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民群体逐渐分化为不同职业的农民阶层,由于职业选择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农民在经济收入、产权偏好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导致他们对土地流转意愿与决策行为的选择也出现分化,因此,研究由于农民职业分化导致的产权偏好不同及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笔者对江苏省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在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运用Lagistic模型对农民职业分化、产权偏好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业类别、非农收入比重、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是否拥有转让权、地权稳定性、地区虚拟变量对土地流转有正向影响,年龄则对土地流转有负向影响,而农业劳动力人数、土地的养老保障作用和是否具有抵押权则对土地流转决策没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应强化土地产权、完善产权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素质、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地资源不仅具有经济生产功能,还具有大气调节、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成分、休闲娱乐等多种生态功能,而在非农化过程中这些功能在市场中没有以价格的形式体现出来,没有包含在农地的现实价值中。因而,有必要对农地的非市场功能进行详尽的分类及价值估算。同时,将由于市场失灵而没能包含到农地总价值中的生态环境等非市场价值纳入到成本效益决策中,来减少市场失灵所造成的农地非农化的效率损失。通过对农地非市场功能的具体分类及量化,测算我国不同经济区域因市场失灵导致的农地非农化过度损失,结果显示,代表东、中、西部地区的江苏、湖北和甘肃省的农地非农化过度损失Ⅰ分别为31.58%、38.13%和43.85%,这为我国农地非农化的行为调控及相应公共政策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脱钩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向前推进,我国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日益膨胀,而农村建设用地变化违背理论预期;因此,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现实与理论预期存在矛盾和偏差.本文将"脱钩"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入土地管理领域,提出我豳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脱钩"形态.在计算其临界值及构建"脱钩"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定量界定出"脱钩"程度的八种状态,筛选出考核指标后,对临港新城城乡建设用地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三点结论:其一,2000年以前无锡城乡建设用地的变化出现"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和"弱脱钩"的非理想状态.近年呈现"强脱钩"的理想状态;其二,土地宏观政策是调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有效手段:其三,开展土地整理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现阶段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地区差异,掌握差异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趋势有利于耕地非农化指标的高效调配,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利用1989~2001年我国东、中、西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分省数据,测算了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和GDP增量为对象的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等指标,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因素分解得到差异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类地区内部省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东部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增大、中部减小、西部有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鉴于此,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地区间公平发展环境的角度出发,耕地非农化指标调控的重点在于三类地区各自内部省份之间的调剂。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经济计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对环境污染排放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环境污染排放经济计量综合分析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应用1990-2002年社会经济及环境统计混合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导致江苏省环境污染恶化的主要经济原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活动、工业结构重型化调整、城市化进程是导致环境污染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提高环保科技进步水平、加大环保投资及政府管制力度可以有效控制环境的污染.最后根据模拟结果,得出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加大环保管制力度是现阶段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王志凤  郭忠兴 《环境保护》2013,41(11):53-54
饮用水源保护区承担水源和生态保护的环境责任,自身的经济发展往往会受到一定限制。由于水资源作为公共产品的外部性特征,饮用水源保护区难以得到正常的经济大发展带来的收益。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良性机制,是化解区域发展不协调、水资源保护不力、良好的生态产品难以获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实现水源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要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对环境污染排放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环境污染排放经济计量综合分析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应用1990—2002年社会经济及环境统计混合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导致江苏省环境污染恶化的主要经济原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活动、工业结构重型化调整、城市化进程是导致环境污染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提高环保科技进步水平、加大环保投资及政府管制力度可以有效控制环境的污染。最后根据模拟结果,得出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加大环保管制力度是现阶段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农地产权演进:完整化、完全化与个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农地产权演进脉络的梳理,本文探讨了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地产权演进的路径、动力机制、演进趋向和今后产权建构的原则。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个人享有的土地权利经历了从无到有、权利期限从短期到长久、产权权能从残缺到趋于完整的不断扩展过程。在对农地产权演进的动力机制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三个方面予以解构之后,分析了动力变化及其对产权演进的影响,总结了农地产权演进的趋势——产权的完整化和完全化,即农地产权的个人化程度不断提高。然后,本文提出了适合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农地产权建构的原则:"按份共有、有序流转"。最后,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例,验证了农地产权演进所遵循的产权完整化、完全化与个人化逻辑。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凸显.中国政府于1999年开始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条例,限制"白色垃圾"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但是,白色污染仍日趋严重.文章首先从分析白色污染的外部性入手,并且重点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其外部性的具体表现.通过对现行政府征收排污税制度和实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效率比较,得出排污许可证交易是有效率的环境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方法的农地非农化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效率指标,并利用2001-2008 年间省级层面数据,测算得到各省以及4 个地区历年农地非农化效率,结果表明:省域农地非农化效率呈现波动上升、波动下降、保持平稳三种趋势,4 个区域唯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值高于0.6,全国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值为0.489,表明8 a 中我国多耗用了51.1%(将近91455.75 hm2)的建设占用耕地的指标。同时,由于初始年份的低效区与高效区在效率变动趋势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省域及4 个地区之间农地非农化效率出现趋同的现象。对农地非农化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蕴含着“权利二元”的土地制度是过度农地非农化与农地非农化配置结构不合理的症结所在;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又进一步助长了农地非农化的“非理性”;此外,在影响农地非农化效率其他因素中,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7.02%水平以后,产业结构升级的边际效应才由负变为正;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率在不同地区的作用方向和强度不同,致使其在全国层面上统计不显著。据此,论文提出应实施“双轮驱动型”土地制度和财税制度改革,以扭转农地非农化效率损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