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306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简要叙述了电捕焦油器开工以来存在的问题,对电捕捕焦油器不能安全稳定运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实践证明,改进工艺技术合理,方法可行,电捕焦油器运行效果达到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Particulate matter suspended in the air has adverse effects onhuman health. Its level of concent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evaluating the degree of hazard it poses to the atmosphere. Conventional methods used in measuring particulatematter are often filter-based, which indicates some disadvantagesbecause such a base requires labor and time. In this study, to achieve real-time measurements, a new electrical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measuring PM10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The basicprinciple is to electrically charge particles passing through thePM inlet using a corona charger and measure the currents createdby charged particles to obtain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A new type inlet based on the particle cupimpactor configuration was designed and its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A unipolar diffusion charger was developed and thecharger's efficiency was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in terms ofPn, which represents the penetration through the charger,P, times the average charge number acquired by a particle,n, for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The correlation was constructed between the PM10 (or the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and the electrical currents due to particles, which were chargedby the diffusion charger.  相似文献   
3.
于2018年4—9月对泰州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开展现场观测,结合观测数据分析该市大气中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泰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平均摩尔比为45.1 nmol/mol,其中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占比为57.8%;受周边排放源和地理位置影响,下风向点位的VOCs测定值高于其他点位;VOCs月均最高值出现在6月,与臭氧月均最高值出现时间一致,7—9月气团出现老化,导致臭氧生成能力减弱;观测期间VOCs中甲苯/苯(T/B)比值范围为0.201 9~5.130 3,且大部分T/B比值2,说明溶剂、油气和液化石油气挥发等排放源对泰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萃取-催化氧化光度法测定生物体中H2O2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萃取-催化氧化光度法测定生物体中H2O2含量的新方法.用稀土催化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以氧化二苯基碳酰二肼,生成红色二苯基碳酰腙,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63.0nm;当二苯基碳酰二肼浓度一定时,△A563与H2O2含量呈量效关系.在0~30μmol/L H2O2 含量范围内,该法能简单、快速、精确地测定生物样品中H2O2实际含量.  相似文献   
5.
用液相催化法和脱硫除尘器脱除烟气中SO_2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由旋风水膜和两块旋流塔板组成的处理气量为750m ̄3/h的二级脱硫除尘器中,进行了用含催化剂Mn ̄(2+)的水溶液吸收SO_2的扩大试验。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条件下,脱硫率达到73%,板效率为0.25~0.28。在同一设备中同时完成除尘与脱硫过程,设备投资少;以水为吸收剂,运行费用低;中性条件下吸收,长期运转不结垢,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6.
悬浮态TiO_2光催化降解苯系物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在TiO2 粉末悬浮体系内 ,系统地研究了光照时间、光照距离、催化剂用量、苯系物浓度和溶液pH、空气流量、H2 O2 浓度、Fe3+ 浓度等因素对模拟水样中苯系物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光照时间为 2 0min、光照距离为 6cm ,TiO2 用量为 4 0 0mg L、pH =7、苯系物浓度为 10 0mg L ,空气流量为 4 0 0mL min,苯系物降解率可达 93% ,添加H2 O2 与Fe3+ 能增加苯系物的降解率 ,当H2 O2 浓度为 6mmol L ,Fe3+ 浓度为 0 2mmol L ,苯系物可完全降解。实验测定精密度RSD为 0 5 %。  相似文献   
7.
IntroductionPolyaluminiumchloride(PAC) ,akindofinorganicpolymerflocculant,iswidelyusedinwaterandwastewatertreatment.InordertoincreasethecoagulationeffectofPACandimprovethequalityofPACproduct,itisnecessarytoraisethedegreeofpolymerizationofPAC .Generally ,t…  相似文献   
8.
电凝聚过程中消除电极钝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凝聚法是一种对环境二次污染很小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因其电化学过程中可溶性铝或铁阳极的钝化现象而限制了其高效低能耗应用。从电凝聚电极过程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电极钝化的本质原因及消除电极钝化的措施,并介绍了笔者采用自行研制的交变脉冲电凝聚专用电源,彻底消除电极钝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将钙钛矿型催化剂与碳烟均匀混合后置于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体系中,利用程序升温反应技术,在模拟柴油机尾气的情况下对同时催化去除氮氧化物(NOx)和碳烟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含Cu原料的用量,得到不同Cu取代量的催化剂La0.8K0.2CuxMn1-xO3,性能评价结果表明,La0.8K0.2Cu0.05Mn0.95O3催化剂的综合性能较好,碳烟的起燃温度及NO向N2的最大转化率分别为280℃和58.0%.采用该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进气总流量及催化剂与碳烟的接触状况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气体总流量和催化剂与碳烟之间的接触状况对NO的去除率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碳烟起燃温度的影响较小.O2浓度从5%变为7.5%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从280℃和53.8%变为270℃和96.7%.碳烟与催化剂松散接触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为290℃和48.4%,紧密接触时分别为275℃和70.4%.而进气中NO浓度、气体总流量的变化对碳烟的燃烧基本上没有影响,虽然NO的转化率有明显变化,但生成的N2总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热管焊接接头挤压产生的裂纹 ,通过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其金相组织并用直读光谱对原材料成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排除了成分、焊接工艺规范等的影响。经过对挤压过程分析 ,发现应力集中点是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