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周魁  杨明  马晶  孙倩 《环境工程学报》2012,6(4):1220-1224
以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活性艳橙K-7R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在水相中制得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并用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吸附性能。通过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MIPs在识别K-7R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14.855μmol/L,最大结合量Qmax1=1.282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2=70.939μmol/L,最大结合量Qmax2=3.930μmol/g。该MIPs对K-7R有较高的亲和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微电解-UASB-PACT”工艺处理高浓度硝基苯类废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微电解 UASB PACT法”处理含高浓度硝基苯类废水的设计、调试、运行的体会。在进水CODCr为 5 6 2 0~ 70 90mg L时 ,经本工艺处理 ,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GB8978 1996一级标准 ,其中CODCr平均去除率达到 98%以上。  相似文献   
3.
海河流域水环境危机和适度恢复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大量超采,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加剧,流域水环境已经恶化到十分危险的境地。回顾、总结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经济社会发展大大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改善和恢复水环境,必须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根据流域水资源条件确定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和发展方向,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出灾害的双重属性概念,是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的重要理论进展之一,已被国家防洪减灾主管部门所采纳,被认为是防洪减灾方针转变的理论基础.作者总结了多年来的研究心得,论述了灾害双重属性概念的实质,以及它和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减灾措施之异同.论述了这个科学概念系来源于我国传统治水理念和西方现代防洪减灾思想,并阐述了这一概念的科学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全面概述了长江三峡地区大型岩崩和滑坡的分布区域、发育情况和基本特点,重点分析了新滩地区岩崩与滑坡的历史与近况,并指出了对三峡工程和长江航道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历史模型”与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灾害研究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水灾“历史模型”的研究方法是循社会科学的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水利学科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将“历史模型”引人灾害研究.增强了研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灾害问题的能力.本文论述了“历史模型”方法及其在灾害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十四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次生水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震对于水利设施除直接造成堤防、堰坝等水工建筑物的破坏外,还可能形成堰塞湖,以及引发其他自然变异并形成水灾。在某些情况下,地震次生水灾所造成的损失比地震本身的损失还要大。本文在分析地震史料和重点现场查勘的基础上,将地震次生水灾从成因上和破坏机制上划分为六大类;提出了地震次生水灾的重点防范区;总结了地震次生水灾的特点;以及针对这些特点所应采取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试析洪水灾害增长的社会因素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自然灾害的本质属性是社会问题。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以至防洪工程的兴建都影响以至增大灾害的损失。因此,减轻洪水灾害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尽可能控制自然态洪水的泛滥,另一方面则应调整社会的发展布局、有关的对策和实践活动以适应洪水。我国的防洪方针应进一步从单纯注重调动工程手段去控制洪水,向工程与非工程防洪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动员全社会投入,从而有效地提高防洪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