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几种海洋微藻对水中三丁基锡化合物的迁移和转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实验表明,在半抑制效应浓度下纤弱角毛藻,扁藻,三角褐指藻对三丁基锡均有瞬时强吸附作用,其后,微藻对三丁基锡的吸收可单室生物积累模型描述,根据模型曲线拟合求出其总吸收饱和浓度和生物排出速常数,微藻对三丁基锡的生物富集因子高达10^4-10^5,主要取决于高比表面,高分配比和高摄取速率,72h纤弱角毛藻对三丁基锡的生物降解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2.
根据337个有机化合物在鱼体内生物富集因子的实测数据建立了片段常数估算模型。涉及的有机物包括卤代苯、卤代联苯、氯代脂肪烃、多环芳烃、醇、醚、醛、酮、腈、苯酚、苯胺、硝基苯、呋喃、二误Yin、含氮氧硫的杂环混合和物、脲和有机磷农药等多种类别,logKow在0.39-8.60之间。模型可决系数0.982,标准差0.453,平均绝对误差0.322个对数单位。60种检验化合物的平均预测残差为0.320个对数单位。  相似文献   
3.
北方农田镉污染土壤玉米生产阈值及产区划分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管伟豆  郭堤  王萍  张增强  李荣华 《环境科学》2021,42(12):5958-5966
为探究我国北方镉(Cd)污染农田中玉米安全生产的土壤阈值以及产区划分,于部分北方玉米主要产区(含不同程度Cd污染)收集了 129套点对点的土壤-玉米样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玉米籽粒Cd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SSD)推导不同土壤情景下土壤Cd的生态阈值,并进行了玉米"宜产、限产、禁产"产区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与玉米籽粒中Cd含量超标分别为99.62%和49.61%;玉米籽粒中Cd富集系数(BCF)与土壤pH、土壤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DTPA浸提)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法的预测可解释因变量71.9%的变异量;基于研究区土壤特性以及参考资料,划分3种不同土壤情景分别为,情景1:6.5<pH≤7.5,土壤 ω(SOM)=15 g·kg-1,土壤 CEC=15 cmol·kg-1;情景2:7.5<pH<8.5,土壤 ω(SOM)=20 g·kg-1,土壤 CEC=20 cmol·kg-1;情景3:pH≥8.5,土壤 ω(SOM)=17 g·kg-1,土壤 CEC=17 cmol.kg-1,利用 SSD 法中 Logistic 函数模型推导以上3种情景的粮食宜产区土壤Cd阈值分别为3.00、3.80和3.11 mg·kg-1;禁产区阈值为8.95、9.10和7.21 mg~kg-1,当土壤Cd含量介于宜产区阈值与禁产区阈值之间时该区域划分为粮食限产区;玉米用于饲料使用时3种情景下的饲料宜产区阈值分别为14.94、18.90和15.55 mg·kg-1,禁产区阈值分别为44.93、45.40和36.05 mg·kg-1,两者之间的区域为饲料限产区.以上方法和结果可为我国北方农田土壤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并为土壤生态阈值的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麻黄碱(ephedrine,EPH)是一种生物碱,用于减轻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炎及鼻窦炎引起的鼻充血症状,控制支气管哮喘等,同时还是制造毒品冰毒的原料.EPH已经在地表水中广泛检出,并可能对水生生物甚至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但目前,EPH在水生生物中的摄取、器官分配和毒代动力学过程还没有受到关注.本研究中将斑马鱼(Danio rerio)在半静态系统中暴露于EPH,研究斑马鱼的不同器官对EPH的吸收、蓄积以及EPH在斑马鱼体内的毒物代动力学.暴露浓度分别为0.01、1.00和100.00 μg·L-1,暴露14 d后,在斑马鱼脑、肝、肠、卵巢及肌肉中均检测到EPH,高浓度组斑马鱼脑中EPH最高达到84.97 ng·g-1;EPH的平均含量的相对大小遵循以下顺序:脑 > 卵巢 > 肝 >肠 > 肌肉.斑马鱼器官中的麻黄碱的摄取速率常数(Ku)为0.23~570.31 L·(kg·d)-1,消除速率常数(Ke)为1.22~6.11 d-1,半衰期为0.12~0.57 d.观察到的生物富集系数(BCFo)和动力学来源的生物富集系数(BCFk)范围分别为0.24~337.33 L·kg-1和0.13~316.43 L·kg-1,处于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The determination of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BCF) via HPLC capacity factors (k') has been studied,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column type and mobile phase composition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og BCF and log k’. Values of BCF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phenylsilica column capacity factors. The phenylsilica column followed by C18 column give better correlations than either C8 or C2 column. The use of HPLC with phenylsilica as stationary phase and methanol‐water as mobile phase in the prediction of BCF can be at least as good or better than the use of n‐octanol/water partitioning system.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log k’ and log BCF with the changes of methanol concentration in the mobile phase, and it seems that a high proportion of methanol in the eluent is required to obtain good results.  相似文献   
6.
根据 40个 PCB在鱼体内生物富集因子 ( BCF)的实测数据建立了分子连接性指数估算模型 .模型可决系数 0 .91 1 ,平均误差 0 .1 95个对数单位 .通过比较发现 ,对于单一类别化合物分子连接性指数模型比片段常数模型更精确 ,对分子整体结构特征的描述效率更高 ,但片段常数模型具有物理意义明确、变量选择及模型调整灵活的优点 .  相似文献   
7.
根据121种logKow(辛醇-水分配系数)值在1.45~8.19之间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鱼体内生物富集因子(BCF)的实测数据,建立了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鱼体中生物富集因子(BCF的片段常数法估算模型.采用分类模型系数比较法对在分类模型中表现不同的同一个片段或结构因子重新确定划分原则,在此基础上模型得到进一步改进.最终模型的可换系数为0.993,平均误差为0239个对数单位.  相似文献   
8.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CF and fragment constant of organic chemicals was studied using a database containing 337 experimental BCF values. The database covered a large variety of chemicals ranging from the very hydrophobic to the very hydrophilic with logKow values between 0.39 and 8.60.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ffecting the BCFs were identified and evaluated during a preliminary modeling. A final linear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was derived that was able to account for as much as 98.0%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BCF values.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for the final model was 0.315 log-units. In addition, the predicta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model was also evaluated.  相似文献   
9.
为了简化多环芳烃(PAHs)的Koc、Kow和BCF等活性参数的测定和预测工作,通过对PAHs的活性参数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I)、苯环个数(N)的相关关系分析,分别建立了I与lgKoc、lgKow和lgBCF,N与lgKoc、lgKow和lgBCF间的2类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以及I、N与lgKoc、lgKow和lgBCF间的二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结果表明,PAHs类化合物的I值或N值分别与lgKoc、lgKow和lgBCF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均能对上述3种活性参数进行准确预测,其中,用I值建立的一元回归方程的预测精度更好;而利用I值和N值共同建立的二元预测方程经t检验发现,方程中变量N的偏回归系数的统计检验没有显著意义。本研究利用I值建立的一元线性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PAHs类化合物的Koc、Kow和BCF等活性参数,从而为PAHs的活性参数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系列人工合成的新型有机污染物,由于长链的PFASs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性,短链PFASs逐渐作为替代品而被广泛利用。为探讨不同碳链长度的PFASs在水生浮游植物中的蓄积能力,选取7种PFASs为目标物,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作为受试生物进行富集动力学实验,测定24 h时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结果表明,染毒浓度为10μg·L-1时,全氟癸烷羧酸的富集能力最强,在斜生栅藻、钝顶螺旋藻和蛋白核小球藻中的浓度分别为1 894 ng·g~(-1)、88.0ng·g~(-1)、990 ng·g~(-1)。3种微藻中全氟烷基磺酸的BCF均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全氟烷基羧酸的BCF基本遵循同样的规律,只是在钝顶螺旋藻体内,全氟己烷羧酸的BCF高于全氟辛烷羧酸。此外,PFASs在斜生栅藻中的浓度均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藻,不同藻类的富集能力与其表面积、脂肪及蛋白质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