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55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797篇
综合类   1687篇
基础理论   125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1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村落承载的乡土记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面对经济变迁下的城镇化改造,如何借助空间特征定位村落文化保护的转型路径成为关键。本文探讨了将“源汇”嵌入文化景观进而拓展为景观”源—聚”的可行性,并以亟待转型的东北村落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源—聚”方法突破了对单一要素和信息片面化关注的局限,能够借助区划手段探索文化空间的分区特征,支撑文化景观格局构建。(2)宾州镇以聚落生活区为主,主城区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村落间文化联系紧密,可构建“中心—附属—外围”的层级传递与联动模式,促进乡村文化空间的协同发展。研究挖掘了乡土景观自然结构背后的文化意义,从理念与实践中探索了自然村落文化保护的活态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小尺寸实验以及FDS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纵向通风对不同高度竖井的排烟影响并确定最佳通风风速。通过分析纵向通风风速、竖井高度对吸穿现象、边界层分离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吸穿现象的临界条件。小尺寸实验中纵向通风风速考虑了0.096 m/s、0.226 m/s、0.356 m/s、0.485 m/s、0.629 m/s五种工况,竖井高度考虑了0.133 m、0.2 m、0.333 m、0.533 m四种工况。实验结果表明:当纵向通风风速为0.096 m/s、0.226 m/s、0.356 m/s(对应实际风速0.37 m/s、0.87 m/s、1.38 m/s)时,可抑制吸穿现象,但烟气边界层分离现象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加剧。吸穿现象临界判据F_(critical)=1.5在本文所测试的纵向通风条件下不再适用,但Ri′_(critical)=1.5依然适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竖井高度为1 m、1.5 m、2 m时,排烟量随纵向通风的增加而降低,而当其为3 m、4 m、5 m时,排烟量先上升后降低,在测试风速为1.5 m/s时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3.
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背景的适宜性,有助于合理引导人口分布与流动,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运用GIS技术,以250 m×25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气候、地形、水文、地被、自然灾害等因子,构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测评安徽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剖析各类型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研究表明:安徽省人居环境指数介于33.64~74.58之间,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总体较好,绝大部分地区适宜人类居住,适宜性在空间上大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与现有人口分布格局相反。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广,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6.08%;比较适宜区次之,占31.29%;高度适宜区占22.54%;临界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0.08%。安徽省近61.16%的人口分布在一般适宜区,高度适宜区与比较适宜区人口所占比例不足40%,临界适宜区人口极为稀少。地形起伏度和水文指数是造成全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测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自然本底。全省人口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较大,人口流动与集聚的适宜范围较广。 关键词: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栅格;GIS;安徽省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是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基础。长久以来,中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分散在不同部门,虽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与经验,但存在概念不统一、内容有交叉、指标相矛盾等问题,且随着自然资源管理业务与职能的重构,现有成果与经验难以简单延续或物理拼接。新形势下,如何通过理论和技术体系重构,以指导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成为目前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挑战。从自然资源的管理视角出发,在系统梳理中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与调查监测工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过往调查监测工作的成效与不足,辨析了管理视角与学术视角下调查监测的关系,探讨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作业模式,并以耕地保护业务为例进一步阐述了该模式在具体业务中的应用。认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是管理视角下的业务工作内容,以业务为主线、“空天地海网”立体感知技术为手段,是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实时性、业务化运行的必由路径,以期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的有效展开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1):91-91
今年2月1 3日,中国黄山等8处地质公园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这8处地质公园是:安徽黄山地质公园、江西庐山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山地质公园、湖南张家界地质公园、黑龙江五大连池地质公园和河南嵩山地质公园。中国首批通过评审的八大“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6.
喻克渊 《环境保护》1992,(11):31-32
我国的自然风景区很多,正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为了给开发和利用工作提供环境质量方面的数据,一般都要先进行环境状况的调查、监测和评价,声学环境的监测和评价也是其中的内容.目前,对自然风景区声学环境的监测和评价,还没有正式的技术规范,一般均参照环境噪声测试的有关内容酌情进行.一、测点的选择自然风景区一般具有面积大、声学环境比较简单的特点.若用一般的网格布点方法,测点数目较多,从而使工作量很大,且没有必要这样做.可采取按地  相似文献   
7.
截污工程完成后武汉东湖自然净化速率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几十年来武汉东湖水质监测资料和数据,在东湖截污工程完成后,没有新的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前提下,对东湖水体通过自然净化恢复到健康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数学和科学论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地泥营养物质的情况下,东湖水体通过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以及收获鱼类和高等植物造成的营养物的输出,只需要3a左右的时间就能恢复。然而如果考虑地泥的影响,几十年沉积在地泥的营养物质持续向水体中释放,然后再通过用水及生物输出,东湖水质需要35a以上才能得到恢复。可见,截污后东湖要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处于富营养状态,地泥是造成东湖长期富营养化的关键。解决东湖污染问题的关键是清除地泥,因此得出结论:挖底泥后引入长江水源来加速东湖水体改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舟 《环境保护》2007,(10):55-57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达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出境旅游者达3100万人次.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中国正努力向世界旅游强国目标迈进,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繁荣兴旺;同时,中国旅游产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气候变化是当今时代人类社会面对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挑战。联合国秘书长也曾说过,2007年,世界各国都将气候变化作为重中之重,而在2008年我们需要切实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我的生活必需品> 那么,对人体而言,最主要的必需品就是保暖,保持我们体内的热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