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阐释中美两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发言人为例,比较两国新闻发言人的个性特征与话语风格。  相似文献   
2.
余谋昌 《绿叶》2010,(10):85-85,87-92
中国环境伦理学只有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形成自己的环境伦理理论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作用。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的建构不能像西方一样走不同学派争论的路,而应朝建立统一、开放、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要对西方不同学派的理论进行整合。实践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我们需要通过对社会不同角色、不同阶层人的伦理态度、伦理行为的研究,来制定一套比较和谐的、符合我们社会实际情况的环境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3.
课堂话语是教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孩子习得语言的重要来源。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正确使用课堂话语会对孩子的语言习得产生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陆建德 《绿叶》2010,(7):83-88
围绕着科技与文化在社会中的各自作用,在阿诺德与赫胥黎之间、利维斯与斯诺之间先后产生了两场争论。这些争论的意义在于,它们对科技力量构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制约.防止了科学话语霸权的出现,维护了英国社会良性的语言生态。鉴于中国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这些争论对我们启示颇多。  相似文献   
5.
"小高,今天怎么没精神?没有休息好吗?""中间包车护板少了一块,得要补上.""四流振动台偏振溅钢厉害,建议调整.""拉钢平台氧气胶管漏气,需要更换……"如今,你如果参加莱钢炼钢厂3号连铸车间拉钢甲班的危险源预知训练和"工前5分钟"活动,你随时都会听到这样的话语.  相似文献   
6.
微课教师话语分析和身份建构研究有助于以教学微视频为依托的新媒体教育的发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体系为研究框架,把微课教师话语看做一种介入资源具体配置的过程,分析其介入的特征和使用特点。通过研究发现,英语微课教师主要使用"包容"资源来实现介入,并利用介入资源在微课中建构了权威身份和磋商身份。两种身份的选择是动态的,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交际需要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格非 《绿叶》2010,(Z1)
环境问题既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权利和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问题。文化是自然的对应物,早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现代市场经济的文化,将财富和资源占有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尺度,刺激超级消费,加深了人与自然的隔离,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展望未来30年环境问题,对控制并塑造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话语进行批判性反思,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话语视角出发,运用建构主义分析方法分析了杭州市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建构,指出杭州旅游发展历经了“政治话语下的风景疗休养城市”、“市场话语下的天堂城市”和“市民话语下的品质生活城市”3个时段。结果发现:叙事要素从西湖的“局部视角”扩散到社会的“全景敞视”;建构方式由“去生活化”转变为“日常生活的回归”;驱动机制经“旅游外交”、“市场产业化”发展到“增长联盟”。由此,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从外延式的营销招徕转向内涵式的身份认同,突出“杭儿风”的形象特质和生活美学。  相似文献   
9.
Ecological city (eco-city) and its planning approach are emerging concepts in urban study,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However, opinions remain divided over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the term "ecological city", what key issues eco-city planning can solve, and its specific content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10 basic propositions that define the eco-city and clarify its key parameters, thereby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discussing the assumptions and principles underly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sus- 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We then summarize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an eco-city, and define the main requirements for eco- city planning. We conclude that an eco-city is a city in which the urban population, scale of land use and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ies are limited to the region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hich does not cause increasing or irreversible damage to the regional ecosystem's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