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选取恩施州8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相关、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该地雾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雾日变化原因进行初步探寻。结果表明:2000~2015年恩施州各站雾日空间分布较1960~1999年发生了较大变化,SW-NE向带状大值中心被切断,出现了NW-SE向的雾日小值分布带;近56年除宣恩年雾日持续减少外,各站年雾日均在20世纪60、70年代突变后增多,20世纪末期减少并于2012年再次突变,州西南部最先增减、西北部其次、东部最慢,特别是近16年来年雾日显著减少,州北部站点(–40~–20 d·(10 a)~(–1))减少比南部(约–4 d·(10 a)~(–1))快;各站雾日变化和风速均呈负相关,和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而气温和降水对不同站点雾日变化的影响则存在差异;近16年恩施州低山山地(恩施、来凤、宣恩、建始)雾日减少主要和气温升高、风速增加有关,中山山地(咸丰、利川)雾日减少主要与相对湿度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恩施自治州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历年常规气象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对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方法,计算了各站、各主要旅游景点逐日、月舒适度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对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和旅游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恩施州可划分为低山、中山、高山、迎风坡山地及沿江河谷5类自然气候区,旅游气候资源具有适宜旅游的天气多、特殊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垂直地域差异下局地小气候明显、特殊地貌环境下旅游气象灾害发生几率差异大等特点。根据适游月份,恩施州旅游气候区域可划分为春秋舒适型、夏季避暑型、冬季避寒型3型,根据各地最佳旅游时段出现时间及长度,每型又可分为二个亚型。不同类型气候区域最佳旅游时段差异较大,大部地区春秋温暖舒适,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夏季各地都适宜开展旅游,但不同气候区域,适宜旅游时段长度有所不同,且夏季是灾害天气多发时段,需要避防不利天气危害,有选择的开展旅游活动;冬季是旅游淡季,仅在低山及沿江河谷带等低海拔地区相对适宜。综合上述分析,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具有旅游期长、适宜旅游区广的特点,是开展生态游较佳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环境气象预报服务能力,更好掌握空气污染的发生发展规律,文中采用恩施州所属国家气象观测站历年逐日常规资料,恩施州环境监测站2016~2017年相关监测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地形地貌、不同类型气候分区,对空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恩施州可划分为低山山地(谷)、中山山地(盆地)、沿江河谷、迎风坡地、高山山地5类气候区;低山山谷区为全州霾天气多发区和重发区,迎风坡地和较开阔盆地为霾天气少发区,在同样地形地貌环境下,低海拔地区为大值区,在相近海拔地区,开阔的山地明显比凹陷山谷区空气质量好;不同类型气候区污染程度有较大差异,低山山谷区总为AQI大值中心,霾天气总是最早出现,同时也最晚结束,为重污染中心;全区空气污染日分布具有相同的规律,峰值出现在夜间,谷值出现在清晨,6~8时污染最轻,晚间20时~次日01时污染最重;在大环流气候背景相同的情况下,地形地貌的巨大差异是各地霾天气时空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山盆地由于地势开阔、地面风速偏大,迎风坡地因降水偏多、主导风向明显等原因,成为州内冬半年霾天气相对少发区,而低山山谷区由于地处地形闭塞的凹地,在周围高山的屏障作用下,排放到山谷的污染物由于垂直、水平扩散均受阻,稀释扩散速率受到抑制而积聚到谷底形成了"污染池"现象,是导致该区成为恩施冬半年多霾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