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建新  班秀萍 《环境》2005,(Z1):137-138
本文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来源、评定以及其与测量误差的区别,并对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瑞利波法在检验复合地基效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弹性波理论研究场地土物理特征,以瑞利波的基本原理与理论解释为基础,提出用瑞利波法测定场地土力学参数。该方法具有快速、经济、不受场地条件影响等特点,其成果与反映整个场地平面的原位测试结果几乎一致。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法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同时提出采用瑞利波法普查结合少数几组荷载板试验的方法,对整个场地的检测与评价将更为全面、准确和客观。  相似文献   
3.
于2016年4月对秦山岛周边海域5个断面20个站位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84种,平均密度1.10×10^5个/m^3,优势类群硅藻(70种)平均密度为8.75×10^4个/m^3,甲藻9种,平均密度为8.10×10^3个/m^3;优势种主要为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Y=0.095)、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Y=0.087)、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Y=0.087)、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Y=0.070)、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Y=0.058)、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Y=0.051)等11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76,种类分布相对均匀。受沿岸4条河口淡水径流及营养元素输入影响,靠近河口的C、D断面浮游植物密度较高,琼氏圆筛藻、星脐圆筛藻、中肋骨条藻、针状蓝纤维藻等具有较高优势度,但密度较低,赤潮风险较低;各断面优势种组成存在一定更迭。  相似文献   
4.
黄丝草镉污染毒害及硒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黄丝草(Potamogeton maackianus)培养过程中的Cd毒害及其Se的缓解作用.Se能缓解Cd胁迫导致的黄丝草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加和丙二醛(MDA)的积累.与单一的Cd处理相比,加入10mg/L Se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所减弱,表明它增强了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缓解了Cd对膜的伤害.可溶性蛋白含量则保持较高的水平,脯氨酸含量刚好相反,说明Se增强了黄丝草对Cd胁迫的抗性.然而,Se缓解Cd对黄丝草的毒害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富Se黄丝草的繁殖过程中,需及时检查重金属污染情况,防止重金属在饵料中的富集,以免造成对渔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单一财务评价体系在组织管理中显得力不从心,企业纷纷探索建立全方位的、以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以绩效为核心的新型组织管理体系,以保持企业旺盛的市场竞争力。平衡记分卡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运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农药杀螟硫磷对褶皱臂尾轮虫急性和慢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杀螟硫磷对轮虫24 h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为9.57 mg/L;慢性毒性中,除浓度为0.5 mg/L外,一般随着浓度升高,幼体期延长,生殖期缩短,寿命缩短,生殖量下降;种群增长随浓度增加而减缓,但低浓度没有影响;除0.5 mg/L实验组所产休眠卵数量比对照组略增外,其它各实验组随浓度增加其休眠卵数量和孵化率明显下降,这表明杀螟硫磷毒性监测休眠卵孵化率可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加权的分布动态方法研究了1986—2014年中国30个省区能源强度的分布动态及其收敛性,并采用条件分布分析方法分析了空间区位、资本密集度和收入水平等对省区能源强度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的变异系数存在增大的趋势,即趋向发散。就稳态分布来看,在1986—2005年期间,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由单峰分布趋向非对称的二元俱乐部收敛,由于受2005年之后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在2005—2014年期间趋向三元俱乐部收敛。经济和人口规模对省区能源强度的分布有重要影响,且其影响随时间的推进更加显著,忽略经济和人口规模的影响会导致对中国省区能源强度收敛性估计的偏误。条件分布分析表明,在1986—2014年期间,资本密集度对长期稳态分布的影响最大,收入水平影响次之,空间区位因素影响最小。但在2005—2014年期间,资本密集度对省区能源强度长期稳态分布中三峰分布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空间区位也有显著的影响,但收入水平影响不明显。这一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对省区能源强度俱乐部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省区能源强度发散表明促进区域间能源利用技术的溢出可以显著提高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区域发展战略与节能减排政策的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省区能源强度的收敛;由于人口和生产活动流向高能源效率的省区,因此促进要素流动有利于中国省区能源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