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室内培养底栖端足类日本大螯蜚饵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条件下探讨了5种饵料对海洋底栖端足类日本大螯蜚的培养效果。实验指标为存活率,生长速度,日增长率和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青岛大扁藻与新月菱形藻1:1混合液的培养效果最佳,合成饲料是较好的补充饵料,螺旋藻粉不宜作为日本大螯蜚的培养饵料。动物性饵料培养效果不如植物性饵料,但对日本大螯蜚的早期快速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湖库型水华的发生机理和生态效应都做了大量研究,但有关水华生消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研究利用两个室外水泥池在中等尺度上考察了颗粒直链藻水华生消过程对婆罗异剑水蚤(桡足类)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后者摄食对水华生消的下行调控作用.结果发现,颗粒直链藻水华发展迅速,仅5 d时间叶绿素浓度就从(21.24±0.75)μg·L-1上升到(240.34±11.00)μg·L-1;随后水华进入快速消退期,3 d后叶绿素a浓度下降到(53.63±0.47)μg·L-1.婆罗异剑水蚤的摄食压力对颗粒直链藻水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华生消期间含有婆罗异剑水蚤的藻液叶绿素a浓度比对照组低20μg·L-1左右,最大差异为26.08μg·L-1.期间婆罗异剑水蚤的丰度也由接入时的(56.50±4.32)ind·L-1增加到(142.11±6.35)ind·L-1,增加了1.5倍.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鱼类摄食压力情况下,颗粒直链水华的爆发和消亡对婆罗异剑水蚤的生长和繁殖没有负面影响,反而促进了其种群数量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水华期间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饵料供应.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春季鱼卵仔鱼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2001~2003年间,每年5月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鱼卵仔鱼分布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鱼卵仔鱼的数量三年间的年际变化起伏较大,2002年为鱼卵高峰期,2003年为仔鱼峰值期。鱼卵以东经122°15′为界,呈现东少西多的分布格局,仔鱼则以30°45′为界,呈南少北多的分布趋势。盐度相对水温对鱼卵所产生的效应更为明显,水温较盐度则是影响仔鱼的更重要因子。长江径流量变动对鱼卵仔鱼数量和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浮游桡足类与鱼卵仔鱼的摄食关系决定了其丰度变化影响着鱼卵仔鱼的数量变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桡足类动物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分别在Cu2 、Ag 、Cu2 Ag 混合溶液中的暴露实验,测定了其对Cu2 、Ag 的吸收速率常数、排出速率常数,并对Cu2 和Ag 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单金属暴露的条件下,红纺锤水蚤对Cu2 、Ag 的吸收速度分别为1.09×104L·g-1·d-1、3.31×104L·g-1·d-1,排出速率常数分别为0.096 d-1、0.1056 d-1.而在Cu2 Ag 的混合暴露体系中,红纺锤水蚤对Cu2 、Ag 的吸收速率分别下降到9.17×103 L·g-1·d-1、2.87×104L·g-1-d-1,Cu2 和Ag 的排出速度常数则分别降到0.084 d-1和0.1008 d-1.动态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Cu2 和Ag 存在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与暴露在单金属溶液中的红纺锤水蚤相比较,在暴露于Cu2 、Ag 混合体系中动物体内的非极性部分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说明其在食物链中对于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有效性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陈立婧  吴艳芳  景钰湘  王聪  张饮江 《环境科学》2012,33(11):3941-3948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项目.于2009年9月~2010年8月研究了桡足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利用CANOCO 4.5软件对桡足类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全年共鉴定出桡足类23种,隶属于6科11属.优势种为锯缘真剑水蚤(Eucyclops serrulatu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短尾温剑水蚤(T.brevifurcatus)和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桡足类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6±16.6)ind.L-1、(0.083 6±0.143 1)mg·L-1.现存量主高峰均出现在7月,次高峰均出现在10月,1月达到最低.1号站点的营养水平最高,沿着水流方向逐渐下降,直至10号站点降至最低.桡足类的Margelf指数呈现夏秋季高,春冬季低的变化格局.通过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pH、硝态氮、总氮、总磷和溶解氧是影响世博园后滩湿地桡足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河蜾赢蜚(Corophium acherusicum)生长发育的适温范围为15~25℃,最适温度为20℃.在适宜范围内实验室恒温培养的河蜾赢蜚生长优于自然环境.本文较细致的记录了河蜾赢蜚的发育状况,在适宜范嗣内河蜾赢蜚幼体的发育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研究结果表明,河蜾赢蜚实验室培养温度宜选择在15~25℃,用其进行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的实验温度宜选择在20℃.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连通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对常德市柳叶湖、穿紫河和沅江常德市区河段组成的连通水体浮游甲壳动物和理化环境进行每季度一次的采样调查.共发现浮游甲壳动物27种,其中桡足类10种,枝角类17种.连通水体浮游甲壳动物丰度变化范围为1-132 ind./L,沅江常德市区河段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丰度显著低于柳叶湖(P <0.01)和穿紫河(P <0.05),柳叶湖和穿紫河丰度均呈现夏秋季高于春冬季的现象.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和模糊秀体溞(Diaphanosoma dubium)在夏秋季为主要优势种;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在冬春季为主要优势种.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不同季节之间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尤以夏季与春季差异性最大,优势种丰度差异是造成不同季节间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浮游甲壳动物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柳叶湖及其连通水体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WT)、透明度(SD)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综合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发现沅江常德市区河段水质较好,柳叶湖其次,穿紫河水质较差,因此城市水生态的保护和管理应进一步加强.(图5表5参42)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突发不适,要及时告诉身边的人以求帮助,不能因为怕麻烦而耽误救治。了解一些急救常识,也是赢取抢救时间的关键。外伤若不慎出现关节扭伤、拉伤,一定不要立即搓揉按摩,应立即用冷敷减轻痛楚,同时用绷带包扎压迫扭伤部位,48小时后热敷,或按压、包扎,抬高受伤部位。如果骨折了,可用木板附在患肢一侧,在木板和肢体之间垫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绑扎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浮游动物—藻类—植物-营养物质”之间食物链关系的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水体的营养程度与藻类生长繁殖直接相关;后生动物桡足虫类能有效去除水中的藻类;水生植物对消解富营养水体有一定的作用;利用富营养水体中这种相互消长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能有效达到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的目的,应用抑藻因子调控藻类生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8月(夏)、2007年1月(冬)、5月(春)和11月(秋)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1°30'N,124°3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次调查海域共鉴定桡足类65种,其中:4个季节皆出现的种类有10种,占总种数的15.38%。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和缘齿厚壳水蚤(Scolecithrix nicobarica)等10种。根据优势度和回归贡献分析表明,春、夏、秋、冬4个季节总丰度分布主要取决于中华哲水蚤、精致真刺水蚤、缘齿厚壳水蚤和微刺哲水蚤的分布,且优势种季节更替显著。桡足类丰度高值区位于不同水系交汇的混合水域,4个季节丰度平均值变化为春季(567.4 ind·m-3)>夏季(104.12 ind·m-3)>秋季(97.23 ind·m-3)>冬季(72.45 ind·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