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用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重金属镍、铜、银、铅、镉和汞的方法。环境水样中的镍、铜、银、铅、镉和汞用四 -(对二甲氨基苯基 ) -卟啉 (T4 -DMAPP)柱前衍生 ,用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富集镍、铜、银、铅、镉和汞的T4 -DMAPP络合物 ,富集倍数为 1 0 0倍 ,然后用甲醇和四氢呋喃梯度洗脱为流动相 ,WatersXter raTMRP18( 3 9mm× 1 5 0mm)色谱柱为固定相分离 ,用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镍、铜、银、铅、镉和汞的检测限分别为3、2、4、3、1 5ng/L和 3ng/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 1 8%— 3 2 % ,标准回收率为 92 %— 1 0 7%。该方法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重金属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我们合成的水溶性T(4—TAP)P作为显色剂发展了痕量铜的直接光度测定法。详细考察了测定铜的最佳条件和共存元素的影响。在盐酸羟胺存在下,pH4.5和HAc—NaAc溶液中形成一个1:1的Cu(I)—T(4—TAP)P络合物,λ_(max)=411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10~5L.mol~(-1)cm~(-1),s为0.00033μg·cm~(-2),铜浓度在0—5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人发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相对标准偏差为4.6%,回收率在93—103%之间。与AAS法和双乙醛草酰二胺分光光度法(BAO法)的结果比较,证明了方法的准确度,相对误差小于8%。  相似文献   
3.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制备了磁负载的硝基锌卟啉光催化剂.同时,利用热重分析仪(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振动磁强计(VS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制备的催化剂负载率为32.06%,催化剂为粒径均一的球形壳-核结构,具有良好的磁性.其次,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磁负载硝基锌卟啉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水中的双酚A(BPA)、对硝基苯酚(PNP)等均有90%以上的去除率;对于活性红染料废水的降解也取得了83.67%的降解率.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电子(e-)、羟基自由基(·OH)、空穴(h+)和氧自由基(O-·2)是降解反应中重要的活性物种.最后通过GC-MS等手段对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Co—TPP/TiO2对No—Co反应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佳  曹美秋 《环境化学》1990,9(1):15-20
用四苯基卟啉钴负载在无定形的TiO_2载体上作为催化剂(Co-TPP/TiO_2),经真空加热活化后对CO还原NO的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80—150℃范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52—2.8mmol/(g-cat·h)(10min内).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活化温度和再生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NO开始还原时就有分子氮形成。讨论了负载后Co-TPP活性增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端允  晋卫军 《环境化学》2003,22(3):259-262
1 IntrudctionOxygensensorsareofgreatimportanceinenvironmentalmonitoring (e g.,theamountofoxy gendissolvedinwaterisanindicatorofthequalityofwaterbecauseadecreaseinthisamountusual lyindicatesthepresentoforganicwaste) ,inindustrialprocesscontrol (e g.carefu…  相似文献   
6.
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系列羟基卟啉与汞离子的显色反应,并优化其检测条件.在pH=7.5的条件下,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溶剂,加入0.4 mL表面活性剂Tween-80,系列羟基卟啉与Hg2+发生配位反应,发现其最大吸收峰与卟啉环上(meso)位苯基对位上的羟基数目相关.热力学研究表明,单羟基卟啉化合物对Hg2+检测效果最好,形成1∶1配位化合物,检测限可达0.042μg.L-1,且在0—50 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7.
以5,10,15,20-四苯基铜卟啉(CuTPP)和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铜卟啉(CuAPTPP)为敏化剂,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铜卟啉敏化In2TiO5复合光催化剂.利用紫外、FT-IR、XRD、SEM、UV-vis DRS和N2吸附脱附曲线对所得铜卟啉及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铜卟啉负载于In2TiO5纳米带表面,复合光催化剂的禁带宽度及比表面积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小,但未改变In2TiO5的晶型及形貌.其中,CuTPP敏化In2TiO5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强,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120 min时罗丹明B(RhB)的降解率高达98.9%,而In2TiO5纳米带对RhB的降解率仅为33.5%,且循环使用5次后其光催化降解率仍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血中锌原卟啉的测定及探讨,为铅中毒的评价、诊断提供一项可靠的早期系列化指标,同时为基层检验人员提供参考.[方法]用XY-D型血液荧火测定仪器测定锌原卟啉(ZPP)值,并对一些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测定血中锌原卟啉的精密度试验、检测结果变异系数均小于10%,操作中对标本稀释影响做了不同稀释比例、不同时间测定的结果比较,证明在一定时间内血液用生理盐水稀释不影响测定结果.[结论]轻度铅吸收患者血中ZPP值变化与自身尿铅含量变化成正比;ZPP值随驱铅治疗而逐渐下降,在无缺铁性贫血情况下,能较快恢复抑制情况与临床表现相一致;ZPP值不仅能与尿铅、血铅相结合作为铅中毒诊断的可靠指标,在对铅接触者普查和生物监测铅的毒作用方面也是一项很有用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适量铍试剂Ⅲ存在下,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4)与Zn(Ⅱ)、Cu(Ⅱ)、Fe(Ⅲ)、Cu(Ⅱ)、Pd(Ⅱ)的共同显色条件,提出了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计算程序测定上述5组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卟啉作为人体早期砷暴露生物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析了贵州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区和非砷中毒区(对照)居民尿样中砷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卟啉浓度,考察了燃煤污染造成的人体砷暴露与尿液中卟啉排泄改变的关系,寻求慢性砷中毒早期健康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砷暴露组尿卟啉Ⅲ(uroporphyrin-Ⅲ)和粪卟啉Ⅲ(coproporphyrin-Ⅲ)显著增高(P<0.01,P<0.01),粪卟啉Ⅰ(coproporphyrin-Ⅰ)比对照组增高,但不显著;不同性别组间比较,对照组和暴露组的中龄(20~40岁)群体尿液中,尿卟啉Ⅲ的浓度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之间呈显著性的差异(P<0.01),其它年龄组中,这一指标在不同性别群体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分层比较,低龄组(<20岁)尿卟啉Ⅲ和粪卟啉Ⅲ比对照显著增高(P<0.01,P<0.01),中龄组(20~40岁)和高龄组(>40岁)粪卟啉Ⅲ比对照显著增高(P<0.05,P<0.05);此外,砷暴露组尿液中砷与总粪卟啉和总卟啉呈正相关(r=0.623,r=0.549).结果表明,人体砷暴露会导致尿液中卟啉排泄的改变,提示卟啉有可能作为慢性砷中毒早期健康效应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