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性质检测法检测过程繁琐、检测结果滞后以及光偏转检测法中设备可移动性较差、激光检测精密度不高、可靠性不强等问题,提出折射率快速检测法。将聚乙烯醇(PVA)凝胶小球投放于模拟完全混合曝气系统中,待其充分负载微生物后,对其表面因外界溶液与微生物代谢产物交换产生的浓度梯度变化,借助折光仪进行持续3个月折射率检测,探究其值与温度、传统污泥检测指标SV30与ATP浓度、出水指标及胞外聚合物浓度关联性。结果表明,采用折光仪可在5 s之内得到稳定检测值(后缀为nD,表示在D=589 nm处的折射率),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精度高等优点;系统中PVA小球折射率在78~190μnD之间波动,与COD、NH4+-N去除率变化呈正相关,可有效预测出水水质;折射率与ATP浓度、温度的变化成正相关,与SV30的变化成负相关,该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密切关联的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污泥性质变化信息;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浓度在608.06~734.5μg/mL之间波动,多糖浓度在0.207 5~1.176 0 m...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液液提取和固相萃取技术建立了检测人体尿液中有机磷系阻燃剂(OPFRs)及其二酯类代谢产物(diesters)的前处理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OPFRs与diesters理化性质的差异,尿液酶解后采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与二氯甲烷:正己烷(4∶1,V/V)混合液提取,有机相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乙酸乙酯洗脱后,测定OPFRs含量;水相过Strata-X-AW柱萃取,5%三乙胺/乙腈(V/V)洗脱后,测定diesters含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OPFRs和diesters在相应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介于0.9978—0.9997之间;尿液样品中OPFRs加标回收率平均值在72.4%—125%之间,RSD为0.62%—4.40%;6种diesters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9.7%—126%,RSD介于2.20%—9.75%之间.本方法所需样品量少且能对OPFRs和diesters同时进行检测,方法的平行性好、结果可靠.使用该方法对15例尿液样品中的OPFRs与diesters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尿液中OPFRs检出率较低,7种OPFRs检出率均小于50%;6种diesters中仅双(丁氧乙基)磷酸酯(BBOEP)未在任何样品检出,其余5种diesters检出率介于33.3%—93.3%之间,其中磷酸二苯酯(DPHP)和双(1,3-二氯-2-丙基)磷酸酯(BDCIPP)检出率分别达93.3%和86.7%,是检出最高的两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采集了珠三角地区2014—2015年冬、夏两季的环境空气PM_(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US EPA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重金属元素Pb、Cu、Zn、Cd、As、Ni、Cr的浓度分别为11.1~183.0、48.5~406.0、110~1218、0.2~14.4、3.5~77.0、0.38~18.90、2.89~93.20 ng·m-3,浓度大小顺序为:ZnCuPbAsCrNiCd;除As外,其余重金属浓度均表现为冬季高于夏季.元素As经皮肤黏滞及口腔摄入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在安全范围内,但经呼吸途径暴露存在非致癌风险;Cu、Zn、Cd、Cr经3种途径暴露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元素Pb、As、Cd、Cr经皮肤黏滞及口腔摄入的致癌风险均值尚在安全值范围内,但经呼吸暴露存在致癌风险;元素Ni经3种途径暴露不存在致癌风险.对于综合危害指数(HI),除As外,其他金属元素的HI值均低于安全值,各金属元素的HI值大小顺序为:AsCdNiCr.研究表明,在珠三角区域环境空气PM_(2.5)中,元素As、Cr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问卷与实地监测等手段,以陕西关中东部地区的4镇8村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机理。结果表明:关中东部地区与陕西其他地区(陕南、陕北)相比,农村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量关中最高,陕南、陕北次之。SPSS相关性检测显示:河流水期、农耕规律、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及年龄结构等因素与TN、TP、NH3〖FK(W。*9〗〖CD*2〗〖FK)〗N污染物产排系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活性污泥检测方法过程繁琐、耗时长、检测结果滞后的局限,提出了光偏转快速检测法.在污泥负荷为0.33KgCOD/(kg MLSS·d)、水力停留时间为15h的印染废水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系统中,投放粒径4mm、具有20μm微孔结构的聚乙烯醇(PVA)凝胶小球以负载微生物,并在小球达到稳定状态后,对其表面处因外界溶液与微生物代谢产物交换产生的浓度梯度变化,借助光斑分析仪进行光偏转检测,同时测定与光偏转检测结果相对应的15h后的出水COD及COD去除率.连续10个月的检测发现,小球中富集的主要为细菌,当进水COD由91.95mg/L增至519.4mg/L时,小球的光偏转值从229.51μm增加至299.97μm,COD去除率从16.03%提高至66.99%;当DO浓度为1.5mg/L~5mg/L时,小球光偏转值在DO=4mg/L时增至最大为309.3mg/L,对应状态下COD去除率增至最大为61.18%;在pH值为6~9时,小球光偏转值在pH=7时增至最大为293.96μm,对应状态下COD去除率也达到最大值为64.83%;当重金属Cr3+浓度增至50mg/L时,微生物活性逐渐受到抑制,小球光偏转值在Cr3+浓度为20mg/L时降至269.7μm,随后随着Cr3+浓度的增加,微生物细胞受损,胞内物质溶出,小球光偏转值有所增大,对应状态下COD去除率从52.5%持续降低至25.73%.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获得活性污泥代谢状态变化信息,且依据特定条件下小球光偏转值变化能够预测随后印染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初步探究了微生物代谢引发光偏转的机理,发现参与微生物代谢的主要有机物为酪氨酸、芳香类蛋白及色氨酸.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别采用硫酸亚铁絮凝法、电化学法以及硫酸亚铁结合电化学法对中水中低浓度氨氮和总磷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硫酸亚铁投加量、pH、通电时间和电压对氨氮和总磷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酸亚铁絮凝法,硫酸亚铁投加量为6%,pH为6~7,氨氮去除率为95.45%,总磷去除率92.5%;采用电化学絮凝法,通电时间40 min,通电电压20 V,pH为6~7,中水中氨氮去除率为72.73%,总磷去除率为92.5%;硫酸亚铁结合电化学处理中水,通电电压为20 V,通电时间30 min,硫酸亚铁投加量7%时,中水中氨氮去除率99.09%,总磷去除率92.5%。因为氨直接在阳极失去3个电子被氧化成N2,阳极电解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其水合物与水中的磷酸盐形成沉淀。而硫酸亚铁通过空轨道吸附铵根中氮的孤对电子后被水解生成的含有Fe3+的羟基络合物絮凝沉淀,Fe2+和Fe3+也都可以与PO43-生成难溶性磷酸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