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1304年会于2004年11月7日在上海闭幕,原则通过了《上海宣言》,200多位与会者在宣言中共同呼吁,各级人大和政府要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具有鲜明政治立场和阶级属性的共产党人的党纲,内蕴着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追求。《宣言》树立了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明确了共产党人矢志为民的初心,坚定了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忠诚信仰,传递出共产党人务实的实践品质。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追求在《宣言》中得到具象表达,表现为批判革新精神、自觉担当精神、彻底革命精神、辩证理性精神、无私为民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在强调不忘初心,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新时代,《宣言》内蕴的共产党人精神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升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践行担当精神觉悟,弘扬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璇 《劳动保护》2008,(7):58-58
5月29日,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主办的“携手发展、共担责任:中国化工行业新形象—社会责任媒体圆桌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巴斯夫、陶氏、杜邦等AICM跨国会员企业纷纷参与签署《“责任关怀”北京宣言》,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责任关怀”推广活动,培养社会大众对化工行业的客观认识与理解,树立行业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世界环境》2015,(2):73
2015年注定将拥有一个温暖但不平静的春天。人们追逐新一轮四季流转的脚步并没有因为迟到的新春佳节而放慢。春节后开始上班的第一天,一个忧患孩子未来的母亲真挚且不乏理性的呼声,让每个人都开始警醒和行动。相对于空气污染问题,水污染对中国环境的影响之深远更令人担忧。从源头到大海,从最发达的城市中心到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生态实践观旨在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使人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是对非生态实践观的积极扬弃。它包含着促进社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旨归,是马克思思想的坚实基础。《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态实践观以对资本增值实践观的辩证扬弃,实现了历史之维、价值之维和建构之维的有机统一,也实现了解释世界、改变世界与改善世界的有机统一,因此对当代人类实践有着无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环保之星     
《环境》2009,(8):96-96
  相似文献   
7.
《产业与环境》1999,21(4):26-27
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我们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集体责任.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必须包括采用改善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实践.我们相信清洁生产及其它预防性战略例如生态效率、绿色生产率和污染预防是较好的方案.它们需要适当措施的发展、支持和实施.我们理解清洁生产是一种适用于工艺、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预防性战略的不断运用,以追求经济的、社会的、健康的、安全的和环境的效益.为此,我们承诺:领导关系利用我们的影响·通过我们与利害攸关者的关系,鼓励采用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实践.意识、教育和培训能力建设·通过在我们组织内部制订…  相似文献   
8.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开幕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保护日”。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一建议。每年的6月5日,世界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以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吴卫星 《绿叶》2012,(5):20-24
传统理论与实践将国家视为环境公共利益的守护者,由于环境利益代表机制的缺陷等导致了政府规制的失灵。斯德哥尔摩会议则开启了环境保护基本模式的转型:从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转向个人环境基本权利的保护。环境权的确认有效解决了环境利益代表机制的困境:每一个人既是个人环境基本权利的拥有者,也是环境公共利益的合法代表者,这就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