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铅通过食物链的迁移和积累对人类健康的毒害作用日益为社会所重视,而水是人类铅摄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对田土壤铅的迁入途径及其过程特征的研究十分必要.为了探明湖南地区远离城镇、工矿区的丘陵区铅的输入、迁移、滞留机制,选择位于湘东北地域的汩罗市桃林林场的林地-山塘-田汇水区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水大田生长期间,原位研究其大气沉降、岗地径流、山塘水、田水、水生长等过程的铅通量.结果表明:①输入系统的铅源是大气沉降,其中,在水生育前期通过东南季风输入的区域外源铅占90%;②山塘是大气沉降铅的主要集纳地貌单元,存留了大气沉降输入岗地和山塘总铅的66%;③林-汇水区系统岗地铅净留存28.8~57.7 g·hm-2,山塘铅净留存604.3~961.9 g·hm-2,田铅净留存89.6~90.9 g·hm-2;而对照系统岗地铅净输出173.3 g·hm-2,山塘净留存3427.6 g·hm-2,田净留存87.1 g·hm-2;④岗地和山塘对铅的截留量能够互补;⑤从岗地通过径流-山塘水过程迁移到田的大分子有机物能够增强田对铅的截留.综上所述,丘陵林-汇水区系统中铅的循环与大气沉降有关,系统内岗地森林类型、郁闭度、降水产流及泥沙、有机物的输出都会影响铅在系统中的迁移和分配.  相似文献   
2.
3.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县域总面积为2493平方公里。全县共辖31个乡镇,总人口48.7万。青田县是中国有名的侨乡,有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23万多人。青田物产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且拥有石雕工艺品的珍贵原料青田石。最为奇特的是,这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小县1200  相似文献   
4.
东乡野生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分布于我国最北的野生种。东乡野生具有抗寒、耐旱、耐瘠、抗病虫等多种优异抗性基因,价值十分珍贵,被誉为“野生植物大熊猫”、“比大熊猫更应得到保护的物种”。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筒述了东乡野生的发现;分析了东乡野生的价值,认为东乡野生的价值体现在4个方面——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优异的植物抗性基因、特有的水育种材料、难得的生态旅游资源;最后,指出了当前东乡野生濒危现状,提出了抢救、保护东乡野生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稻区稻飞虱的成灾机制:一个假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翟保平 《灾害学》1995,10(3):23-28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从飞虱的飞行特性和北迁运载气流入手,以东亚大气低层环流为背景审视飞虱在有限时间内远迁北方致灾的成因机制,提出了以北上低空急流的时空变化与南方大发生虫源迁出期(区)相吻合、其前沿所至与北方迁入区相一致作为北方虱成灾的启动因子的假说.并提出了验证该假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揭示北方虱成灾的奥秘,完善灾变监测技术和预警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证了湖北区的资源具有三大特点。因此,认定该区应细分为:东南部早三熟双季区,中部单、双季两热三熟并存区,西北部单季两熟区。笔者认为,本区近10年发展麦、油、油减少肥、肥其主流是好的;讨论了紫云英大量减步后如何解决有机肥源匮乏的问题。主张今后应积极开发冬种,积极提倡冬作起厢分带间套,既稳定大宗作物的发展,又增产经作、饲料、蔬菜、绿肥,以提高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表明,当早收获时间作晚才开始幼穗分化,即适宜早、晚出穗开花之间有60多天的时间,种植双杂间作就可获得好的收成,效果、效益都很显著。1992年用D 优287间汕优63,在达县永进乡的示范田中个别田块产量已达15t/ha,而盆地丘陵区适宜早、晚出穗开花之间的时间多数地区不到70天,种植双杂连作有困难。且双杂间作在抗灾增产,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提高田复种等方面优于双杂连作。因此,四川盆地丘陵区的中→冬水田在耕作改制中发展部分双杂间作是恰当的,其范围在巴中、盐亭、简阳一线以南海拔400m 以下的广大丘陵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证了湖北区冬半年的农业资源及其特点,讨论了开发本区冬季农业的意义、发展方向及其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菜轮作模式下土壤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 O)排放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对补充我国热带地区CH4和N2 O排放研究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辣椒季设置4种施肥处理:磷钾肥(PK)、氮磷钾肥(NPK)、等氮条件下50%有机肥替代化肥(NPK+M)和100%有机肥替代(M),水种植季未设置施肥处理,研究辣椒季不同施肥条件下CH4和N2 O的排放规律以及对早生长季水产量、CH4和N2 O排放的后续影响.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菜轮作土壤CH4和N2 O,同时测定作物产量,并估算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①辣椒季和早季4种施肥处理下土壤CH4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9~2.7 kg ·hm-2和5.5~8.4 kg ·hm-2,与NPK处理相比,辣椒季NPK+M和M处理CH4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35.3%和7.6%;而早季NPK+M和M处理CH4累积排放量均增加37.5%和55.1%,其中早季M处理达到显著水平.②辣椒季和早季4种施肥处理下N2 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5~3.0 kg ·hm-2和0.3~0.5 kg ·hm-2,相对NPK处理,辣椒季NPK+M和M处理降低33.7%和16.0%的N2 O累积排放量,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早季NPK+M处理N2 O累积排放量降低23.5%,M处理却增加9.1%,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③ 4种施肥处理下辣椒和早的产量分别为3055.6~37722.5 kg ·hm-2和5850.9~6994.4 kg ·hm-2,与NPK处理相比,NPK+M和M处理显著增加辣椒产量.各施肥处理GWP为508.0~1864.4 kg ·hm-2,NPK+M和M处理相对NPK处理分别下降25.7%和5.7%,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辣椒季各处理的GWP对总GWP的贡献率为69.2%~78.1%,N2 O对总GWP的贡献率为77.3%~85.3%.辣椒季和早季GHGI分别为0.03~0.09 kg ·kg-1和0.04~0.24 kg ·kg-1,与NPK处理相比,辣椒季M和NPK+M处理使GHGI显著下降71.5%和54.7%,早季NPK+M和M处理GHGI值分别下降44.0%和20.8%,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综合作物产量及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考虑,化肥和有机肥配施(NPK+M)可推荐为海南菜轮作模式下一种最优的减排稳产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养鱼田水体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养鱼田异养细菌数量为0.280万~30.716万mL-1,高于未养鱼田(P<0.05),其平均值的时间分布为水生长末期>中期>初期;养鱼田和未养鱼田放线菌和霉菌数量均较少。养鱼田大肠菌群数量为403.6~17934.2L-1,显著高于未养鱼田(P<0.01),其平均值的时间分布为水生长中期>初期>末期。异养细菌数量与鱼产量、总施肥量和有机肥施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与化肥施用量相关不显著;大肠菌群数量与鱼产量相关显著,与总施肥量相关不显著,但与有机肥施用量相关极显著。养鱼田中检测出10个科(属)异养细菌,优势菌为弧菌属(Vib rion)、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