谢丹平  李开明  金中  江栋  李明玉 《生态环境》2011,20(11):1713-1719
通过分析底泥氮污染物释放规律和转化过程,以及底泥生境、氮形态变化和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规律,探讨了不同曝气复氧条件影响底泥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生物代谢、物理化学联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曝气复氧对底泥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是一个包括微生物代谢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的复杂联合作用过程。水体好氧环境的改变主要引起参与底泥氮循环的硝化、亚硝化和反硝化功能菌群群落结构的演变,对异养菌和氨化菌的影响不大,证明环境好氧条件的改变对底泥有机质生物分解产生氨氮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影响不大,主要对底泥释放的氨氮硝化、反硝化等生物转化过程产生大的影响。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底泥释放的氮素在微生物作用下主要以NH4+-N和NO3--N的形式进入试验体系,并在特定的氧化还原电位(临界值-200 mV)和pH(临界值6.70)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在底泥中以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及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等不同形态氮相互转化,同时,在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中部分输入上覆水体。在低溶解氧组实验条件下[ρ(DO)〈0.5 mg.L-1],底泥向水体输出氮总量为底泥可转化态氮的19.7%,主要为氨氮,最大释放速率达到289.13 mg.m-2.d-1,释放的质量浓度可达到18.8 mg.L-1;好氧条件下(DO饱和),底泥向水体输出氮总量为底泥可转化态氮的1.8%;好氧-缺氧条件下为11.7%,主要以N2的形式释出系统。  相似文献   
2.
对冬季填料床处理滇池流域污染河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在2~6℃时,废砖块中微生物活性较低,温度回升后,微生物活性也随之增强;2~12℃时,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生物量高,耗氧速率大且较为稳定,COD去除率保持在50%左右。降温期(5~12℃)时,废砖块对TN、NH+4-N和DTP去除率最高,平均可达64.5%、64.7%和69.7%;低温期(2~6℃)时,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对NH+4-N、TN的去除率能达到56.4%~75.1%、56.5%~63.0%,大石子/小石子/煤渣组合削减DTP负荷量达到了2.1 g/(m2·d)。废砖块和大石子/小石子/煤渣组合分别适合在低负荷和高负荷下运行。综上所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2~12℃),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表现出了对COD、N和DTP去除率相对稳定的特征,是冬季处理滇池流域污染河水的适宜填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国家环境保护局“七五”研究项目“乡镇企业污染源治理技术对策研究”的专题研究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各地乡镇企业开展污染防治的经验,实事求是地提出了防治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对策。 本文对乡镇企业排放标准提出了分阶段实施的办法,同时相应改善超标排污收费标准,把两者结合作为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作者建议国家制定《地方制定乡镇企业排放标准的原则和方法》,并对乡镇造纸、电镀、土法炼焦、土法炼磺、印染、小化工等企业分别提出了详细的防治污染技术对策,对乡镇企业环境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有关生产部门的环境污染治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